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 ||||||
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 ||||||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批次 | 位置 | 年代 | 简介 |
1 | 中陈郝窑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第六批 | 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方圆5平方公里 | 南北朝-清 | 瓷窑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蟠龙河畔的中陈郝村,以村中罗锅桥为中心方圆约5平方米公里内的田间地头,河流两岸散布着许多瓷片、窑具,俯拾皆是。据瓷色可划分为3个区域,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1987年由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博物馆联合对瓷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文物内涵丰富,时代上自北朝,下迄明清,前后延续千余年。当地亦有“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之说。遗址所在中陈郝村,历史悠久村中古迹较多,如“罗锅桥”、“玄帝庙”、“太山行宫”等。古时的罗锅桥是运载和交易陶瓷品的中心区。“古运河通徐兖路 车装船发帝王州”的诗句描绘了当时罗锅桥的盛况。 |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 ||||||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批次 | 位置 | 年代 | 简介 |
1 | 沙沟遗址 | 省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沙沟镇沙沟东村 | 新石器时代-商周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政府驻地、沙沟东村,遗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约375000平方米,一条古河道自西向东从遗址中穿过,把遗址自然地分为南北两处。据1981年全市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此处遗址为一高出河床2米的台地,又将这处遗址分为了东、西两个区,东区文化堆积夹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片。西区文化遗存较复杂,除有龙山晚期和东周的墓葬外,还有龙山、商代、西周的文化遗物。 |
2 | 奚仲造车遗址 | 省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陶庄镇千山村东约50米的奚公山上 | 夏代 | 奚仲造车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千山村东约50米的奚公山上,遗址东西最长约500米,南北最宽约320米,总面积约130000平方米。1981年全市文物普查时,在奚公山上发现有一残碑,碑文内容为“先贤冉求之墓”,现残碑下落不明,两座墓目前现存有碑座,这两座墓当地群众俗称为“奚仲墓”和“冉求墓”,山东侧原存有“车服祠”房基,“车服祠”文革时期被破坏。 |
3 | 南常故城 | 省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沙沟镇南常村东北部 | 春秋至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南常村东北部,东西长534米,南北宽434米,东北角向北延伸出一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的地块,面积达239756平方米。故城北城墙西段保存较好,长约200米,宽15米左右,自断崖剖面可明显看出有夯土层,每层厚约18—25厘米不等。夯具为铁制,夯窝6厘米,平底。 |
4 | 牛山孙氏宗祠 | 省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 | 明、清 | 牛山孙氏宗祠座落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北部,实占地2048平方米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楹柱间距,高低尺寸皆遵清章,是研究宗法政治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极其宝贵的实物遗存或者说是灵活的教科书。所有楹联,碑记既有清代民间书法、雕刻、诗词、建筑等艺术特点,对宗祠建筑学来讲,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标本。 |
5 | 安阳故城 | 省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邹坞镇北安阳村北10米北部 | 西汉 | 安阳故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偏东北约12华里的北安阳村北部的台型高地上,东西约390米,南北约250米,总面积约9750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城墙夯土层较明显。北城墙仅存东段约5米左右,宽20米,西城墙南北两段有,中间段无,宽约13.5米,城址中散布着大量的器物残片,为红陶、灰陶、筒瓦、陶瓦等残片,从采集标本看此遗址属西汉时代城址。 |
6 | 墓山墓群 | 省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墓山村及周围 | 汉代 | 墓群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墓山村,整个村庄全部座落在墓群范围内,东西长约1260米,南北长约1100米,面积约为1386000平方米,墓山为一海拔220米的小山,多石砾。据说村民在建房取石时发现不少古墓,有单室、双室等结构的石室或石匣墓,亦有画像石,画像石上刻有人物、建筑、异兽等,此汉墓群面积较大,墓室规格较高。 |
7 | 西仓古桥 | 省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村南 | 唐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桥村村南蟠龙河上,是一座以青石为结构的联拱式石拱桥,至今仍保存完整。此桥北数第二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阻止运输两次被炸,解放后修复。桥全长60米,5孔,孔高7米,跨度8米,桥底宽11米。拱圈套采用并列式砌筑工艺,孔间迎水一侧,砌有高4.5米的分水墙,墙上各置一石雕镇水兽,桥头两侧各立石狮一对,姿态生动,栩栩如生,威风凛凛。2003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8 | 西桑桥遗址 | 省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桥村西 | 新石器时代-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桥村西,因该村后期扩建并将遗址占压,遗址南北长470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131600平方米。遗址西部被梨园村扩建占压,南侧紧靠一条东西向水沟,南部被东西向的柏油路分割成南、北两个区,遗址区表面散布有较多陶片,内涵丰富,包括了大汶口、龙山、商周及汉代等几种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9 | 史湖烈士陵园 | 省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陶庄镇史湖村南约50米 | 近现代 | 史湖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史湖村。2005 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重修。陵园座南朝北,环境肃穆,总长31.4 米,总宽17.08 米。主体建筑包括:人民政府纪念碑、革命先烈纪念碑,烈士公墓。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夜,新四军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指挥九旅打响收复陶庄的战斗,韦国清率领部队佯攻西陶庄,九旅旅长滕海清率部猛攻小窑,激战到黎明。在此次战斗中我二十五、二十七团指战员伤亡惨重,其中有四十余名烈士长眠于此,该陵园于纪念战斗胜利六十周年时重修。 |
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 ||||||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批次 | 位置 | 年代 | 简介 |
1 | 曹窝大墓 | 市级 | 第一批 | 薛城区沙沟镇曹窝村西北约50米处 | 待定 | 位于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曹窝村西北约50米处,此墓西侧紧靠水库,北面是一条沙河,系多条山泉汇集而成,从东北边流来进入水库,封土堆高约8米,最大直径约45米,面积约405平方米。当地群众传说为唐朝时期的“xx将军墓”,这座古墓是座落在一处商周古代遗址之上。1998年盗墓分子曾两次对古墓进行盗掘,但均未得逞,至今保存较好。 |
2 | 灰古堆遗址 | 市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潘楼村东南约200米处 | 商周 | 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潘楼村东南约200米处。遗址南侧紧靠蟠龙河一支流汇处。遗址略呈台形,东西长约420米,南北宽约380米,总面积约159600平方米。当地百姓称其为“灰谷堆”。遗址整体保存较好,耕土层下即为文化层,文化堆积厚30—50厘米,灰褐土,包含较多的红烧土粒及草木灰。遗址区地表散布有少量碎陶片,以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居多,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
3 | 上镇遗址 | 市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种庄村北约200米 | 商、周 | 上镇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种庄村北约200米,上镇遗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90米,面积约为116000平方米。遗址西邻舜耕中学,东侧为京福高速公路,北面是长江东路,遗址中偏西有一条近南北向的生产小路,1981年全市文物普查时,时代定为商周遗址,本次亦发现少量汉代陶片。 |
4 | 天主教堂 | 市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临城街道办北临城村 | 清光绪9年(公元1883年) | 天主教堂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街道北临城村,始建于清光绪9年(1883年)。教堂始建时,顶端建有外国式钟楼,高30余米,设铜钟一座。教堂主房东西长32米,南北宽12米,面积384平方米,后又根据需要扩建了修女院,现存房屋百余间,修女院占地面积3693平方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北院、神甫院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2平方米,总占地83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27平方米。 |
5 | 武王墓 | 市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沙沟镇南李庄村南偏西的老鸹山上 | 汉代 | 武王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李庄村偏西的老鸹山上,为一处不规则形土丘,当地群众呼之为“大谷堆”,当时有5座大型古墓,分布在老鸹山的西北、南和东北部,部分大墓尚保留有较完整的封土堆,直径均在8—15米之间,最高封土堆高约3.5米,且有每层厚约20厘米的夯土层。墓群东西跨度为1150米,南北跨度为850米,总面积约1077500平方米。 |
6 | 临山古墓群 | 市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东小庄村临山上及其周围 | 汉代 | 墓群位于城区东临的临山及其周围,墓群东西长约850米,南北宽约660米,总面积约560000平方米,1999年春,区文物管理站在清风台处抢救性发掘了两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部分彩绘陶器,另外在2号墓的封土堆的夯层中还出土了一件铁降头,这是枣庄地区首次出现铁制夯具。 |
7 | 中陈郝古桥 | 市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中部 | 明嘉靖六年 | 清漳桥,俗称“罗锅桥”位于邹坞镇中陈郝村中部,东西走向,为纵联式单孔石拱桥,青石结构,全长30米,桥面宽6米,通高6.2米,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宽11.5米,桥畔原有修桥记事数通,1966年“文革”时被毁。《峄县志》载:“清漳桥,县西北四十里,明嘉靖六年建,邑人进士刘中英有记。”1935年进行了一次维修。 |
8 | 孙氏故宅 | 市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陶庄镇西桥村中 | 明末清初 | 孙氏故宅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前西村中,始建于明末清初,大院南北长102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9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现存房屋30余间,属北方典型的套院“一院三进式”。有各种雕刻,造型生动,形态各异,构思巧妙,刀法流畅,表现出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孙氏故宅于2003年公布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9 | 来泉庄烈士纪念碑 | 市级 | 第三批 | 薛城区新城街道来泉庄村东 | 现代 | 来泉庄烈士纪念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新城街道来泉庄村东北,建于1946年7月9日,纪念碑通高5米,四面均有碑刻,每面碑均宽1.52米,高2.6米。西侧石碑有枪弹痕,碑身多处裂缝。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领导人董尧卿同志为纪念碑敬撰碑文,碑前有苍松翠柏相掩映,四周建有石头围墙。碑身南面刻着“抗日烈士纪念碑”, 碑身背面记载着烈士的牺牲经过和英雄事迹,碑身西面刻着八烈士的名单,碑身东面刻着鲁南参议会公署等单位与领导人的挽联。 |
10 | 陶官庄汉墓群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周营镇陶官村东侧的土岭之上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陶官村东侧的土岭之上,墓群边长300米正方形,面积约90000平方米。墓群形状中高四周低,当时有陶官庄村民在岭上耕种土地曾挖出过许多单室石匣墓,并发现有较大的墓葬,有时下雨亦有塌陷现象,当地群众把塌陷的墓穴称为“藏金洞”、“藏军洞”等等,当时经实地考察,地面有残留的碎陶片,地平面亦有村民耕出的石匣墓盖板石,并有前后室的横梁石,现均已无迹可寻,此处为较为典型的汉代墓葬群。 |
11 | 大山墓群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大山村东侧的大山约整个南半部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大山村东侧的大山约整个南半部,山北与金河山相连接,墓群略呈不规则梯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400—460米,总面积约204000平方米,墓群内分布大量的盗洞和被取土破坏的石匣墓,可辨有单室和双室,均未见画像石,根据墓葬的型制、结构等特点,初步推断为汉代墓葬群,墓区内大山的山腰以下分布有大量的现代坟,墓群西靠大山村,南、东两面被环山路所环绕。 |
12 | 张岭汉墓群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张岭村 | 汉代 | 墓群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张岭村南约300米,是一处高于地面的台地,墓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墓群东部约200米跨入枣庄市市中区范围内,北面与柏山、虎山、离谷山等山脉遥遥相望。北邻345省道枣(庄)滕(州)段,向西约5公里为邹坞镇第二中学,西南侧有张岭村养殖场,由张岭村通往养殖场的小路南北向贯穿该墓群西部。张岭村现有人口约1300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民为挖取较美观的石景和假山石(太湖石)将墓群中部大部分破坏,现有已挖沟和坑共4处,在墓群中部东西横向排列,最长的沟有350余米,最深处达8米多,墓群西部破坏尤为严重,破坏总面积约占墓群面积的三分之一,从破坏部分的断崖面共发现石匣墓50余座,并明显可辨有单室、双室和多室,系一处较为典型的汉代墓葬群。现存部分地表上部荒草丛生,部分地面尚有残留的玉米秸秆。 |
13 | 马庄大墓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墓山村西 | 汉代 | 马庄大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墓山村西。封土直径约30米,高约8米,当地百姓称之为“皇姑坟”。该塚上可见陶片、鬲足等,塚东南约百米处有石兽已毁,塚西二十余米处发现有一小墓,出土铜熏、铜盘等。墓东北约400米为墓山,北约300米为马庄山,马庄山东与墓山相连,紧靠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墓山村前生产路,西约50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生产路,与墓山环山小路相连接。 |
14 | 虎山汉墓群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西山口村北虎山上 | 汉代 | 墓群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西下山口村北的虎山上,北部与枣庄市山亭区搭界,墓群大部分位于虎山南面,西南角和东面及东南角,东西约620米,南北约280米,面积约172600平方米,南部被西下山口村和枣(庄)木(石)高速公路占压,被盗掘墓葬随处皆是,盗洞不远处采集到灰陶盒残片及其他灰陶器物口沿。通过观察被盗墓葬,可看出墓室内有少量画像石,图案多为十字穿环。推测该墓群时代尚属汉代。 |
15 | 宏石岭墓群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周营镇李庄村李庄村后约100米的高岭上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李庄村后约100米的高岭地上,墓群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墓群大部分分布在苓南和苓东,几年前,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曾挖出一些墓石充当建筑材料。墓葬均为石结构,村中尚存有出土画像石两块,为车马出行、双龙穿壁等图案(现均以不知去向)。据群众反映在苓东和苓南各有一座较大的画像石墓,墓室宏阔、曲折,刻画精丽,有车马出行及龙兽图案。 |
16 | 前大庄遗址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前大庄村大庄村东部小沙河的东岸 | 春秋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前大庄村东部小沙河的东岸,西、北两面紧靠小沙河,东约100米为四十四中学,南约100米为郯薛公路。东西长26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26500平方米。经钻探得知,地表下20厘米即为文化层,文化堆积厚60厘米,并包含有大量红烧土粒和草木灰、碎陶片等。遗址区地表散布有极少量器物残片,多为夹砂灰陶和红褐陶,并饰有绳纹,可辨器型有鬲足。根据陶片的型制、绳纹等特点初步推断该遗址尚属春秋时期。 |
17 | 后院山遗址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陶庄镇后院山村 | 商、周 | 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后院山村东首,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 约150米,面积约37500平方米,遗址靠河岸部分隆起约80厘米,向南、北、西逐渐低缓,形成了一段缓坡状地带。暴露着田螺壳、蚌壳和一些陶片采集的标本有鬲足、豆柄、陶贝壳、器物口沿等。据采集遗物标本判断该遗址时代属商周时期。 |
18 | 北安阳汉代遗址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北安阳村东北部 | 汉代 | 该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北安阳村东北,西南部被北安阳村部分民居占压,该遗址大至呈正方形,边长约900米,面积约为810000平方米。遗址上散布着大量的残瓦片及器物口沿,多为汉代器物,因此判断此遗址为汉代遗址,通过钻探得知,其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40-70厘米。 |
19 | 东防备遗址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东防备村东南约300米 |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 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东防备村东南约300米,古河道东侧,在村民王文河地内山药沟中发现大量红烧土、草木灰和少量器物残件,王文河描述曾在此种植时挖出石斧、石镰、石锛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经普查组钻探后得知该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底层堆积60-100厘米不等。根据采集标本初步推测该遗址时代为龙山文化时期。 |
20 | 西尚庄遗址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西尚庄村南150米处 | 东周 | 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西尚庄村南约50米处的一台型高地上,东北约3.5公里是柏山,北约2公里是虎山、炮台山等山脉,西约230米处修水库一座,该遗址东西宽75米,南北长约135米,面积约为10125平方米。遗址整体坐落于一台型平坦高地上,周围皆为耕地,遗址区地表面陶片随处可见,采集到的标本有豆柄、盆口沿、豆盘等,陶豆内灰外褐,多数陶片饰有绳纹。 |
21 | 王楼王氏宗祠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周营镇王楼村中偏西南部 | 清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王楼村中偏西南部,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原庙基共九亩六分八厘八毫八丝七忽五微(《条例碑记》载),现存部分占地面积24x24m,由大殿、东西配殿和门楼组成,均为硬山墙布瓦盖顶,保存较好。唯门窗重度脱漆。大殿及东西配殿内正中各立一王氏始族碑,门楼两侧各有一石碑镶砌于墙壁之中,碑文分别记载始建年代和建筑格局及规模等,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极具清代类似建筑的风格特征。 |
22 | 中陈郝太山行宫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清漳桥东约100米 | 隋唐五代 | 太山行宫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中清漳桥东约100米,始建于隋代,自唐、宋、元、明、清至今屡经重修,当地有“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之说,太山行宫是至今唯一一座重修后使用的道观寺庙。建筑及院落格局基本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后为大殿共5间。明间供奉“泰山奶奶”左右两侧分别供奉“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大殿前有以古柏树,据载植于隋朝,院落中前部有一小殿曰“灵官殿”,前为马殿,前门两侧各有一尊石狮。 |
23 |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东小庄村临山上 | 1995年 | 纪念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临山顶部,占地2000平米,高33米,于1995年八月建成。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铜铸人物塑像矗立于纪念碑顶端,碑正面为铁道游击队图案,左侧为贯穿碑体的五十根枕木,象征抗日战争胜利50年。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轨造型,中央镶嵌着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底座正面篆刻碑文,两侧的人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
24 | 陈金河烈士墓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薛庄村金河山上 | 公元1989年 | 烈士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金河山山顶部,于1989年由南约500米迁于此处。该墓长10米、宽5米,东、南、西三面各有台阶7级,墓前面立有张爱萍同志亲笔题写的石碑一通,碑高2.5米,宽0.7米,厚0.3米。1999年被薛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 | 孙伯龙纪念园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周营镇中李庄村西、店韩路西侧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中李庄村西,店韩路西侧。孙伯龙,字景云,一九零三年生,薛城区原陶官乡中李庄人,自幼读书后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受校内地下革命活动的影响,思想进步,一九四二年一月二日率部在运南毛楼与日军作战英勇牺牲,时年三十九岁。 |
26 | 毋将隆故里碑刻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周营镇张场村北约200米 | 清代 | 碑刻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张场村北约200米,大沙河的西岸,为乾隆四十四年七月知峄县事张玉树立,其南侧为周营镇人民政府于二零零七年六月所立“毋将隆传”记事石碑一通。《前汉书》卷七十七云: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奏,清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 |
27 | 何庄国槐 | 市级 | 第四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何庄村中偏东南部 | 汉代 | 国槐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何庄村中偏东南部,古树直径约1.5米,高约6米,于2006年7月由枣庄市绿化委员会挂牌公布为国家一级古树。树身表面千疮百孔,内枯空,枝叶较为茂盛,由该村李氏家族长年维护,四周用汉白玉石砌成边长4米的方形护栏,外侧以大理石砌成外围护栏,南侧建有一方亭,曰“槐仙楼”,亭前立一李氏家族捐资石碑,本文载古槐出生于汉代二百零五年,右李氏先族培育,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 |
28 | 清华阁 | 市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陶庄镇夏庄村后的山坡上 | 清代 | 位于陶庄镇夏庄村后的东南山坡上,顺山坡呈座西北朝东南向,分主殿、前殿和左、右配殿,均为石砌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时称吕祖阁,道光年间进行过一次维修,据推测可能是后人在维修时为纪念建阁道人刘清允,故将吕祖阁改为清华阁。此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建筑遭到破坏。 |
29 | 梁山范蠡庙遗址 | 市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陶庄镇小官庄村北的梁山山顶的一片低凹处 | 隋唐五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小官庄村北的梁山顶,现仅存建筑遗址及大量石构件。基址东西长13米,南北宽10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北朝南,基址的东侧及南侧共分布有4根盘龙柱、两根祥云柱和10个柱础石。盘龙柱长3.2米,直径0.6米,其上所雕石龙栩栩如生,祥云柱长1.2米,直径0.6米,祥云图案与盘龙柱为高雕刻法,高40厘米,腹部亦雕刻有祥云图案,另有柱础呈八角形。 |
30 | 石门烈士墓 | 市级 | 第五批 | 薛城区周营镇大石门村稍偏东南约50米处 | 公元1946年 | 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大石门村稍偏东南约50米处,在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的范围内共分布有4座封土坟和一座石碑,此墓建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埋葬着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二团鲁南战役牺牲的二十九位烈士,内有排级干部3人。 |
4、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 ||||||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批次 | 位置 | 年代 | 简介 |
1 | 奚村遗址 | 区级 | 第一批 | 薛城区陶庄镇奚村西侧 | 新石器时代 | 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奚村西侧,遗址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东侧紧靠村庄,南、西两侧为树林,西隔树林为自北向南流向的河道,北侧为原砖场取土所形成的大坑。据81年资料记载,原坑壁剖面暴露有多处灰坑,地表散布有少量碎陶片,并可辨有鬲足等。历经长年耕作现地表陶片已极为少见。 |
2 | 曹埠汉墓群 | 区级 | 第一批 | 薛城区周营镇曹埠村及村东、北、南三面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曹埠村及村东、北、南三面,村民在建房和修整田地时曾发现有不少石匣墓,小墓均为单室,大墓则由前室、后室和耳室组成,并有陶楼之类的随葬器物出土,还发现有数座画像石墓,雕刻内容有楼阁、人物、二龙穿贝、十字贯线等,雕刻技法为浅浮雕,与徐州地区画像石风格相近,为一处较为典型的汉代墓葬群。 |
3 | 六炉店汉墓群 | 区级 | 第一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六炉店村南约400米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六炉店村南约400米,墓群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高出周围地面二米许。墓地已垦为农田,大量汉画像石被六炉店、梁满庄两村社员掘出用于铺路、修桥、砌井、砌牛槽用。墓石画像多为车轮贯线、棱形、三角形等。地表散布大量汉筒瓦残片和器物残片,从群众中收集到陪葬陶壶、陶罐等物,据此断定为汉代墓群。 |
4 | 奚山摩崖造像 | 区级 | 第一批 | 薛城区陶庄镇千山村奚公山东坡上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造像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千山村奚公山东坡上,造像面向东南,石像因长年风雨侵蚀已模糊不清,但整体的轮廓依稀可辩。佛龛为楣拱形,高1.5米、宽0.9米、进深0.25米,造像通高1.18米,底座高0.4米,宽0.55米。造像肩部右侧刻有“玉净瓶”,佛龛两侧似刻有两个小人像,1987年11月18日由枣庄市文物普查队的徐加军、孙思范、王成华三同志在此调查时发现。 |
5 | 夏庄遗址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夏庄村东北部 | 商至汉代 | 夏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夏庄村东北部,北依叮当山,东临一条南北向小河,南为山家林至官桥东西公路,西部有一条南北向乡间水泥路从遗址西部穿过。遗址坐落在山前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大部分被牛山孙氏乐雨公陵园和村庄覆盖,地表散见较多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可辨器形有红陶绳纹鼎、鬲、罐,泥质灰陶豆、罐、筒瓦、板瓦陶片等。经勘探,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 142米,总面积40755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2~1.5米。据采集标本判断,该遗址的时代为商、周、汉代时期。 |
6 | 隋河冶铁遗址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沙沟镇隋河村北部 | 汉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隋河村北部,遗址西南部被住房占压,中部有一条生产路,西部紧靠隋河,南约三百米为薛(城)兰(陵)公路,北约一公里为龚庄,东60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生产路,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遗址区地表以下0.5米为耕土层,据当地村民介绍,挖0.5米左右就能看到铁块、铁渣等文化堆积,因无文献记载,也未捡到有依据的标本,时代很难确定,有待发掘考证。 |
7 | 三清观遗址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沙沟镇三清观村西北部 | 商、周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三清观村西北部,遗址中部偏西为一条南北走向的村间小公路,北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乡镇公路,东侧约40米处是一条自北向南穿庄而过的古河道,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37500平方米。从断面观察,有明显的文化堆积,上部为0.3米的表层土,其下1.2米为含有红烧土和灰陶片的灰土层,底部为黄粘土,此处曾发现铜质短剑、灰陶鬲、灰陶罐、夹少量蚌壳的泥质灰陶片,泥质灰陶罐耳。 |
8 | 千山头墓群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千山头村东南侧 | 汉代 | 墓群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西约10公里的千山头西南侧,奚仲造车遗址东约80米处,墓群大致呈边长约300米的正方形,总面积约90000平方米。墓群内分布着大量被破坏的石匣墓和凌乱的墓石,少数墓石刻有“十字穿环”纹,大部分石匣墓为单室,少数双室,亦有少数的墓葬以凿成的四壁岩石做挡、侧板,上部直接覆盖板。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特点推断该墓群应属汉代墓葬群。 |
9 | 小山汉墓群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小山村南部及村前小河的南岸 | 汉代 | 墓群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常庄街道小山村南部及村前小河的南岸,墓群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100000平方米。1987年普查时在小山村前的河两岸发现了三十多处被雨水冲刷和人工挖河暴露的石匣墓,有少量的菱形画像石,墓群的北部大部分被小山村覆盖,有大量的墓葬暴露在外,分单室和双室,并有部分墓葬存在叠压和打破关系,最深者距地表2.5米,并发现有陶罐、陶壶等残片,为一处东汉早期的墓葬群。 |
10 | 鲁封桥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鲁桥村西 | 明代 | 鲁封桥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鲁桥村西,座落在村西自北向南流向的十字河上,呈东西向,全长50米,桥面宽4米,面积200平方米。共15孔,没孔宽2米余,桥墩及桥面皆用个体硕大的长方形石条砌成,始建于明代,后期为确保行人安全于桥的两侧砌筑石栏或立石成栏,现已大部分被破坏,但原桥面仍较完好。 |
11 | 腰楼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前西仓村内,孙氏故宅北约200米处 | 明、清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陶庄镇前西仓村内,孙氏故宅北约200米处,当地百姓称之为“腰楼”。为东西三间上下两层的中国北方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建筑座北朝南,东西长12米,南北宽5.5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为硬山顶,灰色布瓦盖顶,建筑风格与孙氏故宅风格建筑基本无异。 |
12 | 邹坞爬桥惨案纪念碑亭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邹坞镇西北村内 | 近现代 |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西北村内。日寇于1938年3月30日晚纠集300余众,张牙舞爪,闯入邹坞西村(现西北村)。未及逃难的村民惨遭杀害,上至八十老妪,下至六龄儿童,无一幸免,五位农民躲进枯井,被日军开枪悉数射死,更为残忍的是日军竟把村民赶上蟠龙桥,连同拦截的行人一并当场刺死共有八十三人被害。 |
13 | 姬庄烈士墓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姬庄村北约150米 | 近现代 | 烈士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街道姬庄村北约150米,封土直径5米,高1米许,未立烈士碑,并无资料可查,据当地村民介绍,1948年秋、姬庄战役打响,当时八路军某部16团与国民党33师98团进行了长达数日的激烈战斗,由于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先进、防守严密,八路军缕攻不下、伤亡惨重,约800余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村民自发用牛将部分尸体拉运至此处埋葬。 |
14 | 白楼孙氏旧宅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周营镇白楼村中后部 | 公元1928年 | 旧宅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白楼村中后部,为东西两栋,间距约30米,规模、结构基本相同,均为上下两层,砖石结构,每栋东西长4.5米,南北宽4米,高约5.5米,底部以青石砌成高0.8米的石墙基,其上用青砖砌垒,白灰抹缝,上层四面留窗,下层门朝南,该旧宅始建于民国17年(1928年),因当时该村地势较周边低洼,为便于观察周围动态,故有该村地主孙景娥出资建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用于防御外敌。 |
15 | 潘楼灌渠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陶庄镇潘楼村西约150米处 | 近现代 | 潘楼灌渠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潘楼村西约150米处,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南起的蟠龙河北岸,北至山官路南约250米处,全长963米,整体呈南高北低,南面最高约8米,北最低约3.5米,共有44个渠墩,南渠墩最高约4米,依次向北渐低,北渠墩最低约0.5米,共有43个渠孔,每孔长20米,孔与孔之见各有5个小孔。灌渠基础为青石砌成。上面水渠为青砖砌成。中部偏南有原山官公路从中穿过。 |
16 | 刘金山之墓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东小庄村临山南坡 | 近现代 | 该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政府驻地东约2公里的临山南坡上,顺山势呈坐北朝南向,前侧为外镶大理石的墓志,南侧面有“刘金山之墓”五个大字,背面刻有刘金山生平事迹。其后为亭廊。总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 |
17 | 王志胜之墓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常庄街道东小庄村临山南坡 | 近现代 | 该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政府驻地东约2公里的临山南坡上,西北距刘金山墓约80米。顺山势呈坐北朝南向,前侧为石制的墓志,上刻有“王志胜之墓”五个大字,其后为外镶大理石的具象征性的墓葬,墓志东侧立一石碑。 |
18 | 兰陵褚氏宗祠 | 区级 | 第二批 | 薛城区沙沟镇南常街中部 | 近现代 | 兰陵褚氏宗祠(兰陵褚氏文化大院)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南常街中部,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它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因世代变迁三度损毁,今天我们看到的祠堂是褚氏族人于2009年重建而成的,兰陵褚氏宗祠座落在南常村,又是褚氏相对集中的居住地,因此又称“南常褚氏”。2009年,褚氏族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按古祠原有建筑风格和规模,重修了褚氏宗祠。兰陵褚氏宗祠东西宽38米,南北长80米。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