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谢铭辉 刘格君 张建威
“开闸恢复供水!”8月31日早上6时,随着武汉市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一声令下,一条穿过华中科技大学、长约1600米的老旧供水管道正式停用,这一刻,它结束了向这所知名学府供水的使命。投入运行的新管道将进一步确保校园及周边区域的供水安全,为区域逐步实现高品质供水奠定坚实基础。
水泥供水管道已使用46年
团山水厂始建于1965年,是建国后武汉新建的第二座水厂,因为“湖改江”供水工程,2004年底该厂转型为区域供水转压站。此次退出运行的供水管道为直径800毫米的水泥管,是团山转压站的主进水管和出水管,建于1975年,至今已运行46年。该管道从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处进入校园内,沿校内东三路敷设约1000米至团山转压站;出站管道从团山转压站至喻家湖路,长约600米,供水服务范围覆盖华中科技大学、附近中小学、关东科技工业园等重点企业用户,以及周边7万多户居民。
近年来,该管道由于老化多次发生爆管漏水,不仅影响校内师生的正常用水和交通出行,也影响了周边重点企业和居民的用水体验。武汉市水务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商,将该处供水管道更新为一条直径800毫米的球墨铸铁管。
“为了将施工给学校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我们将工程进场时间定在学校放假后,并抢在学校开学前完工通水。”据武汉市水务集团武昌供水部负责人李亮介绍,开工前,该部组织专班积极协调设计、施工、调度、监理等部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提出铺设新管网的同时,旧管网保持正常供水,全力做到少停水、不停水施工。
安全、质量、进度三确保
“对于大型供水管道改造工程,我们做过不少,但同时面对高温天气、疫情防控、校内施工、应急保供、历史建筑物和大型树木保护等诸多因素,时间紧、任务重,要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确实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武汉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次供水工程公司经理胡绪彪表示,面对施工中各种困难的叠加,建设方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高效组织施工,切实为大专院校重点人群、为老百姓办实事,切实为周边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由于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水务建设工程公司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在1600米长的线路上,划分了4个断面,进行全封闭打围,同时开展施工。自7月底开工以来,武汉气温持续走高,工程建设者们分班作业,战高温、斗酷暑、防疫情,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质量进度。
8月初,武汉疫情防控升级,个别区域封闭管理。工程项目部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落实现场全部施工人员核酸检测情况;同时积极完备施工现场防疫措施,每天进出场测温扫码登记,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项目的安全推进。
在铺设新管道的同时,武昌供水部供水服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校内老管道的巡检。7月28日、8月7日,团山转压站老供水管道在运行中,先后两次发生漏水。“我们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组织力量及时抢修,不仅避免了校内供水管道爆管的发生。同时,利用停水抢修间隙同步优化施工工序,减少了施工中的停水次数。”武昌供水部负责人李亮介绍。面对突发状况,该部迅速反应,立即优化原方案,取得了实效。
施工期间多举措保障正常供水
为了在新旧管道切换期间,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武昌供水部提前谋划,采取一系列供水服务保障措施。
据介绍,该部提前拟定抢险及整合施工方案,尽量错开高峰供水时段;针对停水范围内的重点用户及居民用水,在网格群和辖区政府平台内及时发出停水信息,并同步组织消防水车进行应急补水;针对目前疫情防控阶段,提前筛查、对接、了解停水范围内的定点医院、隔离点、封闭小区、养老院等点位的供水结构,认真落实“一点一策”;通过同步采集区域内各压力点位回传数据,及时分析和预判管网恢复状态,提前部署对供水管网最不利点位恢复的处置措施;为保障管网水质安全,积极和设计、施工单位协调,在本次进、出站管道上各设置了泄水点,为今后的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水质保障。
目前新投入运行的供水管道运行正常,水质检测达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