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电池大禹电池: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黑科技

2021年,新能源汽车之风潮“渐盛”,各大车企纷纷启动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尽管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热失控安全、购车成本等售后服务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但电池安全仍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电瓶车和电动汽车起火爆炸的新闻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1-5月,国内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34起,涉及车辆数目38辆。

24日,长城汽车公布了电池研发的技术成果,并向全国媒体展示了其大禹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该技术以“大禹治水,变堵为疏”为原理,凭借多项技术突破,在产品验证过程历经各种极限环境,电池做到了永不起火、永不爆炸,将电池安全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与此同时,为保障每一位用户的出行安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禹电池技术专利将永久免费开放,共同促进动力电池行业安全升级。

大禹电池技术究竟如何应用变堵为疏原理?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哪些黑科技?其核心优势又有哪些?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主。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安全性能相对较高,但能量密度低、耐低温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它的性能。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稳定,是目前大多数一线乘用车品牌的首选。但高能量密度,需要付出安全稳定性低的代价。对此,大禹电池祭出了自己的“独门法宝”。

首先,材料的选择。“大禹电池”将材料锁定在811高镍电芯上。所谓“811”是指正极材料镍、钴、锰三种元素配比为8:1:1,在提升镍的比例的同时降低了钴的比例,既提升了电芯整体的能量密度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隔热阻燃技术。一般厂家会采用正极掺杂改性、陶瓷涂层、特制电解液等技术来提升安全性,隔热阻燃;但大禹电池另辟蹊径,与其阻隔不如疏通。通过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分配、定向排爆、高温绝缘、自动灭火、正压阻氧、智能冷却8大全新设计理念,拥有“大容量高镍电芯”、“电池包任意位置”、“单个或多个电芯”避免触发热失控情况的核心优势。

很多消费者担心的电池发生了热失控怎么办?定向排爆技术可结合电芯防爆阀位置,设计热失控后气火流路径,并通过分流、导流,双向换流等将火源快速引导至灭火通道并安全排出。

同时,对高压连接及高压安全区域进行高温绝缘防护,消除高压起弧的风险。并让热流、气火流在创新设计下定向分流,沿排热通道迅速排出,不影响其他电芯;其排爆出口的特殊设计也可避免氧气倒灌,避免二次燃烧。源头上抑制,过程中疏导,有效阻止了起火、爆燃的发生。

为了检验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和电池性能,大禹电池还采用了全球最为严苛的安全测试方式,即两个电芯连续触发热失控。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大禹电池内部发生3次多个电芯连续触发热失控现象、温度最高达到1037℃、电池包内气压达到三次高峰、瞬间最高气压约16kPa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了不起火、不爆炸的过硬安全性能。

与此同时,通过尾部安全位置的灭火盒设计,还成功将外溢烟雾的最高温度控制在100℃以下,避免对周围产生二次伤害。

据了解,大禹电池除了研究自身性能,解决电池安全问题以外。其验证过程中气流和火流多维度拟合仿真,填补了行业空白,颠覆了热失控领域先开发再测试的传统方式,电池安全技术的更多升级为研发提供坚实基础,是为电池安全痛点久攻不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突破口。

而且,电池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关系到生存和延续的命脉。长城汽车出于对公众安全的考虑,向社会公开了花费巨额投资的研发电池技术,可以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动消除技术壁垒,实现成果共享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范围地保障用户安全。

布局全球,深入上下游产业链。长城汽车基于以中国总部为核心,覆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研发体系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且针对电池的研发,还深入的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收购澳大利亚锂矿企业股份,获得充分的锂矿资源。

同时,成诚汽车将成立蜂巢易创,蜂巢能源,掌握新能源电池,电机,以及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这些提前的布局为长城在电池方面的研发打下最坚实基础。

哆哩君语

长城汽车作为国潮领头人,一直坚持“过度投入、精准研发”的理念,在能源革命、全面电动化技术变革中再次取得突破。而“科技长城”的品牌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大禹电池”作为下一代全新的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将于2022年中开始全面应用推广。而搭载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系列车型,将会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又一高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