《中国黄河保护法(草案)》通过!黄河开启生态修复新征程

  【仪表网 仪表产业】 导读:塔拉斯教授(现任WTO秘书长)说:“我们需要对迫在眉睫的水危机保持清醒。”在当前水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打好黄河保卫战!
 
  2021年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等纳入制度规定,严格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下一步,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生态类型多种多样,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黄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河域。修复黄河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促进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此,建成绿色生态黄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话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背靠生态大山,发展才得以实现。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是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块极为难啃的骨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前人们对黄河的描述是大气磅礴、豪迈不拘,而现在的黄河“体弱多病”,黄河怎么了?
 
  “黄河水”现状
 
  黄河流域广,盘踞多个省份,水资源分布不均。从以往的发展来看,上游水资源丰富,中游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下游生态流量不足、湿地受损。生态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关系,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差,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承载能力变弱,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黄河水”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黄河经历多年负累,相关专家部门必先小心谨慎得为黄河号脉开方,对症下药。
 
  近日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上、中、下游不同地段做出修复建设统筹规划安排。
 
  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严格保护重要湿地生态空间,加大主要湿地治理和修复的力度,统筹推进封育造林和天然植被恢复,扩大森林植被有效覆盖率;加强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开展规模化防沙治沙,创新沙漠治理模式,巩固防沙带;降低人为活动过度影响,切实管控好过度放牧、资源开发利用、旅游等影响生态的行为。
 
  抓好中游水土保持:科学实施林草保护,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措施;重点减少入河入库泥沙,积极推进综合整治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添置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减少水资源使用率,助力水土保持。
 
  推动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创造条件推进退塘还河、退耕还湿等生态补水工程,扩大自然湿地面积;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统筹河道水域、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确保河道不断流;合理划分滩区类型,因滩施策、综合治理下游滩区,统筹做好高滩区防洪安全和土地利用。
 
  全流域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包括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
 
  这项黄河治理的繁重任务,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稳步扎实推进修复治理任务,最大限度地尽快恢复黄河原本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多个省市及地区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情况。青海省海东市扎实有序推进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甘肃、四川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两省各部门协同开展区域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工作。陕西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淤地坝工程、拦沙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各地为保卫黄河,携手并进、多措并举,扎实地为黄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塔拉斯教授(现任WTO秘书长)说“我们需要对迫在眉睫的水危机保持清醒。”在当前水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做好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符合我国生态治理趋势,保障黄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将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