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人们出行基本上靠活地图大脑和纸质版地图;十年前,第一代电子导航地图开始在车辆中控大屏上线,以2D平面的形式展示,地图的数据基本上拥有国道、省道、环路、高速等道路信息,使用前需要提前将各个城市的地图数据提前下载到本地,并且每半年需要去4S店进行导航升级一次。
第二代电子导航地图,也就是现下使用的导航地图,已经拥有了在线更新的能力,道路的信息更加丰富立体,而且新增了实时显示道路的拥堵功能,在通过岔路口时导航还可以弹出引导路线,可以为用户规划时间最短路线、最少红绿灯路线等,比第一代地图方便了许多。
而迈入自动驾驶时代,高精地图的出现彻底革新了地图的表现形式,成为了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安全的保障之一。地图不再只是为人类提供导向作用,也成为了机器的第三只眼睛。
高精地图作为底层设施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深入观察后会很疑惑,我国国土疆域辽阔,城市数量丰富但城市道路状况及其复杂,看似高精地图拥有大片蓝海,其市场大有可为,但参与市场的玩家数量非常有限,赛道需求旺盛但是发展却又很克制,这是怎么回事?想要理清这个问题,还需要简单了解一下高精地图的两种制作路线。
众包采集与专业测绘
图商们获取高精度地图数据一般采用两种路线,一种是众包采集、一种是专业测绘。众包采集,指的是利用行驶在道路上的汽车运用车上的一些设备获取道路信息并上传,这些数据包括带GPS定位信号的车辆的行驶轨迹、行驶路线、车载传感器上传的摄像头、雷达数据等。而专业测绘指的是用专业的测绘车辆采集具有高精度的道路信息。
由于专业测绘的方式成本太高,测绘的单车成本达上百万,制作的地图数量有限,高频词更新慢,许多图商将目光放在了众包采集方式上,专业测绘与众包采集两手抓。地图厂商一般是采用精度较高的采集车来完成初始绘制,在后续地图更新过程中转用精度较低的众包型采集车降低成本。我们也能很明显地发现,近几年车辆的摄像头、雷达和行车记录仪装的越来越多。
两种高精地图的制作路线涉及的数据包含精确的道路及周边环境的物理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其他交通参与主体的信息,包括参与主体的位置、速度、行驶方向、路线等,这些汽车的实时状态和历史路径都会被持续记录与上传。有了GPS信号和视觉图像,采集的信息便变得敏感起来。
日趋收紧的法规红线
地图测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在高精地图的数据采集,编辑,加工等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对我国敏感目标的地理坐标的影像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而这些信息多被视为国家机密,所以地图测绘领域被政策监管约束,并非所有厂商有钱有资源就可以直接开展测绘工作。地图测绘的采编、加工等需要取得测绘资格才可以进行,资质关系到合规和安全。
那么,如何获得地图的测绘资质?通常是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申请,二是收购具有资质的单位。而申请和维持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比如申请的标准要求中,需要满足测绘及相关专业人员应达到100人,其中至少包括高级测绘师10人、中级20人;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还需满足学历标准、相关岗位的工作年限以及取得任职/职业资格的要求。
因为申请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很多大企业都选择直接收购具有测绘资格的公司,例如腾讯收购四维图新(002405,股吧),阿里收购高德等。目前获得资质的单位仅有24家,其中企业单位是20家,包含华为、京东、滴滴、小米、百度、阿里、腾讯等企业。参与的企业少,制约图商玩家进入这个赛道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法律法规的限定,资质的获取和维护困难,其次是长期投入的成本的高,这是兜里有钱的大企业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小企业陪玩耗不起。
互联网的发展进入深水阶段,鉴于网络安全审查对于信息安全的日趋严格,信息安全越来越被重视,而高精地图这种富含地图内容和人群的敏感信息,在审查方面只会越来越严谨。滴滴赴美上市被铁拳打击,这个事件被定性为存在危害国家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现在滴滴APP仍为下架状态,且滴滴也被要求进驻实施网络安全检查。滴滴不是地图服务商,但是业务中拥有大量地图信息和乘客信息,同样是被政策挟制,一些敏感数据是否也被一同打包出境,披露不完整的话被铁拳捶打就毫不意外。
对于行业来说,滴滴被审查事件就是一次警钟。图商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用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信息出境,必须经过审核与安全评估,一旦出现泄露、篡改 、出售等非法行为,灾祸就来临了。政策红线的日趋严格,让高精地图以前相对来说的粗放发展走到了尽头。
图商们需要在政策规则之内有序发展,整个地图的采集、制作、存储、发布等全流程必须在自然资源部的监管下进行,参与绘制的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保密培训和保密协议的签订。据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审核部门对于高精地图的审核非常严格,整个过程几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前期国家对于地图测绘领域的监管不太严格,现在图商们的松散日子要结束了,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进入了精细发展的阶段。
高精地图的发展需要遵守国家有关地图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虽然对行业的发展有约束,但是长远来看也是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在行业前期的发展中,政策法规对于新生的事物没有相对应配套的措施和规则,行业经过快速的迭代发展后,无序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信息安全危害暴露,政策法规的红线必须上线拉紧去约束。政策法规一直都是与行业并行发展,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技术的升级突破。
法规之外仍需讨论的议题
柏拉图说法律法规是一根金质的柔韧绳索,在高精地图的发展里,这根金质绳索拉紧的时候,就不能肆意妄为只求发展。行业的发展的前提是一手托着法规金质绳索,一手举着进化大旗。
高精地图发展已经从技术的研发走向了规模投入的阶段,数据采集的需求和场景的细分需求很大,未来高精地图的发展有两个法规之外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讨论解决。
一是地图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的统一问题,现下高精地图玩家都是各自玩各自的,采集、处理的设备与方式各异,因此最终成型的数据标准不一,对于车企的选择以及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有阻碍。
因此推动地图内容、数据格式、发布传输、更新管理等都需要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对于数据后续的交互与共享应用意义重大。现在地图动态信息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如何建立,图商们都在积极参与讨论制定,相关的讨论标准方案已经起草完毕,正在继续完善,肉眼可见的未来电子地图的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的相关标准会走向统一,有助于减少汽车厂商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二是偏转插件误差的议题解决方案,在数据的品质层面,因为数据的保密原则,地图系统都采用加密算法对地理位置进行加密,因此会导致信息失真,车载端的偏转插件误差在1.7米左右。这个数据的误差对于高精地图来说风险较大,在行车中直接依赖高精地图的绝对定位,可能会导致车道匹配的错误情形。图商们需要考虑技术性解决方案来处理车端定位的匹配精度,需要进行对于加密信息解密匹配技术的持续研究,也需要与国家测绘部门就高精度地图保密处理以及偏转插件限制范围进行讨论。
无论是数据的安全层面还是技术的解密发展,我们发现高精地图已经走入了规模商业化的阶段,对于行业之前的粗放管理灰色地带逐渐消失。地图信息越来越被严格的管控,数据信息是技术发展的燃料,但是燃料的合法获取和使用都很重要,对于高精地图来说,在数据的安全与网络安全方面,保障信息合规的前提下去探索是长远发展的保证。
行万里路,才能见天地之广阔,但是没有导航地图这万里路实在难行。同样,对智能汽车来说,高精地图是智能汽车打开世界之路的铺垫,也是智能汽车安全驾驶的保障之一。尤其是在车路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智能道路的搭建和验证、V2X的发展等,高精地图都无法缺席,是推进自动驾驶发展的核心底层能力。高精地图在约束下发展顺坦了,我们的自动驾驶驰骋在路上才会跑得更稳更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脑极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