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互联互通再下一城,
开放生态缔造新的产业蓝海?
文 | 美股研究社
2021年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或许是个历史性的一年。9月份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举动之下,国内互联网行业存在十多年的“围墙花园”要被拆了。
9月28日,消息称此前接入淘宝APP的银联云闪付已全量覆盖,运行良好。同时,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App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微信审核。在互联互通的道路上,阿里再行动,推动相关进程,可能打开为行业发展创造一个新空间。
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流量红利已尽,未来是“存量竞争”。当前“反垄断监管”及“共同富裕”战略的实行,基本也在传递出要释放更多红利给中小企业、消费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即将面临衰落,反而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行业出发,看到不同维度的视野。
互联互通之后,流量联动+业务打通
互联网巨头之间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谁会受益?这个问题估计是不少人好奇的。
这个生态格局变更的传导首先是从大公司们开始的,也就是此前受影响最明显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受益的是阿里,因为外部流量的导入是最直接也最快的;中期受益的是字节为代表的公司,因为开放外部入口后虽然不能短期大规模新增流量,但有助于流量变现更平滑;长期受益的是腾讯,因为腾讯始终是流量来源地,是生态交互的核心。综合来看,巨头们各自在社交、内容、电商领域的竞争优势会仍然稳固。
因此,互联互通的第一步还是基于阿里腾讯们的业务进行,体现也是以业务为第一道关卡。从第一阶段整改开始,双方已经有所受益。
对腾讯而言,电商相关内容的接入最直接的影响是丰富了旗下产品面对的场景,尤其是QQ和微信(包括企业微信)获得了触达更多电商业态的机会,其功能、使用场景和内容生态迎来改观。表面上,用户的使用体验、停留时长乃至产品功能的迭代设计都会受到积极影响,长期来看,以社交媒体为核心的商业体系将有更长足的补全。
实际上,腾讯最需要正是来自外界的电商数据和短视频数据,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腾讯旗下产品——主要是微信的建设,比如底层数据积累和视频号、生态内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对阿里而言,当社交媒体的电商交流渠道被打通,真正改变的是用户的习惯,短期内新渠道对电商业务的提振作用可以被预测。此前天风证券的研究指出,单纯依靠网址链接转发引流效率和转化效率对阿里的提升可以预见,预计用户和 GMV 直接增量可能不超过 7%/4%。
除了提振电商业务之外,用户思维改变后会不会催生一些新变化这是值得关注的。1906年,《新思维》的杂志编辑威廉姆·沃尔特·阿特金森在《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中》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哪怕这个事物并非你原本想要的。投射到电商领域,当阿里的电商内容渗透进原本密不透风的微信体系后,至少已经达成了对用户的一种新的吸引,后续的影响则不是短期的交易量提升能完全覆盖的。
国内电商之所以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最大的爆点之一,正是在于它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单纯的交易,而在于阿里集合多种业务的价值上限,甚至还能超过电商本身的价值极点。
当我们以腾讯阿里为例,理解了互联互通对他们具体业务的影响后,这个举动对产业格局的改变倾向也跃然纸上。
突破自循环生态系统,
打通产业互联网的“任督二脉”
时光飞逝,行业巨变,阿里腾讯字节们早已不是独木之舟,它们旗下的某个部分,很可能就是一种产业的缩影。在互联互通到来之前,在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它们往往能靠内部力量构建出自循环的生态系统。究其原因,消费互联网终究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战争。
自Web1.0时代起,不同流量体系间的博弈就已经存在。互联网最早期,蛮荒时代的拓土者尚未掌握商业化的能力,自由共享是主流,但资源丰富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圈地运动的出现。在这个过程的最后,所有用户都被装进了同一家公司的生态体系,养活一方人的同时框住了一方水土。
但问题随之而来,虽然五脏俱全,但与外界始终有领域上的错位。比如腾讯自身并不能满足电商需求,只能借力合作伙伴。这就是消费互联网特性的影响:消费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内部自循环就像《风云》中天霜拳、风神腿、排云掌三门绝学虽然自成体系、各自强大,但就算集一人之身,也比不上雄霸“三分归元气”的大一统。
如今,互联互通开始,打通了互联网气血阻滞的任督二脉,新的神通,则落在了产业互联网身上。
2021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大会在今天闭幕,但在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一个观点余音绕梁:“互联网不断拓展新边疆,已经对产业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传统互联网的边疆是什么?答案正是针对消费者的一系列“创新”,它们或许带来了新的体验,塑造、改造了一些业态,但并没有深刻地脱离流量战争的泥潭,没有创造出逃离“内卷”命运的深层次动力。
但互联互通不一样,它打破了消费互联网中流量流动的桎梏,尤其是在消费上限以人口为界十分明晰的背景下,大家下的是一盘棋。想要夺势?“产业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国际格局”才是玩家们的出路。自2013年8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来,产业互联网持续被顶层设计重视,工业互联网更是在2020年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建议。今年的最新文件中,给予它的期待是“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
之所以强调产业互联网的地位,是其规模不可忽视。7月初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中,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就高达9164.8亿元,云计算、大数据、均是千亿级产业,物联网更是剑指万亿。
于是,互联网可以重新助力不同产业端的革新,借此改变不同经济项目的发展形势,影响每个人、每家公司的未来发展,甚至在经过验证后,可对外输出成熟的模式和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头部玩家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阿里为例,阿里布局产业互联网的排头兵是阿里云。9月27日,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论坛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阿里云将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撑,协助企业、社会和政府提高产业协同和效率。设备智能、车间式智能、工厂整体智能、供应链和产业链高效协同,阿里正加速深刻理解工业制造业的痛点和逻辑,依托阿里飞天云操作系统、盘古等技术实现产业互联网突破。
除了阿里之外,腾讯、百度、华为等都在加速布局产业互联网,这也是他们创造更多价值点的关键领域。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则加速巨头之间发挥互相助力的部分作用。因此,随着跳出自循环生态系统之外,巨头们将多余生产力向外输出;产业结构调整,巨头调转船头;告别用户端无用功,社会生活也有用武之地;不再单纯复制模式碾压对手,有竞争实力和能力到海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最后,经历切实的改变过程,市场将对互联互通之后的互联网产业做出认知的革新。今天,它已经有所表露。
估值等待起飞,资本市场喜闻乐见
在阿里旗下产品接入微信支付消息公布后,9月28日港股阿里巴巴盘中一度大涨近8%。显然,资本市场对这个互联互通的最新动作展现了极大的热情。
究其原因,第一层面自然是开头提到的业务,流量间存在明显的优先级差异:社交流量为自然流量,电商流量是二次需求流量,前者的价值始终高于后者。这一次开放支付接口,阿里获得更多可变现流量的日子也不远了,市场自然看得清楚。
第二层面是产业集体转向发掘新价值的期望,人口红利逼近极值已是不争的事实,阿里等企业对B端的布局、对产业互联网的探索极早,坐上了互联网转型的第一列快车,速度即优势。
第三层面则是,互联互通后,无论是合作加深还是集体探索新领域,必然要再经历一次移动互联网初期百家争鸣的群雄逐鹿。变则通,通则久,变通的过程孕育出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投资者放眼望去,每家企业身上都写满了“增长点”三个大字。近期,不少评级机构也表示看好互联互通对互联网巨头的正面影响。
比如仅7月以来,德意志银行、花旗集团、瑞银证券等机构先后给予了阿里股票买入评级。据市场分析网站Marketbeat数据,近期阿里分析师共识目标价近乎当前股价的两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论基础,当前中概互联整体估值偏低,要筑新高,先登上原本的高峰。论未来,互联互通给予投资者最重要的便是企业求变、能变的信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投资这样一家善于迎接改变和挑战的企业,惊喜就在于,永远不用担心它生命力枯竭。拥抱变化,就是基业长青的秘诀。
结语
虽然所有的措施还需要时间一一落地,但各种外链开放和平台打通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原先的生态孤岛即将连成一片,隔绝或将成为过去。对生态而言,开放与交流必将带来新的进化。
阿里这次在支付方式上走出新的一步,既展现了开放的决心,也在节奏上踏准了互联互通的未来。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开放生态的主要对象也将逐步释放新的活力。它们最终会用自己的存续与进步证明,互联互通虽然道路漫长,但终究未来可期,它的终点,正是时代趋势的去处。
互联网的又一次大航海时代,已经近在咫尺。我们并不能肯定最终的航行目标是哪里,但有阿里腾讯这些经验老道的水手在,发现又一片新大陆,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美股研究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