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快递企业的各种变化一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快递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近,快递龙头顺丰的一个变化牵动了每个人的心,这就是有媒体曝出顺丰快递签收多收1块钱?
一、顺丰快递签收确认多收一块钱?
根据央广网的报道,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发文称,有消费者反映,在使用“顺丰速运+”微信公众号寄快递时,发现顺丰公司提供了一项名称为“签收确认”的收费增值服务,收费金额为1元,购买该项增值服务后,收件人需凭顺丰发送的签收码或本人身份证后6位签收快递,消费者认为顺丰提供该项增值服务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
记者体验“顺丰速运+”微信小程序时发现,在填写完收寄地址完成下单后,会弹出“下单成功”页面。在该页面中,有“签收确认”“隐私保护”两个额外可勾选项,其中挂着“推荐”字样的“签收确认”收费1元。顺丰一位收件员表示,如果勾选了上述选项,产生的额外费用会在快递员取件时收取。
那么顺丰这一收费业务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呢?顺丰公司官方网站“增值服务”版块中对“签收确认”服务介绍如下:“‘签收确认’是指快件签收时,需确认收方客户信息或要求收方客户当面签收的一项增值服务,可在收方与寄方起纠纷时,为客户提供签收凭证。”
国内大陆互寄,顺丰通过微信或手机短信推送收方客户6位签收码,派件环节需收方客户出示签收码核对身份信息,大陆互寄1元/票;大陆寄往美国,顺丰进行派送时需要收方签收确认,寄方可以查询签收证明图片,大陆寄往美国19元/件。
国务院颁布并于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业务似乎有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味道,到底这样的增值服务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顺丰到底有没有变相涨价?这个业务的逻辑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顺丰的快递签收到底是不是变相涨价?
说实在,看到顺丰这个业务本来我们看到新闻最大的感觉是这个都有必要拿出来讨论吗?后面发现可能事情的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说,消保委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其支付的快递费用之中其实就包含了当面签收的服务这一条,并且在国家对于当前快递服务的规定之中也的确明确了快递当面验收这一条款,所以,消保委的出发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站在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出发,快递是否当面验收的确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如果企业因为当面验收还专门收费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了,这是消费者的权利而不是一项增值服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顺丰快递的确有一定增加收费项目的嫌疑,这一点消保部门来保护消费者权利是符合消保部门的工作职责的,也是合理的举动。
其次,我们从顺丰快递的角度来说,顺丰快递有没有巧立名目收费呢?似乎又有些冤枉,毕竟在当前整个快递体系中,顺丰快递也是出了名的服务好的快递,相比于通达系的快递公司各种扔快递柜、快递驿站的行为,顺丰快递还是基本上能够做到快递送货上门的。即使是大家没有去花这一块钱,似乎我们的这个快递服务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那么,顺丰快递的“画蛇添足”弄这个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当我们仔细看顺丰的解释其实也能够明白一些问题的根源。毕竟当前很伴随着快递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实快递的种类正在快速增加,大家对于快递的需求也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比如说,不少人有快递来寄送重要的公司文件,那么这些文件必须要当面签收才能确保安全;再比如说,有些人寄送的是有一定价值的货品,如果签收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问题,或者没有本人当面签收的话,就有可能引发一定的纠纷;还有一些快递涉及到法律的一些文书,比如说律师函等,必须要本人当面签收才能生效等等。这些多元化的需求让快递服务的要求正在越来越高,那么本人当面签收特别是密码签收乃至于签收确认的确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需求,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快递公司推出这样的服务似乎也是无可厚非,毕竟大家还是有真实的需求存在的。
况且我们看到很多海外的快递服务和国内快递是根本不同的,笔者之前就曾经从国内寄快递去美国,快递到了美国之后,直接就被快递公司扔到了门口(特别是美国这个门口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公寓门口,有可能就是小区的楼栋门口,甚至直接扔到了小区草坪上),根本不管有没有人签收,最终的结果就是收件人根本没有拿到快递,在小区里面到处找也找不到,最终只能自认倒霉,这个时候当前签收的服务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第三,当前的顺丰到底该怎么看呢?其实,对于当前顺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这个签收确认让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误解,和之前的当面签收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分,这就容易让消费者认为顺丰把自己之前的当面签收从快递服务中拆分出来,从而包装成了一个新增的收费业务。顺丰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业务不要被误解,那么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把业务换个名称,比如说本人方可验证签收等等,用相对容易理解的业务表述以及详细的业务说明来告诉消费者,这个服务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让真正需要这种签收服务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而让大部分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享受之前同样的服务。
所以,可以说当前的这件事是一个业务名称不完善的事件,我们可以说这次的事件大概率应该是顺丰对于业务名称设计问题,导致了互联网对顺丰产生了较大误解所致,顺丰现在可能需要赶快改名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说,有第三方机构愿意出来较真也是真的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这一点是非常好的改变。
每日一句
一个人做的梦,就只能是个梦;一群人怀着同一个梦想,便是真实。—— 约翰·列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