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9月1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广州拉开帷幕。有活力、有灵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生机勃勃、潜力巨大。有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国内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

创新驱动,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增长强劲引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前,我国新旧产业和发展动力正处在换挡关键期,中小企业通过改革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指出,中小企业在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表示,目前,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广大中小企业正是创新驱动的新生力量。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生态下,技术创新呈指数增长,创新周期大大缩短,积极适应新科技革命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它们以创新驱动为己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动力源泉。

综观中小企业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是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缩影,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也离不开“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韩毅表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充分发挥中博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我国中小企业有活力、有灵气,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贡献税收、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繁荣市场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在全国4600多万户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中,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六成从事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97%以上。

转型升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脚步声声

在齿轮车间里,24小时不停歇的机械臂将一个个毛坯齿轮“塞”进滚齿机床加工,一天能加工1100多个齿轮;在供应链仓库中,负责物流运输的机器人仿佛长了“眼睛”,自行导航规划路径、自动避开障碍物和迎面走来的工作人员;在高速公路行业的云平台上,红绿相间的热力图画面闪动,实时显示高速路区域的车辆通行情况,轻点车流量较大的红色区域,选择一个采集点,再在某一个采集点勾选危化品车,就能立刻看到该采集点在过去几分钟内一共通过了几辆危化品车。

这些智慧场景的背后,其实是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智慧结晶。在制造业、物流运输和交通等多个领域,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升级的脚步声已经“窸窣可闻”。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代表之一。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洋在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万物互联时代到来的号角已然吹响,企业需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加快数字化转型。聚焦特定场景,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将智慧电梯领域作为市场切入口,为政府、机场、物业用户、保险公司等各方打造一个“连接器”,通过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及智能传感器等硬件提供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应急救援。

蓝图已绘就,机遇在涌动。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国内还涌现出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未来的装备需要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人等行业的兴起为智能装备领域带来了极大发展机遇。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众多追逐数字化潮流“浪花”的“专精特新”企业缩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数字化进程脚步加快,很多中小企业都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发展蝶变。在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看来,智能制造是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数字化转型,周济也给出了对策建议。他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要普及数字化制造,推动中小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全国制造业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工程的工作重点。

周济认为,在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中,要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工程,打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要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加强各行业的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资源,打造产业链龙头企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