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优秀人才培育!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途中,要着力解决方方面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无疑是当前制约发展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问题。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和时代使命。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呈现不同的功能和形态。在传统农业社会,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正心”。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倡行“以礼正心”“以德树人”。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探索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科学精神兴盛,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繁盛,不同学科知识体系化发展,现代学校教育系统逐渐完善,教育的功能体现为“培养人性和具有发展能力的人”。然而学科体系的分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也同时带来知识的标准化、碎片化、区隔化,由此形成现代教育体系的专业化、刻板化,遵循知识的规范化、职业技能的标准化、专业分工的流水化。这种科学技术发展支撑下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推进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呈现教育异化的后果。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成为现代教育的普遍特征,人的创新精神和全面自由发展受到无形的制约。

新时代教育需要回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前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使人类社会走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关口。人类在宏观领域向深空、深海探索,微观向细胞基因、微纳技术等领域挺进,都对探索未知、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特别是一些占据科技前沿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标准化、区隔化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未来教育需要面向人的发展、社会需要、国家战略,树立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理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人才基石。

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体系

面向人的发展,构建均衡优质的教育供给体系。未来教育面向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担负着普遍增强人的发展能力,畅通社会流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等使命,需要首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教育公共政策体系,加强基础性、普惠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其中,数字化发展为开放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要积极利用城市数字化发展契机,构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数字教育平台,搭建基础教育优质课程平台,建立科学的优质课程评价标准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免费上线名师课件;同时搭建常态化科学知识探索、职业教育优质课程平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化购买形式上线高品质课件,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升人力资本提供便捷通道。

面向社会需要,建立融通互补的职普高等教育体系。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共同富裕社会的基本形态。研究表明,标识社会结构的职业、经济、教育地位等因素是互相关联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来源于职业技能的提升、高技能工匠的增加。在当前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技术工人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对其受教育水平也相应提高。而一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因专业设置职业技能有限,也普遍面临就业难题。扩大高中阶段普高入学比例,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需求,优化高等教育阶段高职教育学科门类布局,有计划针对性地定向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和高技能工匠,建立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联动交流机制,实行双方学分互认,着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能够缓解基础教育阶段的升学压力和焦虑,同时也能够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

面向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创建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体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阶段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对接国家和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布局服务“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农业等发展的新型专业,整合区域内学科资源,跨学科、跨领域组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创新开放式学科融合发展体制,加快培养跨界复合型高新技术紧缺人才。

面向高新技术领域的世界竞争格局,加快布局开放共享的国际教育体系。创新社会化办学模式,支持国内外知名院校、教育集团、教育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区设立国际学校,加大国际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探索社会力量举办、政府重点支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在高新产业集聚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建立名校名师互访机制,与世界名校共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联动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远程交流共享,整体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加强国际性人才的培育。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享有公益公平的教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和政策,人人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首要的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体制。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完善幼儿学前就近入园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社会化幼儿托育服务,加大政府投入幼儿园所基础设施的标准化配置,遏制幼儿园所市场化发展趋势,切实减轻幼儿入园负担。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学校的相对均衡布局,采取互联网+手段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公平。

优化教育评价机制,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多元化评价标准,完善通识教育、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评价标准体系,鼓励学生基于兴趣的特长化发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塑造适应新时代发展创新需求的现代化人才。优化基础教育阶段着眼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性学习和博识化学习,探索政府主导、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的教育评价模式和评价机制,防止教育异化为过度应试教育。

坚持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法治水平。实行依法治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社会办学领域,多元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普遍需求,政府主导基础教育办学之外需要多主体、多领域的教育有益补充,运用法治思维,避免治理方式和手段的简单化尤为重要。近期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是基于国家未来发展在育人育才上的战略要求,是谋划共同富裕解决民生问题的国之大计。但政策的落地实施,需要在兼顾政府、社会办学机构、家庭、学生多方需求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有利长远、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细则措施,明确社会办学的法定地位、公益原则、施教领域、运行规则,建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实现社会办学领域依法依规治理,形成既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大计、又兼顾社会多元教育需求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