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电视剧《逐梦蓝天》研讨会在京举行。
《逐梦蓝天》由张强担任总编剧,李云亮、温晓执导,张博、李乃文、黄曼、徐小飒领衔主演。该剧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航空工业从零起步为开篇,以中国航空工业坚定走自主研发道路、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作结,全景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歌颂了航空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精神品质,将于今晚CCTV-1黄金时段迎来收官。
本次研讨会由艺委会秘书长易凯主持。航空工业集团、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逐梦蓝天》主创团队及行业代表,业界专家们共同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就该剧的主旨内涵、创作手法、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探讨。会前,《逐梦蓝天》剧组主创还瞻仰了航空英模罗阳、吴大观的塑像,并献花致敬。
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
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罗荣怀表示:《逐梦蓝天》的制作和热播,不仅是对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的诠释,必将在更多人心中播下航空的种子,点燃大众关心中国航空事业的热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川鑫认为,《逐梦蓝天》用写实的手法搭建了宽阔、厚重的空间,反映了国家战略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再现了中国制造的飞机翱翔祖国蓝天的伟大壮举。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朱永利表示,《逐梦蓝天》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风景,点燃了观众对中国制造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他也希望《逐梦蓝天》的成功,能够成为社会各界精诚合作,勉励支持工业影视创作的新起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责任编辑上官儒烨认为:《逐梦蓝天》将航空人几十年“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的默默坚守传递给大众。70年三代人,视角多元,基本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呈现出厚重的力度和质感。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涛分享了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主创团队多次赴西飞、陕飞、沈飞、试飞院、商飞等地进行采风,先后采访了50余位航空工业代表人物,查阅了近百本人物传记。值得一提的是,米格-15、F86、歼-5、轰-6、歼轰-7众多中外机型首次在国产电视剧中集中亮相。
角色高光时刻的铸成与延续
导演李云亮表示,“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被感动了无数次,但限于篇幅原因不能一一呈现。事实上,该剧的创作主旨是‘国之重器,以命铸之’。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
秦天的扮演者张博坦言,这部剧不是展现某个人的高光时刻,而是一个时代的高光。那些情结和精神不会随着角色的离场而消失,而是会一直延续下去。
饰演曹慧芳的黄曼笑言来到研讨会的举办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就像回家一样。她在剧中代表的是航空人的家属,是英雄脊柱旁边最重要的一块肌肉,是保护着英雄的蓝天后盾。
李子志的扮演者封柏出身军人世家,从小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此次出演试飞员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作为演员,当我坐到了歼轰-7的驾驶舱时,感到无比激动,那可能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一次体验。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题材以解密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饰演颜副司令的陈逸恒说,“通过这部剧,我学习到了航空精神。如果对照一下演艺行业,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希望这种精神能够鞭策演员,促使大家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航空精神激励当代航空人
《逐梦蓝天》的热播,激励着当代航空人。航空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何胜强表示,“电视剧总有剧终的时候,但是航空人的故事仍在延续。我们将揽天海做情怀,努力提升先进航空装备及动力装置的研制和保障能力。”
原中国一航党组书记、总经理刘高倬作为老航空人的代表,对剧中的故事感触更深。他呼吁,中国航空事业需要被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影视作品的出现。
8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徐明作为航三代,同样有着深刻感触:“《逐梦蓝天》通过艺术的形式,帮助我们表现出了航空人的航空强国梦,也激发了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认识自己承担什么样的时代使命。”
艺术向科学致敬,航空精神一以贯之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谈到了工业题材的表现难度。首先是科技含量高。其次是时间跨度长,表现70年的进程。这部剧的一个特点是聚焦点非常集中,无论在客厅还是在饭桌上,人们讨论的话题都是“中国飞机如何飞上蓝天”。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则强调了这部剧的稀缺性,“它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航空工业的影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改变,是观众盼望已久的一部作品。”他还提到,这部剧中展现的牺牲戏,是最深刻,最拷问人性的牺牲。比如江行建在空战中为了掩护战友而牺牲,李子志因为试飞而牺牲,徐梦因为过劳而牺牲等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表示,《逐梦蓝天》在当下播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它既故事化地展现了硝烟烽火下的艰难岁月,也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后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其中,多处中外机型在剧中的集中亮相,是新中国航空史带给观众的一次视觉盛宴。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特别欣赏这部剧的台词和细节:曹慧芳“爽味儿”十足的语言,秦天到老年佝偻的身姿,都能打动无数观众,除此之外,很多从历史纪录片中截取而来的历史镜头和观众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的选用,都唤起了人们最广泛的记忆。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用“一以贯之”来概括《逐梦蓝天》的主旨。“这部剧的故事从秦天84岁的瞳孔里追溯而出,又回到秦天90岁的目光中完成收束。其间,是从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青云之间,到建国70年庆典的苍穹之上,新中国航空事业从羽翼未丰到鲲鹏展翅的翻飞历程,极有艺术感地向中国航空人表达了致敬。”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提到,这部剧中很多重要人物的谢幕举重若轻,洋溢着悲壮的崇高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颜副司令去世的同时,军工厂开始转制,很多人面临转岗,两个层面表现出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隐喻。再比如,长江去世后留给妻子的影像全在交代家中的细微小事。这种谢幕方式让人非常感动。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如果说《觉醒年代》是讲述中国在一百年前觉醒的事情,那么《逐梦蓝天》则是中华民族觉醒之后的风貌在荧屏上表现出来了。“这部艺术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品格和高远的美学情趣。它的热播会反过来推动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激励当前时代的航空人,鼓舞热爱航空事业的观众。”
【文/许心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