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抢占智能驾驶赛道

本报记者 吴奕萱 见习记者 邬霁霞

近日,科技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772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科技部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转移转化,将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进行工作部署。并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国际前瞻和领先的科技成果。

均胜电子是一家技术驱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成为全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电控和汽车安全等领域的顶级供应商。为了深入了解公司近期的重点研发方向及成果,证券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均胜电子副总裁、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继舜。

郭继舜表示:“今年来公司持续加强在新能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成形,但在新能源领域能源侧、动力侧仍具有较大潜力,‘双碳’新形势下融合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有较大成长空间。公司新设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将整合均胜全球研发资源,积极对接并响应国内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内循环”。”

项目研发进展顺利

均胜电子多年来保持在工程技术和研发领域的高投入,各板块研发项目进展顺利。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计研发投入15.21亿元,占营业收入6.43%。

郭继舜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目前主要的几个研发方向。其表示:“在智能座舱领域,我们主要基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这一重点,研发新型显示系统,其中包括智能、主动型的人机交互系统,未来均胜电子的智能座舱技术将从被动指令型转向主动预测型,目前公司正在加大该领域的研发投入。”

在自动驾驶领域,均胜电子则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核心,以高级别自动驾驶L2++或L4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应用作为目标。

郭继舜坦言:“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推动市场的‘配置下探’,既关注高级功能及其研发路径,又充分打磨和优化现有技术和产品,把有望快速普及的功能做得更具有成本优势且稳定可靠,从而满足市场上对智能化或智能驾驶日益增加的需求。”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现阶段仍是以新能源电控和功率电子为主要的技术方向。”郭继舜如是说道。事实上,均胜电子在主流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已有成熟布局,尤其是纯电汽车和混动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功率电子等方面均走在全球技术与市场前列。公司还在高压快速充电、动力无线充电、DC/DC多功能转换器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并已在欧系豪华车型量产。

其还透露:“公司近期将集中于智能座舱显示技术、屏面材料、人机交互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多样化落地等四个层面的重点攻关,相关产品和功能将会陆续公布。目前,我们部分技术已与国际主流头部整车厂商联合开发,相关技术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得以应用、量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公司将依托新能源研究院,进一步开展电控技术创新研发,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强化均胜在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同步推进区域电化学储能业务,从关键零部件辐射到产品,实现‘车端+储能端’的新能源业务布局”。

多举措保障科技创新

郭继舜表示,“现阶段中国无论在政策、法规,乃至人才储备等方面,都能保障均胜电子未来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作为跨国企业,我们希望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充分借助中国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方面的技术优势及其潜在市场规模,乃至整体产业链合作等层面的优势,最先在中国形成更具有创新性、产业引领能力的产品形态,然后陆续在全球平台化应用。”

人才是保障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均胜电子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郭继舜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系统型人才培养,强化培育潜力员工,并通过阶段性前沿技术的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对新技术的理解、认知和应用。另一方面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强研发能力较强的应届硕士生、博士生的招募与实践训练,将其在校研究与在企实习相结合,取得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效果。”

“此外,为了保障创新,我们采取‘核心技术中国本土化’的策略,将更多的团队放在国内,把更多的技术研发或相关新功能的创意交由中国团队提出并推向工程化,最终实现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升级。”郭继舜补充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积累,包括软件、硬件和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司在全球拥有超5000项专利。

“我们现在已与国内优秀的合作伙伴围绕软件著作权、合作技术等专利开展合作,例如与知名高校开展的技术合作,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开发等。未来两三年,均胜电子的科技专利数,如软件数量、积累等将显著增厚。”郭继舜称。

(编辑 乔川川)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