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黄河在境内全长185公里,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和郓城四县区,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滩区内现居住14.7万人。黄河号称“铜头铁尾豆腐腰”,而菏泽正处于“豆腐腰”的险要位置,从历史上来看,黄河多次泛滥对菏泽及下游地市造成了严重危害。每次决口都会对黄河沿线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菏泽黄河已经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为菏泽乃至黄淮海大平原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根据《山东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总体规划》,我市实施了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共涉及3个县区、8个乡镇、182个自然村、14.6万人,新建28个村台、外迁6个社区、127.4公里临时撤离道路,累计完成投资150多亿元,是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菏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市坚持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头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动落实。特别是我市采取就近淤筑村台的做法,是一个新的尝试,与以往淤筑村台的方式相比,工程量大、时间紧迫,在施工中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在滩区一线成立市级迁建指挥部,全力盯紧靠上,逐一解决难题,千方百计保质量、保安全、抢工期,先后攻克项目选址征地难、群众占地调地难、拆迁清障难、黄河布船抽沙难、村台地基降水处理难、建设资金筹集难、群众思想工作难、疫情防控情况下组织施工难、大规模集中建设物料供应难、不同地区工人集聚维稳难等十大难题,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其中牡丹区郝寨外迁社区、鄄城县4个外迁社区和4个村台社区、东明县马集外迁社区、127.4公里临时撤离道路于2020年底前已竣工交付使用。东明县24个村台社区于2021年5月底完成工程建设,全部实现分房到户。至此,菏泽市滩区迁建工程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后续工作正稳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铸就了黄河流域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成效
总体来看,我市黄河滩区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耕地面积57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受环保政策限制、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工业规模相对较小;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较大发展潜力。
(一)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东明县焦园、长兴集、沙窝、菜元集等4乡镇,实现了高效设施农业从无到有再到初具规模化生产的飞跃,共建设新型冬暖温室大棚725座,拱棚1939座,面积达到3740亩。东明县长兴集乡以辛庄、肖庄等23个村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以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为依托,种植虎杖面积已达2000余亩,该公司拟联手东明城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5万亩中医药产业园。在前期发展基础上,东明县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与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合作社拟打造10万亩的富硒小麦生产基地。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实现土地流转2000余亩,发展了优质葡萄、黄桃等果品种植基地,并于种植大户签订了6000亩的花生等高效种植作物协议,同时围绕三合村村台产业区,与新疆一知汇禾公司签订了2万亩协议,其中一期6000亩土地秋后种植中药材,打造中国有机中药材种植基地。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大豆种植3000余亩。郓城县李集镇久源芦笋基地发展芦笋3000多亩,由北京星宇盈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年加工5000吨芦笋项目落地建成;张鲁集镇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基地8个,露地蔬菜瓜果种植基地6个。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黄河沿线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庄子文化、水浒文化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拓展农业生产的休闲、旅游、服务、文化功能,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点。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流转土地1100余亩,打造6个旅游庄园,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并被列入全省精品旅游线路。郓城县李集镇立足产业资源,相继开发了黄河遗产农业、“黄河人家”民俗村、荷塘莲藕观光、万亩西瓜采摘等旅游产品。牡丹区李村镇郝寨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210亩的黄河部落旅游项目。东明县焦园乡以森林公园采摘园为中心,发展的千亩水果采摘园、千亩菱角莲藕园、千亩水产园、千亩葡萄园等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格具初步显现;菜元集镇发扬庄子文化,正努力着力打造庄子观、庄子仿古一条街、庄子文化产业园等项目。
(三)推进重大农业项目向滩区布局。2020年全市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15万亩,其中在沿黄四个县区实施12.8万亩。依托牡丹区、鄄城县、东明县小麦-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黄河滩区内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宽幅间播等农业技术。东明县、郓城县承担实施2020年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鄄城县李进士堂镇、左营乡分别实施1万亩,郓城县李集镇、黄集镇共计实施5万亩,牡丹区李村镇实施1万亩;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东明县焦园乡、长兴集乡分别实施1.2万亩、1.8万亩。
三、有利条件
(一)空前的发展机遇。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做出了“紧盯黄河滩”的重要指示,对加快黄河滩区发展寄予了厚望。2019年9月又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书记刘家义多次来菏调研,其中两次专门到黄河滩区一线调研。市委、市政府对黄河滩区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在全力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同时,提前谋划,高点定位,加快推进黄河滩区产业发展。全市28个村台全部纳入了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按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标准打造,滩区群众居住环境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丰富的土地资源。黄河沿线宽阔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仅黄河滩区内耕地面积就有40.5万亩,按居住人口14.7万人计算,人均耕地面积达到2.8亩,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随着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实施,通过引导滩区群众由散居转向新社区集中居住,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滩区内将新增1.02万亩耕地,其中,东明5300亩,鄄城4800亩,且多为成方连片的优良耕地,非常适合经济作物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
(三)良好的生态资源。黄河经过长期的保护、开发和建设,特别是随着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实施,使黄河滩区的安全问题有了重要保障,为科学开发利用黄河滩区创造了必要条件。黄河滩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黄河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面积的黄河滩地与绿化林带相得益彰,水利工程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造就了黄河滚滚、沙洲落日、飞鸟满天的独特景观带。
(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目前,黄河滩区群众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随着黄河滩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又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完成后,当地居住环境将有巨大改善,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带着知识、带着经验、带着技术回乡发展,这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将为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