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的多元化之路:左手新基建,右手新动能

2020年,国内房地产行业低开高走,再创历史新高,但这并不能掩盖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事实。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行业拐点是越来越明朗!

于近而言,杠杆端“三道红线”、银行端“两道红线”、土地端“集中供给”、需求端“四限”等措施,均在推着房企加速进入下半场;

于远而言,随着市场供需和新房成交规模日渐饱和,房企该如何保持竞争力,又该如何重塑自己与城市的关系、挖掘新的增长曲线,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针对上述困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近忧远虑,金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用自身的确定性,对冲下半场的不确定

加速驶向下半场的旅程是高度不确定的、充满着险滩暗礁,若房企自身稳定性不强,翻船或搁浅的概率就要高很多,业内已有不少负面案例。

不过,金地并不存在这方面的担忧,从诸多关键性指标看,金地应该是行业少数具有高度确定性的房企。

报告期内,金地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426.8亿元,同比增长15.2%;营业收入839.82亿元,同比增长32.42%;房地产业务毛利率33.56%,虽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下降,但横向看,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021年,金地销售额的预期增速15%,事实上,金地在上半年的表现远超预期。

公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金地累计实现签约面积753.0万平方米,同比上升55.27%;累计实现签约金额1628.3亿元,同比上升60.22%。上半年就完成年度目标的58%。

在不再有黑马的下半场,能稳进就是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金地还是为数不多的“绿档房企”,截至2020年末,在剔除并不构成实际偿债压力的预收账款后,实际资产负债率为68.51%,净负债率为62.53%,剔除受限资金后对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的覆盖倍数为1.21倍。三条红线全部达标。

此外,金地还是绿档含金量最高的房企之一。之前媒体曝出一些房企为降档使了不少小手段,无形中削弱了三道红线的含金量及对房企的意义。

不过,金地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早在去年下半年三道红线落地伊始,金地就是TOP30中仅有的5家绿档房企。且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用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的话说,在历史上,金地也未突破过“三道红线”指标。得益于长期稳健的财务,金地的融资成本也长期处于业内降低水平,2020年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74%,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换言之,当下金地没有一些房企存在的那种被动去杠杆、或面临偿债压力的问题。非但不用去,反而还有15%的加杠杆空间。

就企业自身而言,驶向下半场的旅途中,金地的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也正在享受着由此带来的稳稳的幸福。

左手城市新基建,右手城市新动能

虽然下半场仍是头部房企的盛世年华,金地也表示,十四五期间,仍将以地产开发为主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金地对事关企业未来的多元化就真的无动于衷。

凌克曾说过,“一家公司如果只能做一点住宅,这家公司在未来是没有竞争力的。”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是金地多元化方向的注脚,即与地产开发主业形成业务协同、化学反应,达到1+1>2。这也就基本决定了,金地多元化的路线选择——同心多元化(另一种是跨界多元化)。

不过,这仅是供给侧(企业方)的考量,做什么的多元化还要满足需求侧,即在整体性不缺房的时代,城市还需要什么样的开发商,或者说怎么才能与城市共同成长。

供需两端都想明白后,金地给自己提出了两个定位:综合型的城市服务提供商、产城融合的新城区发展商。第一个定位可理解为不动产+运营;第二个可理解为新城开发+运营(产业导入、企业孵化等等)。前者紧随行业趋势,之前万科、保利也是这么定位自己的;后者解答了“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开发商”这一问题,也让金地与城市建立了一种新型关系。

下半场,于地方城市来说,如何才能把远郊新城盘活、不沦为空城是比卖地建房更为优先级的考量,否则建的越多、楼市的灰犀牛就越大。而盘活新城、推动人口流入的那把钥匙就是产业。

换言之,下半场地产政府真正欢迎的是拥有产业导入、运营能力的复合型开发商,而不是只会建房卖房的开发商。

不管是综合型城市服务提供商,还是产城融合新城区发展商,都意味着金地要左手为城市提供新基建、右手为城市提供新动能。

不同于那些在多元化方面尚处于挖坑种树阶段的房企,金地的相关多元化业务早已开花结果。凭借工业园起家的先发优势,金地的产业运营已被打磨成了一把利刃,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园镇方面。

资料显示,金地威新已实现全国化布局,进驻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西部区域核心城市,并进军美国市场。截至2020年2月,金地威新已进入16座城市,开发运营着深圳威新科技园、上海嘉定智造园、上海宝山智造园、上海松江智造园、上海虹桥科创园、上海闵行科创园、南京威新软件科技园产业类项目共32个,管理面积近400万平方米。

2020年,金地荣获了2020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TOP10、2020中国产业园区运营优秀品牌TOP5等一系列荣誉。

此外,得益于在产业运营方面积攒的深厚功底,金地产业服务自身的创收增长亦十分强劲。

财报显示,2020年,金地产业服务实现收入 20.16 亿元,同比增长 34.28%,增速比地产开发主业高出约4个百分点。

成就城市,成就自己

对于接下来的路和具体打法,金地阐述的也比较明晰:“在产城融合领域,争取开发更多小而美的产城融合项目,助力住宅主业发展。”

“产业业务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科技投资、企业孵化和园区建设的协同与整合能力,在科技投资领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优秀人才引进,逐步加大中后期的投资,以期与地产主业、产业园区发展产生更好的融合效果。”

注意,里面有三个关键信息。

一、“小而美”的定位表明,金地并不打算挂羊头卖狗肉、借产业之名大规模圈地。既体现了金地的自知之明,也展现了一个“理工男”的耿直。

二、“助力住宅主业发展”表明,产业业务是个“助攻手”,也间接回答了外界对于金地选择的产业赛道规模无法永远比肩开发主业的担忧。

三、虽是“助攻手”,但金地并不吝啬投入,还要进一步强化产业业务方面的竞争力。这一点背后反映出了金地做产业地产的独特逻辑。

即金地并不单纯提供完新基建(产业园)就完事,然后坐等新动能的自然生长,而是主动培育新动能(产业投资、企业孵化等),进而形成“新基建为新动能提供空间载体,新动能带活新基建”的双向正循环。

凌克曾言,“企业和产业的孵化能力,是开发商做产业地产的终极能力。”为此,金地在投、孵、研、管、退的全链条发力。比如在孵化方面,金地孵化器采用独特的“投资驱动+场景孵化”运营模式,并依托金地集团强大的业务网络及产业布局,已形成高品质项目落地空间、优质资源体系、股权投资体系、全周期企业服务体系,先后孵化企业47家。

多年来,金地产业地产业务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良性循环。

当然,考虑到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板块乃至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金地的产业业务并没有拘泥一定要做高新技术。

当下金地的产业园区形态可分为4大类,即生产类、研发类、复合类、旧改文创类;形式上,又分为通用产业园、主题产业园。

扎实的产业基本功为金地日后跑马圈地,实现更广维度的覆盖打下了基础。

通过产业、商业、体育、教育等同心多元化业务成就城市,进而成就自己,这就是下半场,金地给出的多元化答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