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监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对此,专家预计,碳监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碳监测评估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前置环节和技术手段,也是稳定推进并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支撑。

  “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流程分析,碳排放的监测评估、根据监测评估报告进行整改以及对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机制等是碳市场建设的基础,也是强化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和精准化施策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碳交易全过程中准确地监测、评估、矫正、核算,既是掌控碳排放量的重点和难点,也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辅助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宋向清说。

  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在城市层面,选取16个城市,分基础试点、综合试点和海洋试点三类,开展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在重点行业层面,选择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碳监测是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完成“双碳”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对重点行业开展碳监测,可以了解其碳排放家底,建立健全行业碳排放清单,进而明确碳减排目标和路径。

  “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都是碳排放大户,特别是火电行业。目前火电已被第一批纳入全国碳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纳入行业和市场主体将进一步扩容,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也将逐步被纳入。”吴琦表示,由于行业特性、能源结构和排放物等因素,上述五个行业在对于不同温室气体的碳监测方面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信息。

  宋向清表示,在“双碳”目标下,碳监测市场空间巨大、潜力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实现兼顾,监测机构、企业和城市等可以围绕碳监测市场形成互惠互利的联动机制,为碳排放交易释放市场活力和基础动能。

  吴琦表示,当前碳监测主要包括排放源温室气体监测和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两类,随着全国范围内碳监测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及碳监测技术日益成熟,碳监测市场空间广阔,如果再加上企业自查和ESG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碳监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

  “借助现有碳监测技术和碳交易平台,基于企业自查和数据披露的基本需求,做大碳监测交易市场蛋糕,将会带动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从而进一步壮大碳监测和评估的市场空间,为碳监测领域相关上市公司创造良好的市场机遇。”宋向清表示。

  宋向清建议,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建由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形成的联合监测机构,针对性开展系统的碳监测调研、碳排放评估,进行一对一减排方案设计。同时,有序推进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和不同行业的碳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和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