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兴起,生物基材料产业曙光新现:从20世纪初,合成生物学历经创建时期、扩张和发展期、快速创新和应用转化期三大阶段,于2014年开始进入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和生物医药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也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所需的“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借助合成生物学,理论上大多数现有的物质、材料都可以由生物合成,而生物基材料作为合成生物学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生物基聚酰胺是生物基材料最为重要的品类之一,目前完全生物基PA主要有PA11、PA1010,部分生物基PA主要有PA610、PA1012、PA410、PA10T等。戊二胺和长链二元酸可以缩聚形成多种性质各异的聚酰胺,是合成生物基聚酰胺的两大关键原料。其中,戊二胺的生产工艺包括赖氨酸脱羧法和生物发酵法两种。
工艺优势突出降碳效果显著,生物基材料或将大放异彩:生物基材料是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工原料、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生物基橡胶等。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材料,生物基材料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生产1kg尼龙-56碳排放量相比生产1kg尼龙-66减少了4.31kg。生物基材料工艺优势突出,使用生物发酵法合成长链二元酸,不仅条件温和、污染小,明显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根据需要任意合成C11——C18长链二元酸,具有显著优势;制备尼龙56的生物法不仅节能环保,还提高了转化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链二元酸市场前景广阔,新力恒日有望打破垄断格局:目前,全球长链二元酸(LCDA)产能约为17万吨/年,年产量约为10万吨。随着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聚酰胺工程塑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已成为世界上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最大进口国。受下游需求拉动,国内外许多企业将投资目标瞄准LCDA的生产,预计至2025年我国LCDA产能将达到30万吨/年。目前,国内仅有凯赛生物具有量产LCDA的能力,生物法助凯赛生物弯道超车,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达到8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但具有第三代生物法技术的新日恒力正加快进入市场,其于2017年在宁夏投资建设5万吨的月桂二酸项目,已于2021年9月3日结束试生产,试生产产品指标达到聚合级要求,已小批量进入市场销售,并将于10月起正式投产。此外,新日恒力控股股东上海中能集团也对LCDA产业积极布局,旗下山西恒力于9月17日与郑州大学签订长碳链二元胺、长碳链尼龙及耐高温尼龙技术转让合同,新日恒力有望再添生物基材料技术储备。
投资建议: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生物基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化纤行业开辟生物法制备尼龙-56新路径,生物法成为LCDA主流制备工艺。建议关注1)在LCDA市场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凯赛生物;2)新建生物基材料项目投产在即的新日恒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