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
那是1999年的10月里的一个普通下午,罗宾·蔡斯决定告诉丈夫,自己想要创办一家企业。在2000年,她的愿景实现了,互联网汽车共享平台Zipcar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对百年汽车行业的认知,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
后来这一模式在十多年后,以两轮出行的形式在中国繁荣生长,历经十余年的“大浪淘沙”,经历了1.0时代的野蛮增长与2.0时代的精细化运营,如今正式迈入了3.0时代。
或许没有哪一个企业能比成立五年的哈啰出行更能理解这一新时代背后的意义。从“单车大战”的流血战争里,以胜利者的形象幸存。五年来,“变”成了这家企业的主线:从两轮不断向四轮以及本地生活业务拓展,从行业中游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一辆单车的绿色管理到助力一座城市的低碳未来......
9月17日,站在成立五周年的关键节点,哈啰出行CEO杨磊在当天透露,哈啰全国累计注册用户数量已非常接近5亿。我们正看见,一个更加成熟的哈啰正站在价值重估的新起点。
回溯共享出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历史的故纸堆里至今仍写满了骄傲者的豪言壮语。在那些“失败了就当作是做公益”“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的宣言里,从争夺用户流量到资本下场烧钱,烧钱的“补贴战”曾一度让整个行业陷入了用规模换盈利的恶性循环。
而现在,摆脱粗放式发展的阴影后,共享出行已逐步由量向质,行业新生态初具雏形。
这其中,以单车起家的哈啰出行用五年的时间打破了人们对共享出行行业的质疑,造就了一座属于出行领域的新里程碑。回头再看哈啰的这五年,这家企业每迈出的一步,恰好踩准了中国共享出行可持续发展的大势。
哈啰出行的五年首先是搭建信任体系的五年。经济学学者蒂姆·哈福德曾提出,信任是共享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对于共享出行而言,曾因押金风险与混乱的信用体系,行业曾一度饱受诟病。而哈啰自创立起,围绕“钱”、“车”和“人”,搭建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共享出行信用体系,推动整个行业迈向精细化运作。
在“钱”上,2017年-2018年,从首创到试点再到全面推广,哈啰带领行业开启信用免押时代。这意味着,曾经单纯依靠押金资金池进行利益变现的行业将迈入依靠用户骑行获得商业收入的正向循环。
在“车”上,通过早期“电子围栏”的实践与后期“蓝牙道钉”等技术手段的创新,哈啰率先建立起以“定点换车”为代表的道路车辆停放体系。目前,这套模式在深圳、哈尔滨、兰州等地已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人”上,哈啰则通过技术创新、驾照分机制、用户行为引导、顺风车文明月等方法,借助精准的管理模式,激发用户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
哈啰出行的五年亦是坚守长期主义的五年。在共享单车1.0时代,粗放化的发展理念盛行一时,行业的无序竞争下,导致了用户押金难退、路面管理混乱等诸多遗留问题。而在哈啰眼中,共享出行绝不能成为一场以全社会埋单为结局的资本游戏,必须是一门脚踏实地、面向中长期的"生意"。这背后所体现的不仅是哈啰对商业与市场规律的恪守,更是对多方共管共治的认同。
正如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的观点,眼下正在进入3.0时代的共享单车,已有机融入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生态,成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
“企业与政府进入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推动用户友好、城市友好、管理友好的公共出行时代”。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这样说道。
跳出单车业务之外,哈啰出行的价值在哪里?
这一关于“存量与增量”关系的问题,其实在中国的商业世界里,已有企业用实践做出回应。比如华为从消费终端切入上游芯片制造,小米从手机生态到下场造车,抑或是国潮消费品们出人意料的跨界联名.....动作无论大小,皆闪烁着中国企业的独到智慧。
这正与哲学家詹姆斯·卡斯称赞的“无限游戏”不谋而合。相较于有着完整开端、中点与结尾的有限游戏,“无限游戏”的意义在于不断拓展边界,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哈啰出行亦是如此。五年时间里,哈啰出行搭建了由两轮出行、四轮出行以及本地生活业务组成(包括换电业务、电动车业务、酒店等)的“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平台”。在这一“泛出行生态”里,哈啰通过不断开辟新的航线,从“小舢板”成为“航空母舰”。
始于单车,但不止是单车,精于出行,但不局限于出行,或许这正是哈啰出行“无限游戏”的体现所在。
抛开已奠定先发优势的两轮车高频业务,目前以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哈啰电动车以及小哈换电组成的新业务“四驾马车”已初具雏形。对于哈啰而言,新业务将是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的“第二曲线”。
据艾瑞数据显示,按照2020年的总交易金额计,于2019年初上线的哈啰顺风车目前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得益于共享单车的引流效应,哈啰顺风车业务呈现出量价齐升的高速增长态势。天风证券对此评价认为,目前哈啰顺风车货币化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仍有提升与发展的空间。
而在近期刚刚再次获得融资的“小哈换电”也在政策红利与千亿市场红海下有望在未来释放巨大增量。在产品端,联合宁德时代(300750,股吧)、中恒电气(002364,股吧)等行业伙伴,“小哈换电”旗下小哈智能锂电池、小哈智能换电柜已分别持续经过5、6代产品迭代。
此外,针对社区用户存在的充电空间不足等核心痛点,今年7月,小哈换电再度正式推出了面向社区家用市场的小哈能量站——充换电一体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8月31日,小哈换电覆盖城市超过300个,日均换电服务数十万次,累计安全稳定运行时间超过20000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哈啰新老业务也呈现出互相渗透与协同的态势。据哈啰招股书数据显示,在新用户中,60.5%的电单车用户、40.2%的顺风车乘客、39.9%的顺风车车主以及63.2%的电动车用户都来自于原有的共享单车用户。这意味着,哈啰出行正通过共享两轮的规模效应,不断催生与延展用户的其他需求。而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也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持续驱动整个平台的增长。
当然,这其中难免存在质疑之声。持续进行外部扩张的哈啰如何保证内部运营的平衡与一致?多元化布局曾一度让中国企业在扩张中难以“大象转身”。而关于这个问题,哈啰早在创立之初,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正是凭借扎实的“内功”,哈啰才得以保证了在切入不同赛道时的灵活性。以哈啰出行的智慧系统“哈啰大脑”为例,经过多年的持续迭代升级,将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帮助企业自身降本增效。“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让用户有一辆好车骑”——这一行业愿景,在哈啰对技术的不断锤炼下,已逐步由梦想照进现实。
站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在“共同富裕”、“碳中和”等目标的确立下,当前,推动实体经济与新经济融合也将成为实现愿景的重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曾认为,在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方面,要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重培育实体经济先进生产力。
对于新兴互联网平台企业哈啰来说,赋能实体经济做优做强,不仅是哈啰出行“科技向善”的外在表现,更是哈啰将社会责任植根于商业模式的内在体现。
在产业链上游,哈啰积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反哺制造型企业。在复工复产初期,哈啰推出了“产业伙伴援助计划”,通过搭建工厂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劳务资源信息、产线复产针对性培训等方式,针对个别员工严重紧缺的工厂予以支援。在这一过程中,哈啰甚至抽调自己的员工组建支援小分队,直接赶赴现场参与生产。
除了特殊时期,五年来,哈啰正尝试将这项工作常态化。随着哈啰业务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在产业集群化的趋势下,哈啰催生的新型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得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截至目前,“摆渡人”哈啰累计为近40万人提供全职或零工运维岗位,直接和间接为产业上游企业创造超5万和2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拉动上游企业创造产值上百亿元。
而在哈啰每年坚持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这样的理念依旧贯穿始终。从一辆单车的“绿色管理”、一家企业的“绿色质造”再到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低碳未来”,哈啰以实际行动持续探索商业世界外的社会价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刻,回到开头Zipcar的故事,罗宾·蔡斯曾在自传《共享经济》一书中曾这样阐述“共享”的价值:“为人人赋予新的含义,让人们彼此之间进行更多的对话,让人们融入到创造价值的链条中,但人们又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重温哈啰五年的发展,罗宾·蔡斯所说的价值正在这家企业身上体现。
一部共享出行发展史,正是半部哈啰蝶变史。于哈啰来说,第一个五年已缓缓落幕。下一个五年,哈啰依旧未来可期。可预见的是,借助哈啰的新业务、新技术与新模式,在不断实现自我进化的同时,也将带动整个行业迈向更具前景的3.0时代。
一个更好的哈啰出行和一个更好的出行生态正在新的时代里徐徐走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