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塑产业优势,“中国铝都”向轻量化经济要答案
来源:科技日报
9月24日,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到滨州市调研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如何赋能涉铝产业”成为其关注点。被誉为“中国活塞第一品牌”的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活塞)是山东省滨州市最早的涉铝企业。他们于58年前便开始生产铝制活塞,自1984年至今,已连续37年保持行业领军地位。
寻找“常青树”渤海活塞的制胜之道,答案在于:轻量化是汽车行业最确定的未来方向之一,而铝合金则是目前轻量化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渤海活塞长期耕耘轻量化,成就了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眼下,渤海活塞的常青秘密,正成为滨州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跨过粗放式发展之路,用科技创新重塑产业链条
位于山东省北部的地级市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这里的铝业、纺织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肉牛加工量、绳网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并拥有“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诸多名片。
不过,相对于大,强才是其产业看点,特别是在工业领域,铝产业作为该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拥有巨大的体量——其氧化铝产能1600万吨、电解铝646万吨、铝材加工72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0%、19%和12%,铝产品涉及7大板块、100多个品种,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全国第一、世界之最,享有“中国铝都”美誉。
不过,经过20年的发展之后,随着环保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滨州铝业疲态渐露,粗放发展之路一度难以为继。产业变革,路在何方?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该市主动求新求变,以建设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为目标,坚持向科技要动力、靠创新要发展,重塑优势产业链条,加速推动高端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实现“铝都”的华丽蝶变。
一组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是:滨州高端铝制品占比由2019年的24.7%提升到如今的50.1%,这也意味着价值的飙升。
从24.7%提升到50.1%,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从外表上看,位于邹平经济开发区的魏桥创业集团如其所涉及的纺织、铝行业一样,甘做“幕后英雄”,极其低调,但贵为“世界500强”的巨大体量,让其带动了一批科技型企业的崛起。
记者了解到,魏桥创业集团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建立自主控制的国际市场铝土矿开采和运输模式,并依托“赢联盟”合作平台,打造自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完整供应链。
在滨州,完整的铝产业链涉及7大板块、100多个品种,既有体大身重的板锭,也有薄如蝉翼的铝箔;既有轨道交通用铝,也有航空航天铝材;既有用于华为、苹果、三星等电子产品的零部件,也有用于奔驰、宝马、大众等知名车系的高端轮毂,涵盖了交通轻量化、全铝家居、铝合金线缆等诸多高附加值产品。
轻量化经济,关键抓龙头、抓集群、抓创新
这组数据很有说服力。
2020年,滨州市铝材加工638.2万吨,占全国的13%;高性能活塞2380万只,居国内首位;铝合金整体车轮1700万只,居全国前列。巨大的产量和质量优势,成为我国铝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链最完整的聚集区。
产业链条长,意味着科技介入下价值的最大化。
聪明的滨州人知道,铝产业的未来在哪里。而在他们的视野里,只有瞄准打造“中国第一”“世界领先”才能与铝产业的体量相匹配。
为此,他们重点围绕铝基复合材料、轻量化交通装备、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高端电子型材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和项目招引力度,打造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铝制轻量化材料研发中心;总投资17亿元的轻量化挤压结构件项目,利用先进的液态模锻成型技术,年产1700万件,建设世界领先的铝基轻量化结构件研发制造基地;总投资约6.2亿元的轻量化全车身总成项目,以开发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与整车制备核心技术为目标,打造世界领先的汽车轻量化设计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滨州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2290亿元,增长28.6%。
这种轻量化经济是如何炼成的?
从外部环境看,无论是编制《高端铝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的若干政策》,还是成立省级铝业协会,举办首届世界高端铝业峰会,滨州在做的都是在确立产业方向之后,着力塑造创新环境。同时,他们规划建设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则是在龙头牵引下,打造“一基地多园区”铝产业生态圈。
在集群发展的行业中,“龙头”的举动事关全局。滨州也善于将龙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比如,在魏桥创业集团带动下,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吸引28个高端项目落户,涉及投资135亿元,其中20个项目已投产。铝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山东省重点支柱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责任编辑:王翔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