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人的数字化零售”?联想在谋局

“云经济学”之父乔·韦曼认为,新零售(智慧零售)是一场技术驱动为主的变革,软硬件技术对于今天的零售业非常重要(包括仓储机器人、跟踪系统、推荐算法、用大数据进行营销和零售的分析等)。

近年,智慧零售带来了什么变化?

先看个典型的案例。国内某大型的连锁卖场,顾客进入到门店内,在购物前,商家能识别到该顾客的消费特征,比如新客还是老客、是否是会员、消费力如何、比较喜好哪类商品、复购时间等;购物中,商家可以及时根据信息识别为顾客做人性化推荐和服务,并实现无排队扫码/扫脸结账;购物后,顾客会在线收到商家新品及活动第一时间告知信息,引流再到线上或线下、到家或到店等渠道复购,顾客并再次分享带来新客。

上述动作基本已实现客户全旅程的数字化购物。

我们洞察到,零售业的新模式和新物种层出不穷,如智慧门店、社区电商、O2O新兴零售模式等,而AI、数字化又对整个零售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智慧零售在技术+模式的双驱动下,迎来爆发。但我们要思考清楚,智慧零售在朝什么方向发展。

1

人的数字化,智慧零售“进化”?

我们把时间轴拉长看,国内传统零售-智慧零售的衍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货为中心”,有什么卖什么。销售的场以线下实体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场为中心”,线下实体+线上电商发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边界。第三阶段智慧零售是“以人为中心”,实现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对应提供商品和服务。这是由C端消费需求倒逼企业变革的阶段。

尼尔森此前发布的消费者与零售趋势中明确指出,未来零售环境中,消费者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品牌商与零售商针对“人”的运营能力的加强迫在眉睫。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智慧零售的未来是“人的数字化零售”。人、货、场的边界在溶解,随着人的数字化驱动,从割裂走向融合。实现货随人变,场随人变,最终形成消费者指导商家进行决策,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消费市场。

我们结合人货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洞察其中的发展趋势。

人-货的新关系。C2B的反向决策,即时满足消费者,实现货找人,并提升货-人的效率。

比如C2B。对于商家而言,打造爆品在当下消费环境非常难,而通过人的数字化,对消费行为即时洞察,能快速反馈新品在市面上的销售及受欢迎程度,能提高新品的成功概率。并可以以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再比如效率层面。新消费环境追求货到人的体验效率,目前市场上2C的效率已经突飞增长。半小时送达的盒区房、苏宁的1小时场景生活圈等,未来这个效率还将持续反应在前后端。

人-场的新关系。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到家+到店新兴模式互通,满足消费者全场景、全天候的需求。

比如全场景、全天候。无论是线上电商或线下门店,到家或是到店,全渠道的布局已经成为零售业标配。从社会零售渠道表现来看,线上网络销售占比已经接近30%。未来全渠道之间要相互融合、打通。

再如千店千面、一人千面。未来要实现不同区域、不同门店,做到针对性的商品组合和服务体验。会出现同一连锁品牌旗下门店,卖的商品品类都不一样,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消费习性千面需求等。

而阿里、腾讯、京东等头部企业也都在瞄准智慧零售赛道。我们特别注意到,联想在零售领域IOT的布局内生外化,为零售行业打造了从软件到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联想的“阳谋”

经过37年的发展,联想已经成为PC领域的绝对领头羊。但我们不妨细看下联想的业务线,可以看到其转变。

根据联想此前发布的2021年Q2财报显示,其收入1094亿元,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19%,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翻番。我们特别注意到其“3S业务”智能产品、智能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实现了173%、58%和43%的增长。

联想有了更多的增长曲线,而智慧零售是其一个新的战略高地。近年,联想快速完成了智慧零售战略转型,“以人为中心”和“智能互联”是其杀手锏。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

在2021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表示,目前联想正在加速布局“端―边―云―网―智”新IT架构。

“在边端,联想拥有丰富的边缘设备,如边缘计算网关、触控一体机、智能化云终端等助力零售门店全场景智能化落地的产品,可以实现视觉、语音、推荐算法、数据分析等多个模型的有效运行。

在云端,联想大脑Edge AI平台基于智能推荐算法,为客户提供最优的AI模型和硬件的匹配方案,针对零售连锁门店这种大范围部署的场景,通过多通道、云端协同技术,将AI模型规模化部署到边缘设备端,并提供连锁门店AI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应用侧,联想协同零售行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提供面向客流分析、互动体验、品控管理、入侵检测、能耗采集等多个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

联想做智慧零售是内生外化的过程。

我们洞察到,联想不同于市面上纯技术或纯零售型公司,它在技术+实体连锁场景实践方面,有其优势,其一、联想三十多年在技术上的沉淀,其在计算机视觉、能力等方面都是全球领先的,同时在应用场景上非常丰富多元化。其二是联想上万家门店成为智慧零售的实践第一线,并不断打磨成熟的解决方案。

比如联想来酷智慧门店,就采用了联想Edge AI平台方案,采集和分析门店客流、产品偏好和服务体验数据,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运营。再如联想在全国门店应用智慧零售,平均单店费用节省可以超过60%,坪效提升超过了30%。

关键是联想智慧零售并不止满足于自身的成功,而是要将获得的能力,赋能给其他零售企业。其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带动整个零售行业的转型。

智慧零售会带来明显效果。埃森哲在《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指出,有11%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已转化为经营绩效,成为“转型领军者”。

但同样意味着国内有更大部分的企业并不具备完善的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这是联想智慧零售要干的活。

3

未来的竞争在哪里?

智慧零售战略下,在B2B2C的价值链中,未来无论是品牌商、渠道商,还是平台商,人的数字化才是内核,未来的竞争在于“更懂人”。

而联想“以人为中心”的智慧零售,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实质转变?我们从3点来看。

一是智慧零售的全场景、多业态的交织融合,企业需要一个“超级大脑”。

根据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零售企业,基本都是多场景、多业态发展,特别是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比如鞋服领域,有多类型的线下门店如街边店、商场店、旗舰店等,线上电商有平台商城、小程序商城等。而生鲜领域就更复杂,社区团购、社区电商、社区门店、商超、新零售渠道,又有不同的到家到店模式组合等。

(图源:艾瑞咨询)

但企业的难点是很难集中统筹这些业态,一些实体和线上之间明显隔阂,更别说资源共享,即时决策。这就需要一个“超级大脑”。

而联想的大脑是Edge AI平台,其提供了一站式构建边缘智能的方案,平台能实时统筹全场景、多业态的数据,商家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数据,并做决策。

比如在智慧门店场景中,联想大脑-Edge AI平台,不仅提供AI静态环境,还提供AI动态环境支持,实现本地AI模型动态持续更新。同时,基于智能推荐算法,提供最优的AI模型和硬件匹配方案。

针对零售连锁门店这种大范围部署的场景,通过多通道云端协同技术,将AI模型规模化部署到边缘设备端。从而实现门店全场景的智能化。同时针对客户数字化,可以实现客流统计、区域热力、动线分析、智慧数据等功能的门店方案,并快速复制到全国的连锁的门店里。

二是前端智慧零售场景+后端智能化能力,真正做到降本增效。

能否降本增效是零售业数字化推进最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

我们了解到,联想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触点类+智能技术类。

联想商用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王磊表示,在触点类解决方案中,联想提供了自助结算终端以及商业显示设备,结合联想Edge AI平台算法,可以有效减少消费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结算效率,降低人员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收集客户行为习惯,定向推送应用产品,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客户购买体验,最终支持整个连锁门店的坪效提升。

在智能技术类解决方案中,联想将视觉技术与智能终端相结合,有效助力门店实现了规范管理、安全布防、品质管理和排产优化,提升客户购买体验,帮助门店实现降本增效。在能耗管理方面,联想利用智能网关,结合大数据分析,统一管理门店的音频、视频、灯光以及炉具等耗能设备,根据业务流程、客流量等变化,实时调整,有效降低门店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提升运营效率。

再以联想服务的一家全球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为例,其拥有2200多家门店,通过Edge AI平台方案X86和ARM架构的边缘智能解决方案,充分复用了原有的摄像头,实现远程巡店,产品管理,入侵检测等多个场景的智能化应用。联想通过协助客户赋能旧设备,唤醒了新的能量,使得客户智能化硬件成本投入减少了66%,年投资回报率介于10-15%之间,三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同时安保成本每年节省达到千万级以上。

三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多层级、个性化,满足全旅程购物体验。

我们可以总结下消费者的客户旅程逻辑,包括了解、体验、购买、使用、服务、代言等环节,覆盖客户购买和使用产品的全过程。

而难点是需要通过采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精细化客户运营,从而创造全天候、全渠道、全覆盖的、无缝的消费体验。

而我们看到,联想以消费者为核心,其本质就是分析消费者在完成商品购买时,一系列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行为,让客户更容易发现商品,比较商品和购买商品,并且分享其购物体验。线下门店完成了从数字化营销到智慧门店,从会员系统到智慧物流全方位关键能力的构建。

而智慧零售未来的考验在哪里?

我们认为,新消费快速迭代,将产生更细分化的场景、更多样性的需求,品牌商、渠道商、平台商要做到以人为中心的更深度服务。

智慧零售还会不断进化,行业竞争也即将驶入深水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零售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