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能源生产水平低下,供求关系紧张,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在几代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下,我国逐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工业体系,生产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并一跃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工业体系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低碳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我国能源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伴随着能源革命轰轰烈烈的进行,我国能源体系已初步完成从传统的“一煤独大”到清洁能源上的巨大转变,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我国正走在节能降耗、集约高效的新发展之路。
从“风电之都”到“日光之城”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持续向好
风能与光能是世界公认的没有公害的绿色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新能源,并持续担当着我国新能源发电的“主要动力”。我国的“风光”资源开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度过了那种恶劣天气导致电网超载或没有足够的电力来满足发电需求的艰难时刻。
内蒙古乌兰察布是国内距离京津冀负荷中心最近的风电基地建设重点区域之一,该区域风能品质高、可开发量大、距离负荷中心近,优势在风、潜力在风,享有“风电之都”的美称。中国风电产业的代表作品——乌兰察布风电基地正是在此建立。据悉,该项目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京津冀提供约18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30万吨,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从青海省德令哈市向西行10公里,一条全长24公里的金光大道,自西向东贯穿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在金光大道两侧的定日镜场,一把把“大伞”在骄阳下显的特别耀眼,当发电时,这些“大伞”会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转动追踪热量,这是德令哈光伏光热产业园区,被誉为西北太阳能重镇。该园区内的50M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它的储热时间长达7个小时,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每年可节约4.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约12.1万吨。屹立在青藏高原上的这座“日光之城”,也在用源源不断的能量,为我国新能源发展贡献强大的光与热。
当大风再度肆虐这两座城市时,城市里的人们不再愁容满面,乌兰察布的人民眼中不单单只有狂舞的黄沙,一座座“绿色”的大风车,为他们带去了无限的希望和能量;德令哈人民的眼中也不仅仅是大风所带来的满目疮痍,这一座座“大伞”所带来的光与热也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慰藉。
优化能源结构仍是“重头戏”
优秀民营企业能源改革路上显担当
能源革命注定是一个不断考验治理智慧与开拓勇气的过程,我国政府深知变革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各省市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密集出炉,从各地政策来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布局仍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为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强力推进“双碳目标”落地实现,众多优秀国企、民营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杭锅集团这家国内知名的清洁能源制造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杭锅集团董事长王水福在会议上经常会说“能源是制造出来的!”这句话,语气铿锵有力,充满底气,而这份底气,源自于杭锅集团在余热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等领域的成功试验。青海省德令哈50M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熔盐吸热系统和熔盐换热系统就是由杭锅集团提供,德令哈光伏光热产业园区内的10MW项目的水工质吸热器和熔盐吸热器,也是由杭锅集团完成供货与调试运行。此外,中电建青海共和50MW光热发电项目、鲁能海西格尔木50MW光热发电项目,甚至在国外一些项目中都有杭锅集团的身影。
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能源领域改革,除余热、太阳能光热、熔盐储能领域之外,杭锅集团几乎在同一时间也迈出了向风能、氢能领域布局的重要步伐,8月20日,杭锅集团与运达股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杭锅集团首次与风电领域企业展开合作。两天后,杭锅集团又牵手臻泰能源科技,并联合清华工研院水木创投向臻泰能源投资3000多万元,助力其氢能源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这两次会议,那都能见到杭锅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的身影,由此足矣见得杭锅集团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重视以及决心。
▲杭锅集团与臻泰能源投资签约仪式现场
如今,在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的浪潮中,我国众多企业正凭借其自身优势,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实现。而杭锅集团这家国内知名的清洁能源制造企业,也将以崭新的姿态,为光热、风电、氢能、生物质等新能源领域作出积极贡献,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杭锅动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