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夏旭田,缴翼飞
编 辑丨李博
8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5G大会“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表示,6G需要超前谋划,不失时机地布局广域通信、天地融合、新型信息服务等前沿研究。
他强调,6G发展要避免陷入技术演进的路径依赖,要以需求布局6G的研究和发展,不能以技术趋势代替应用需求。
什么是6G?陆建华在上述研讨会上指出,要以需求来定义6G,由此布局6G的研究和发展,6G真正的需求应该来源于市场,聚焦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避免臆想、武断,不能以技术趋势代替应用需求。
此外,他强调关于6G的长远需求,需要通过战略研判,提出构想性需求,要避免太过遥远,脱离社会经济的基本面,特别是要注意避免陷入技术演进的路径依赖。
着眼当下,陆建华认为,填补数字鸿沟、广域和全球宽带覆盖,以及各行业的智简适应性赋能是当前通信技术市场的急迫需要。
同时,在广域和全球的宽带覆盖问题上,陆建华指出,海洋产业经济意义重要,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但中国近海船舶航行的信息覆盖基本上是空白,离岸几公里范围就存在大量宽带覆盖盲区。
此外,他表示,北极航道经济意义重要,亟需全球宽带信息覆盖。2013-2019年,中远海运已执行31个北极航次,与马六甲-苏伊士传统航线相比,累计节省里122792海里,减排二氧化碳46687吨,而当前北极航道没有宽带覆盖,仅有铱星窄带覆盖,海洋产业进一步发展亟需全球宽带覆盖。
在陆建华看来,当前通讯行业还需要实现各行业的智简适应性赋能,尊重特殊性、客观认识多样性和差异性。
“现在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不停地追求7纳米、5纳米等先进制程,主要是为了追求兼容,而这导致现在设计上的复杂度越来越难以承受,目前既要避免无边界的夸大单个技术和系统的作用,也要避免刻意追求横向和纵向的兼容。”
陆建华表示,6G需要超前谋划,要不失时机地布局广域通信、天地融合、新型信息服务等研究。
其中,天地融合有非常大的创新空间。其中,“天网”是卫星、地面站专用设备,“地网”是基站、光纤、手机,天地融合不是引入简单的网关,做“天网+地网”,也不是把卫星的覆盖和地面的覆盖简单相加,而是实现覆盖互补。从用户需求看,他们并不希望感到在用什么网,应实现用户“无感用网”。
不过,这面临不少问题。比如,StarLink是利用大规模星座,推动全球均匀覆盖,但这并没有考虑到业务分配的极不均匀性;其次,大规模低轨星座成本还是过高,而高轨卫星的问题主要是回传延迟、高轨资源不充分,特别是无法服务高维度的区域。
他指出,6G的应用与研究要坚持需求导向、战略谋划不可或缺,谋求长远发展优势,坚持守正创新,谨防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杨思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