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特色产业昂起振兴“龙头”

  □本报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张琰琰张化平

  9月17日,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示范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每周工作通报。

  通报显示,之前一周济源共新谋划四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9900亩。按行政区划分类:克井镇1350亩,五龙口镇1000亩,轵城镇500亩,邵原镇5250亩,下冶镇1800亩;按产业分类,蔬菜制种产业1250亩,道地药材4650亩,旱地作物4000亩。

  济源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之所以“紧锣密鼓”,源头动力在8月份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规划的《济源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做好产业这篇文章,就必须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怎么调,种什么,如何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我们从国家、省里请来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广泛勘察、调研、分析,充分听取土专家、种田能手和乡村干部的意见、建议,兼顾农民增收、保留地方特色、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因素,形成了优化种植业结构计划,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道地药材、特色花卉及花卉制种、有机旱作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委员、副市长侯波说。

  “三篇文章”一起做,优化种植业结构

  “十三五”时期,济源实现粮食连年增产,“米袋子”“菜篮子”基本自给自足。

  济源规划建设了以优质粮食生产为基础的东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区、以万亩设施蔬菜生产为核心的北部高效设施农业集聚区、以蔬菜制种和高山蔬菜等为特色的西部绿色农业发展区、以林下经济和休闲农业为重点的南部生态田园示范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效园艺、生态畜牧、现代种业、休闲观光五大主导产业,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

  济源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新时代,要跨越发展,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济源种植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

  2020年,济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19万亩,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等种植面积仅有9.96万亩。而从亩均收益来看,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亩均收益少3000~4000元,偏粮的农业种植结构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制约因素。

  济源特色农业发展还未真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还没有形成品牌效益;特色农业没有紧密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探索出“三链同构、集群协同”的三产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农业企业与农村、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很多仍是简单的土地租赁关系,没有形成互信互惠互利、协同协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合以上情况,在“稳粮、优供、增效”的基础上,济源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较大潜力,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济源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制种、道地药材、特色花卉及花卉制种、有机旱作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蔬菜“芯片”植根济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高山蔬菜制种是济源的拳头农产品。济源目前蔬菜良种繁育面积3.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与20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了长期订单生产关系,蔬菜制种类别发展到30余类、400多个品种,在全球蔬菜种子繁育上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如何做强这个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有清晰的路线。

  2021~2023年,要以蔬菜种子科研繁育为基础,以培育自主品牌为突破口,整合种业资源,将济源建成集育种研发、技术集成、产业孵化、展示交易和科教体验于一体的全国领先的种业创新基地和成果孵化转化平台。

  4万亩蔬菜制种清楚地分为“一轴四块”。

  根据所辖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水利资源条件,合理布局蔬菜制种生产,形成“一轴四块”:以济运高速为发展轴,发展4个万亩以上蔬菜制种板块,即引沁济蟒灌区蔬菜制种板块,主要包括轵城镇南部、坡头镇东北部和承留镇南部;黄河北岸提水灌区蔬菜制种板块,主要包括大峪镇西北部、坡头镇西部和承留镇西南部;王屋山水库灌区蔬菜制种板块,主要包括王屋镇、下冶镇;黄背角水库灌区蔬菜制种板块,主要包括邵原镇。

  到2023年,蔬菜种子基地面积发展到4万亩以上,年产蔬菜种子400万公斤,蔬菜种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建成一家蔬菜制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种子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功能多元化。

  让中药材的清香萦绕济源

  高海拔、多光照加上土壤特性,成就了济源道地中药材。

  太行山、王屋山蕴藏了1000多种中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美称,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冬凌草和四大怀药。

  济源所产冬凌草有效成分含量高,种群独特,品质地道,药用价值在全国所有冬凌草产区内为最高,目前种植面积3万亩。

  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白术、藿香、桔梗、山茱萸等多种地产药材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良好的种植基础,已基本形成了集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2021年,济源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国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扩大济源道地药材的规模和效益。

  2021~2023年,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冬凌草道地药材产业优势,依托国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突出“济源冬凌草”“济源怀地黄”“济源怀山药”“济源怀菊花”“济源怀牛膝”“济源山茱萸”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在济源境内发展与四大怀药相关中药材,倾力打造四大怀药及冬凌草特色产业基地。

  在克井镇、思礼镇发展冬凌草、连翘等;在五龙口镇、梨林镇、轵城镇发展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半夏等;在坡头镇发展怀地黄、山茱萸、连翘等;在下冶镇、大峪镇发展冬凌草、艾草等;在王屋镇、邵原镇发展丹参、连翘等。

  到2023年,济源道地药材种植面积新增2万亩,建成1~2个万亩以上怀药标准化示范基地,产值突破3亿元,打造特色产业镇1个,推动标准化种植、新药研制、冷链仓储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实现冬凌草及怀药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以上。

  让特色花卉开遍济源

  花城广州的何总每年都要来济源几次,作为广州知名的蝴蝶兰培育和销售花商,她来济源的目的就是购置当地培育的蝴蝶兰“瓶苗”。

  济源目前特色花卉及花卉制种种植面积1300亩,有锦田种苗花卉制种龙头企业和神龙、联洋、亚桥等3个花卉交易市场,形成了新型经营主体和个体花卉苗圃共同发展的格局。

  脱贫攻坚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后,群众的小康体验和追求更加多元,居室、庭院四季摆放花卉已经司空见惯,济源在这个方面走得更靠前。

  除了花卉,种苗这个花卉的“芯片”,在济源锦田种苗公司就是个神奇的存在。

  锦田种苗公司负责人张培忠说,公司每年都有日本、韩国花卉种苗培育生产的订单。目前,公司已经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始探索自主研发,力争在短时间内拥有更多的独家知识产权的花卉“芯片”。

  三年行动计划显示,济源要以草本花卉、小灌木花卉、花卉制种、花卉加工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花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形成一批集生产销售、园林施工、生态观光、深加工等于一体的花卉基地,让以花卉产业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使花卉产业成为济源特色农业新的增长极。

  2023年,济源特色花卉、花卉制种总面积规划达到3000亩。

  让五谷杂粮增色济源

  从地理上看,济源从海拔1955米的最高峰,到海拔100多米的中、东部狭小的平原,具备全方位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作为济水的源头,境内有黄河、济水、沁河、蟒河等,还有大型灌溉工程愚公渠。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使济源年均气温14.5℃,而年均降水量只有567.9毫米,足见济源之“旱”;加之高山、沟壑和丘陵,济源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历史上,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的特性是:产量低而不稳。

  杂豆、杂粮等多属于抗旱、耐瘠、短生育期作物,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市场前景和生产前景良好。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济源目前已发展红薯、杂豆、杂粮等1.2万亩,形成了西门红薯等地方品牌。

  三年行动计划显示,济源要针对部分镇丘陵、山区旱地较多且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实际,适当扩大市场需求较好的薯类、杂豆、杂粮等耐旱节水作物面积,到2023年,济源耐旱节水作物达到2万亩。

  用愚公移山精神重塑济源特色农业

  济源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三级阶梯、互相介入和渗透,这种切合当地实际的调整方向,必将是当地自然资源利用最佳化、当地群众收益最大化。

  愚公移山的核心精神是坚韧不拔。当下,济源正在用这种精神,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重塑济源特色农业。

  为了让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生根,济源示范区成立了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指导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统计、财政金融、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文广旅、农科等有关部门和各基层组织,细化方案,精心组织,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制定各自配套政策或产业扶持政策,对本辖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发展予以支持,确保结构调整成效。

  除了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更大。

  2021~2023年,示范区财政每年列支不超过2000万元,按照“谁投资奖补谁”和“公开、择优、培强”原则,实施项目制,对新规划发展的、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业调整类项目,以镇(街道)为单位向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提出申报,经现场核查通过后,根据各个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对农业经营主体予以奖补。

  具体措施是:对新规划发展蔬菜制种面积80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奖补200元;结合怀药优势特色集群培育,对新规划发展道地药材100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奖补200元;结合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对新规划发展花卉、花卉制种200亩以上的,根据实际投入每亩每年奖补100~300元;结合旱地有机农业,对新规划发展优质红薯、杂豆、杂粮等作物100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奖补100元。

  除了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农技人员的技术保障服务,龙头企业的培育、引领体系建设,农业招商引资的通盘计划,媒体推介以及电商平台的综合利用,工作落地的督导督察等,从前置到后援,济源已经建成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全体系服务模式。

  未来的济源现代农业,将告别玉米小麦一统天下,特色农业种植蓬勃发展,特色产业“龙头”高高昂起,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格局……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将调出增收新天地,农民增收渠道将从“一条腿”转移到“多条腿”上来。

  “龙头”昂起展雄风。济源,乡村产业振兴指日可待!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