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水发兴业能源(00750.HK)向控股股东水发能源收购已全面运营的光伏发电项目,包括水发光耀100%的股权、新泰市中穆86%的股权,以及东营天泽68%的股权,总现金代价人民币1.03亿元。
根据收购协议,水发光耀已投建2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新泰市中穆已投资2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东营天泽已投资25MW渔光互补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据悉,水发兴业能源目前已在山东、湖南、陕西、广东等地与63个县区达成分布式光伏整体开发框架协议,初步评估装机规模超12GW。2021年中报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体收入2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清洁能源业务收入14.79亿元,同比增长14%。
股东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或为实现千亿规模助力
水发兴业能源管理层此前表示,控股股东水发集团在市场资源、金融资本、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公司以大力支持;公司会依托水发集团全国产业布局、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的优势,逐步实现“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目标。
日前,水发兴业能源举办双碳战略交流会,董事会主席郑清涛在会上发布公司双碳宣言:到“十四五”末,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GW,累计减碳总量将超过6000万吨,随后重申了拟打造千亿资产规模的清洁能源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
在此前年报中,水发兴业能源表示计划利用已有太阳能、风能及储能业务为基础,开拓如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多功能、互补优势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此次收购母公司资产,将水发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或为控股股东助力上市公司实现资产证券化目标。
能源双控政策收紧,利好新能源电力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对于之前新能源消费考核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方案》提出合理设置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并向各省下达五年目标。同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免计考核。
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风电8月新增装机约2.1GW,同比增长39.2%;光伏8月新增装机约4.1GW,同比增长97.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8月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8.1%,增速同比提升17.7%;光伏发电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增长1.6 %。后续风电、光伏的发电比重仍需继续提升,长期来看,新能源双控政策的出台有望将新能源消纳与能源双控指标相结合,从根本上倒逼风光行业的良性发展。
水发兴业能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在境内外已拥有552.5MW已全面运营的的光伏发电场,此次收购标的为已全面运营的光伏项目,可为公司产生正收益;亦将太阳能项目范围扩展至华北,充分利用水发集团在山东省的资源优势。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绿色能源政策利好频频,水发兴业能源或能借政策利好实现资产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凤凰网港股立场,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