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企业满意度:武昌打造江城营商最优环境城区

近年来,武昌区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注重改革创新,以流程再造提速增效,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准,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2020年连续2年在武汉市营商环境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二,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一。

武昌区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工程”,建立健全高效统筹调度机制,打造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加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更加优质的城市功能品质,围绕“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细化考评规则,定期调度讲评,形成了“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极简审批”助企业快速落户

“在我们落户武昌区的筹备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在营业执照办理、政策兑现等方面都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众诚保险湖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众诚保险湖北分公司在武昌区开业,这是武汉首个专业汽车保险省级分公司,也是今年落户武汉的首家保险区域总部。

“从与武昌区金融局首次接触到决策落户,只花了14个工作日,公司很快完成了整套流程。”该负责人称,公司坚定看好武昌营商环境和金融集聚发展氛围,产业发展有基础、金融保险比较集聚,是公司落户武昌的重要考虑因素。

武昌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全力提升服务效能,该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总抓手,统筹全区优化政务环境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紧盯“一件事”、紧抓“一张网”、紧扣“一站式”,创新推出“极简审批”模式,推出极简审批工作清单55项,累计已办结6700余件。

近年来,武昌区行政审批局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开设“企业开办专区”,建立“企业开办专区”领导带班制度,公开受理和解决企业、市民办事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在实践中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题提供了“新通道”和“新思路”。

同时,推广运用全程电子化系统登记,实行告知承诺制,按照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要求,加大帮办导办力度,推广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全程电子化,引导企业注册登记由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政务大厅转变,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办理不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的许可事项时,非要件推行告知承诺,不再收取资料,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街道携手银行 包保服务企业

“进入业务审核期,不到10天就放款,效率很高。”武昌区某劳务公司负责人介绍,8月25日,武汉市首笔“再担园区贷”由农行武昌支行向该公司发放,这笔290万元的融资担保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境。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加上总包单位结账周期延长,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街道上门走访了解到企业诉求,推介了“再担园区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按照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材料清单填写申请。“申请手续简单、审批高效,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她说。

截至目前,武昌区共收到80余件“再担园区贷”申请,目前超八成已审核完毕,近期将陆续放款。

武昌区金融局介绍,近期,该区推进金融网格化服务2.0模式,建立街道加银行包保式服务机制,由银行对口服务街道,由街道负责推荐企业,通过包干划片、网格服务,确保更多企业享受到惠企政策及金融支持,这是武昌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部署金融纾困行动的重要举措。

杨园科技创业园董事长何翠文在参会后,就把金融纾困消息发到了园区群里,马上引来企业家们的关注。

“这次纾困资金的贴息政策反响非常好,”何翠文说。

工行武昌支行副行长蔡一凡介绍,该行已与黄鹤楼街道办事处进行深度对接,在街道上报的名录中,银行再运用大数据等手段,为企业精准制定融资方案,部分产品最快3到5天就可放款。

今年以来,武昌区持续加大新型政银担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8月,武昌辖区企业通过汉融通累计放款笔数2847笔,融资金额逾97.27亿元。

为优质企业进行精准服务辅导

“700多万元的退税很快就到账了。”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期税务部门推行的非接触式办税帮了大忙,“我们对这样的营商环境非常满意。”

该公司受疫情影响,资金压力陡升,税务机关了解情况后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企业于近日申请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

经过工作人员受理录入、资料流转等流程,该笔退税款快速到达企业账户,有效缓解燃眉之急。截至9月,武昌区税务局共受理增值税留底退税金额达7588万余元,惠及12家企业。

武昌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紧紧围绕争创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目标,确保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运用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识别纳税人缴费人的实际体验、个性需求等,根据行业分类有针对性推送与企业相关税收政策,精准提供宣传服务,联合武昌区金融局对科技创新企业和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进行精准辅导。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武昌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研发智能系统,通过对企业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加工、运用,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决策参考、实时监测预警、政策兑现智能审批等功能,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等特点,量身定制、精准推送中央省市及武昌区“1+8+N”惠企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增强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组织开展“服务万企春雨行动”系列活动372场,免费为1632家企业、1.4万余人提供岗位培训、员工招聘、政策宣讲等服务,定期开展“才聚武昌共创未来”中高端人才邀约面洽活动,为全区355家企业的1409个岗位提供招聘服务,吸引全国2800余名中高端人才参加活动。

人大监督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这条路打通后,企业出门方便多了。”近日,武昌汇通新长江中心负责人说。

汇通新长江中心是位于武昌滨江的一栋甲级写字楼,目前共入驻企业130余家,车辆进出量大。前不久,武昌区人大徐家棚街道工委到企业调研时得知,该写字楼出口与和平大道之间有一条隔离绿化带,导致从大楼驶出的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和平大道,继而通往青山、汉口方向,必须从绿化带右侧的辅道右拐到徐东大街,再直行至友谊大道路口进行调头,再通过徐东大街右转进入和平大道。

“这么一弯,车辆不仅要多走约1.5公里,而且增加了徐东大街友谊大道路口的交通压力,早晚高峰时段行经该路段要多花20多分钟时间,给入驻企业带来不便。”该企业负责人陈传树说。

人大代表立即进行实地调研,很快就提交建议。近日,在人大代表们的共同督办协调下,和平大道整体改造规划进行调整,企业公共通道正出口位置开设通道,企业车辆可从此处右拐驶进和平大道,此外,路边电线入地,通信箱搬迁等问题也一并纳入了改造。

据介绍,武昌区人大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监督问效,2019年专题听取审议区政府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工作报告,2020年将“关于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的议案”列为一号议案,2021年开展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询问,认真组织代表深入一线实地调研,积极加强协调沟通,广泛收集代表和市场主体意见,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进行后期回访督办等活动,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