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地方规划陆续出炉,拼“生态”还拼“认知”?

(集微网报道 文/清泉)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对城市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基建带来的挑战,如何抓住数字经济下的新机遇?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生态协作,更需要行业的认知觉醒。

新基建五年规划陆续出炉

新基建已成为各地政府发力的“基石”。

国家发改委在3月就已经表示,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

全国规划虽尚未出炉,但地方已经开始行动。今年以来,各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陆续公布,包括四川、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山东、山西以及重庆等。

从这些规划来看,在新基建领域,各地事实上展开了一场竞赛。

四川和江苏分别提出,到2025年,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均衡发展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庆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标杆城市。浙江也要打造全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省份,总体建设水平要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可以说,新基建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投资方向,大量项目落地,带来新基建的增长。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各地的规划都围绕这些领域展开,并制定了具体量化指标。其中,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增长最为显著,商机无限。

“认知挑战”大于“技术挑战”

一个智慧城市如何去进行顶层设计和交互,对很多厂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CEO郭浩哲深有感触地指出,“这其中包括大家对技术的认知、储备以及选择。”

作为东华云计算的母公司,东华软件在智慧城市等建设领域拥有近20年的历史,主营业务有四大板块: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而赋能这一切的一个根本技术就是云计算。

郭浩哲表示:“目前的云计算技术依然不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不管是国内厂商还是国际厂商,大家都在积极进行技术演变,选择哪种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服务,选择哪种技术进入新基建的生态中来,目前行业还缺乏一个比较统一的认知,例如采用什么样的存储技术、云技术,是否直接过渡到容器阶段等。”面对着技术快速发展阶段引起的一些技术认知上的压力,郭浩哲认为,业界需要建立一个从设计、研发到交互一体化涉及整个智慧城市的方法论。

在数据中心这一新基建的重要领域,选择哪种技术同样至关重要。根据信通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9年)》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已经使用容器技术或正在测试应用环境,云原生技术已成为突破转型瓶颈的重要路径。

而在云原生技术领域耕耘多年的灵雀云公司面临的挑战则是新技术如何落地的问题,灵雀云创始人兼CEO左玥表示:“灵雀云从七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推广云原生技术,我们当时就非常笃定地认为,这是云计算的未来,但真正落地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平衡新技术和传统的软件、管理以及各行业的规章制度的关系,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据悉,为了解决传统纯云原生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安全部门、网络部门的监管要求的问题,灵雀云研制出Kube-OVN,贡献给了CNCF社区,以助力更快推进云原生技术真正落地,产生价值。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海量数据随之而来。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1.8%。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将是数据中心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单就摄像头来考虑,一个城市数十万个摄像头每天产生的数据就相当可观。据统计,由于技术与成本的限制,目前城市的数据存储时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我们的阳光存储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让存不起的数据都保存下来。”易华录副总裁宋征对此表示。在城市数字新基建领域,易华录已实践多年,数据湖业务遍及全国36个城市,对于政府部门的各种数据可以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收、存、治、用、易等。

据悉,以前政府的数据分散在各地、各部门,打通起来很难,同时没有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新基建对这些数据的一整套管理后,数据变得更有序,可以长期保存应用,并进行资产化转变。从而可以快速提高当地政府对数据的掌控能力。“目前面临的挑战很大程度是在思想认知上。”宋征指出,“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局、委对自己的数据视如宝贝,不肯开放,制约了数据之间的打通,另外数据合法合规的使用是另一大挑战,怎么能够既保证数据安全又发挥数据作用,同时还能让数据流动起来,产生价值增值,这是未来五年要重点突破的一大方向。”

对于未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认为,有几项重点需要关注,第一是连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在升级,基础设施连接也在升级;第二是思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赋能,让我们的思考也在升级:第三是体验,当有了连接升级、思考升级,具备基本的新基建设施后,我们还要考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让生活、工作更便利,这是体验的升级。“目前一个迫切的需要是让整个社会对未来的新基建要有正确的认知。” 梁雅莉强调。

新基建离不开生态协作

据百度百科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市)的建制市接近700座,鉴于地域经济差异、技术差异以及认知的差异,要想在这么多城市推进落地新基建,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梁雅莉认为,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仅有基础设施的创新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市场来落地创新,要有足够丰富的生态系统去发展创新技术,通过应用场景去落地,基础设施的创新和生态系统的发展相辅而成。

星辰天合首席运营官翟静也认为,“现在的科技创新有一个特点,就是生态属性,它需要有来自硬件平台、软件基础设施,大型国企、应用开发商等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企业,共同把生态建设起来,其中每个企业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才会促进新基建更加良性动能地发展。

专注于软件定义存储技术的星辰天合在新基建领域已服务了超过上千家企业,软件定义存储的概念就是在通用硬件上面部署一个虚拟化的软件,让快速迭代的硬件红利通过软件去释放,助力各行业应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老、少、边、穷地区,都已经在我们生态链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用上了包括软件定义存储、云计算等技术,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整个产业的力量。”翟静表示。

面对不断需要降低的存储成本挑战,同样离不开生态伙伴的合作。存储不仅仅需要算力支撑,需要多云互动、云网打通,还需要更多介质方案去做数据的长时间留存。最近,易华录与英特尔战略合作,把易华录的超级存储与英特尔的超级计算结合起来,致力降低存储成本,提高数据收储与开发治理的能力。

新基建描绘的未来市场巨大,但在新基建的落地上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以新基建中的重要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看,目前的建设还远远不够。理想的新基建应该是什么样子?翟静如此描述:“当我们开车需要充电时,某个充电桩会适时出现在面前提供服务,而要达到这样数据催生下的智能化,离不开云边协同、车路协同,需要有交通大数据中心,把相关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与处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大生态。”(校对/无剑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