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空军民融合产业新高地

  本报讯(记者张家民)近年来,静海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在日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静海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静海区委书记蔺雪峰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静海区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一是“去”,强力推动天丰、轧三450万吨钢铁产能顺利退出,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115家,钢铁占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是“调”,以发展绿色建筑为目标,通过补链串链强链,推动钢铁产业延伸提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物流、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三是“转”,强力推动区内电镀企业实施圈区管理,天津滨港电镀产业园成为国内表面处理产业绿色转型范例,吸引中航工业等一批高端项目进驻,将打造成航空和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新高地。

  在新兴产业引进培育方面,静海区坚持以产业平台为载体,以双向开放为动力,集聚壮大区域发展新动能。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累计引进北京疏解项目75个,全力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构建“静沧廊”(3+5)战略合作机制,努力在协同服务中实现互利双赢。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正式获批,成为中日两国地方政府合作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区域合作新领域,立足京津冀、沟通东中西、融入长三角、联动粤港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静海区锚定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持续加强生态治理能力建设。重点推进“四个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体系、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体系、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绿色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此外,以美丽静海建设为载体,以补齐农村设施短板为重点,静海区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完成了农村饮水、户厕革命等“六村”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全域清洁化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危房3180户,建成美丽村庄105个,先后两批180个帮扶困难村考核验收结果全部达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