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米冰箱“黑”了科技

 

没想到,分众传媒(002027,股吧)在另一个领域迎来了跟随者。

当大多数居民都已经习惯在电梯里观看电视广告之时,有人在家电上动起了心思。

微博上,“云米冰箱强制播放广告”最近被顶上热搜。一时间,云米科技(VIOT.US)这家美股上市公司,也陷入舆论风波。

9月27日,在小红书上,用户“杰诺克Jannok好物分”发帖称,买了云米冰箱原本是件开心的事情,但其大屏幕却一直推送水果、牛奶等购物广告信息。

该用户联系客服询问能否关闭,得到的答复则是广告必须开启,无法关闭。这相当于买了大冰箱回家,附带了大屏幕的广告机。

目前,该帖有600条评论。有评论称,别人都是加钱打广告,用户是花大价钱买广告。用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坐电梯的待遇。

舆论压力之下,云米在微博回应,云米大屏冰箱推送的广告,在屏幕右上角一直有明显的“关闭广告”按钮标识。用户可点击一键关闭,而这无疑是对客服答复的打脸。

翻开云米科技的简介,其号称全屋互联网家电。在物联网大潮中,人们不禁要问,智能家电的边界能否过度延伸,用户隐私和权利真的可以随时被冒犯么?

尽管经过解释,云米冰箱的大屏幕上是可以关闭广告的,但智能冰箱播广告的确让人感到无语。

那么冰箱屏幕可以默认播放广告么?从法律上来说,不能。

首先,根据《广告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

云米科技并未经消费者许可,就把用户的产品变成企业的免费广告牌的行为,使得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受到限制,这无疑侵犯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权益。

其次,如果云米科技在冰箱销售时,没有明显地告诉消费者其产品自动播放广告的事实,那么就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此外,冰箱屏幕播放广告虽不需要联网,但冰箱上的广告并不是一成不变,新广告内容播放时就需要连接消费者的无线网络。

这又违反了《广告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最后,在云米冰箱上播放广告时,其广告收入并未与用户分享。

从云米科技米京东自营店获悉:有显示器的对开门冰箱,最便宜也得2999元,贵的接近6000元。虽然无法确定网友所购是哪一款,但该价位已不是低端冰箱,足以匹敌合资品牌。在冰箱中植入广告,冰箱无疑就变成静止的广告牌。而冰箱是消费者花钱买的,买来后还需要花消费者的用电来播广告就不太说得过去。

在屏幕这个小界面上,云米科技创始人、CEO陈小平曾认为:未来的家就是“布满屏幕的家”。现在智能家居的痛点之一就是终端的屏不够。而屏幕可以作为人和家和云端交互的界面,是一个很丰富的智能化交互内容应用载体。

一边赚了用户的钱,一边又去赚广告商,拿着电梯的剧本卖冰箱,不得不赞叹云米科技的商业头脑。因此有人调侃称,建议用户坐在冰箱里把门关上,说不定里面还有一个动态投影。

翻开云米的历史,起家产品是净水器。云米成立之初的2014年,净水器品类在家庭保有量较低,很大比例都是新增市场,且市场消费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格局。

云米很快借助米家的规模优势获得了资本支持,并整合产业链,打造出自有品牌快速扩张到更多品类。

2018年,云米即以全球“家庭物联网第一股”的身份,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以往,云米科技与小米关系紧密。2018年-2020年,云米对小米的销售净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51.2%,45.4%和49.6%。

为摆脱对小米的依赖,云米科技希望自身并非一个家电公司,更希望成为一个深入消费者空间场景的公司。

但从近几个季度的情况来看,云米科技净收入难以稳定,去小米化迎来阵痛。

云米科技今年二季度毛利率为21.2%,同比虽然增长48.25%,而2019年四季度毛利率达到28%。

而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方面为4607.40万元,同比暴涨367.42%,总收入16.59亿元。其中,二季度云米科技研发费用仅6620万元,而同期营销费用则高达1.98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云米科技不仅想摆脱小米,更希望从硬件转向软件,探索更多的广告营销收入。

创始人陈小平曾激情满满地诠释着即将到来的5G家庭互联思路。他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是“全屋智能,万物互联,无处不在的语音和屏幕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

这是基于云米科技也有自己的用户群。2018年上市前,云米科技的家庭用户数量从11.3万增至120万以上。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平台已拥有约590万家庭用户,这样的用户基数也给云米科技带来了场景化下消费的基础。

但云米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线显示:2016年-2019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发展速度每年保持在20%左右增速。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但市场仍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行业规模达到5144.7亿元。

仅在今年,不仅是格兰仕、美的、长虹等传统家电企业,华为、百度、小米等跨界企业都在关注全屋智能领域。

其中,格兰仕进军家电物联网芯片,并投资30亿元建设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示范基地。美的则成立了智能家居事业群。小米的雷军和卢伟冰也强调,要重点发力全屋智能领域,进行系统性推进。

内外压力下,让云米科技的增长点转移到了用户身上。同时,跟随前景大好的智能家居行业,其逐渐扩展着自己的边界便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但问题是,边界是否真的能够无所顾忌?

在作家刘慈欣的《三体》里,曾有关于未来世界的描写。由于网络普及和投影技术成熟,以后香烟盒上都可以展示广告。

而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万物皆可打广告。无论是大小屏幕、APP、电视电脑,尽管降低了用户体验,但厂商们仍一意孤行。

说到底,其背后存在丰厚收益。

在屏幕接入互联网后,产品已经脱离了产品属性,成了流量入口。

根据奥维云网统计:2017年-2019年,OTT广告运营总收入从26亿增长到近百亿。并且,这一数值将会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OTT广告总收入可破450亿。

小小的开屏广告,带来了巨大利益,这是任何企业都不愿错过的蛋糕。

随着人类从互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也应运而生。智能家居一方面是用户对舒适、安全、高效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各科技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用户对家庭生活质量、便捷化、安全舒适程度越来越高,必然会导致智能家居对私人领域的介入在广度与深度上加深。

智能家居可以通过物联网操控家中各类家居设备,因此在智能家居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相较于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

今年央视“315”晚会就重拳砸向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黑产”,其中包括摄像头抓取人脸信息、手机垃圾清理软件频繁读取手机信息等。

不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人中有近60%的人表示,他们不担心联网家居设备会跟踪他们使用设备的情况。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电子设备制造商不会告诉他们设备的安全风险,还有将近40%的人表示他们对这类风险根本不知情。

美的集团IoT事业部安全隐私与保护部部长徐祥智分析,智能家居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APP隐私数据合规, 国内与国际分别对于个人信息数据有相关的要求;另一类是由于家电端缺乏安全保护手段, 造成家电端的程序或是储存的敏感性数据被有心黑客恶意破解, 从而导致WIFI密码外泄, 出现仿冒设备接入等异常现象。

如果不加以限制,厂商总能试探到公众的底线,并能够在任何APP和电子产品中投放广告——只要他机会。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其产品尚未走入千家万户。而众多硬件厂商都希望在这片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存在冒进心理。一些厂商则急于开发产品,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未能将地基打牢。

伴随智能家居设备对房屋这一空间领地的渗透,公众需要更为警惕地了解这些技术——如何适应更为复杂的私人空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