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陕西省情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把县域经济打造成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创新赋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一体的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结构层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要着力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县域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其依托县域区位、资源、产业和生态等基础展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陕西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打造形成了洛川苹果、富平奶山羊和柿饼、周至猕猴桃、岐山汽车制造、留坝全域旅游和武功电商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竞争力偏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聚焦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链长制”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县域传统优势产业由粗加工、中间品环节向制成品、品牌构建延伸,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体系等环节逐步拓展,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以价值链提升为目标,加强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技术供应服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补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短板,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培育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积极融入都市圈发展,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专精特新,持续深耕细分市场,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着眼于高端“缝隙市场”,专注于拳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向“雏鹰”“瞪羚”“独角兽”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攀登。今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科技成果、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商业模式将不断被引入县域经济活动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要打破产业界限,不断促进工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培育县域经济新动能。
三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特色资源和产业相结合,而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完善是陕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之一。构建高效完备、开放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做好体制机制保障是关键。要围绕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转化激励政策、转化支持系统和服务系统,显著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让更多创新资源为县域所用、更多技术向县域转移、更多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
协调联动,凝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县域经济是一个完整系统,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系统的协同发展,这种协同既包括系统内部的协同,也包括系统外部的协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是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发展县域经济要适应时代新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共进,不仅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还要以政策激励有志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要盘活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发展中,加速“人地钱”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
二是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主动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最新发布的《2021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陕西将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一群四带”城镇化体系;分类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陕西各县域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体系,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绿色引领,坚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线
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陕西有64个县(市)是国家及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或农产品主产区,由于基础脆弱、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任务还很艰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实施渭河、汉丹江、延河等河湖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高水平开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客观上要求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国内国外联动,继续扩大开放以促进改革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生产和投资空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围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在陕西积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广泛聚集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提升自身发展质量。
二是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开放载体。园区建设是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推动县域开放发展,要着力破解园区资金筹措和规划建设等难题,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陕西省今年发布的《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升级;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并优先支持其升级为省级园区。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增强园区产业辨识度、吸引力和集聚力。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强调,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陕西大部分县城中心城区面临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口吸纳和产业集聚能力弱,镇、村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发展壮大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随人口流向供给,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要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群众增收,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