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20210821—20210827)

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821—20210827)


热点聚焦 

  

12.68亿吨,大庆底下又找到一个“大庆”!


  

  8月2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战略突破。几代大庆石油人“大庆底下再找一个大庆”梦想终于实现。

  

  大庆油田部署钻探的古页油平1、英页1H、古页2HC等重点探井获日产油30方以上高产,且试采稳定,其中古页油平1井见油生产超500天,累产原油6000多吨,累产油气当量近万吨,实现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重大战略性突破。平面上已有43口直井出油,5口水平井获高产,2021年落实含油面积1413平方千米,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大庆古龙页岩油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煤炭学报》“煤系天然气聚集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专题上线


  

  8月27日,由秦勇教授担任特邀主编的《煤炭学报》“煤系天然气聚集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专题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该主题是在《煤炭学报》在2018 年第6 期刊发“煤系气共采技术”专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策划。自征稿通知发布以来,受到业界专家学者及一线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稿96 篇,最终录用12 篇,主要涵盖煤系气富集成藏机制、开发技术原理、测试/ 探测与开发技术创新、先导试验及工程示范进展、科技发展方向思考等内容。本专题旨在及时介绍推广“ 十三五” 期间煤系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助力“十四五” 期间进一步攻克煤系气勘探开发 “瓶颈”问题,推动我国煤系气产业发展壮大。(点击标题查看专题12篇论文)

  

《煤炭科学技术》2021年第8期上线

  

  8月26日,《煤炭科学技术》2021年第8期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本期共出版论文30篇,以“特约综述”“采矿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电与智能化”“地球科学与测绘”“煤炭加工与环保”6个栏目呈现,点击标题免费阅读本期。

  

《矿业安全与环保》招募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

  

  《矿业安全与环保》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为进一步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为行业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矿业安全与环保》计划新设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会拟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3名,委员30~40名,现面向社会公开邀请招募,诚挚欢迎广大青年学者积极申请加入。(点击标题下载申请表)

  

基础探索 

  

Science:非常规油气开发对地表水影响的大样本证据

  

美国水力压裂钻井与流域分布


  非常规油气开发对水质的影响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近日,芝加哥大学等科研人员在《科学》撰文《非常规油气开发对地表水影响的大样本证据》,研究建立了一个大型地理编码数据库,将几个页岩的地表水测量数据与通过水力压裂(HF)的水平钻井数据结合起来,以检查美国水域中油井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是否与异常的盐浓度有关。通过分析四种离子,它们可能表明非常规油气开发对水质的影响。发现在新的HF井中钡、氯和锶的浓度有很小的增加,但溴化物没有。所有的离子在开井后的91到180天内都出现了较大的增加,但在量级上仍然很小。

  

《中国科学院院刊》:国际地球大数据领域研究态势与热点趋势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策划的“趋势观察”栏目刊登文章,揭示地球大数据总体态势,美国、欧洲各国和组织、澳大利亚等主要国家在地球大数据研究中的战略举措与特点,最后重点揭示了地球大数据重点领域态势与特点,包括地球大数据将推动地球系统模拟与预测的实现、据助推科学研究纵深发展、服务全球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高富强团队揭示三类锚杆支护金属网传力机制及结构优化建议

 

 


  8月23日,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高富强研究员团队联合矿大(北京)的科研人员在《煤炭学报》首发论文,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搭接加双边绑丝连接”的边界固定方式对钢筋网、经纬网及菱形网三类锚杆支护金属网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得到了三类金属网的应力分布特征及传力机制问题。研究认为金属网是否能进行有效支护,应围绕传力机制问题分别进行局部绑丝加固、节点约束防滑及配套锚杆间排距优化等加强措施。

  

孙继平提出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

  

  8月27日,孙继平教授在《工矿自动化》发文《煤矿智能化与矿用5G和网络硬切片技术》,提出了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网络硬切片是新一代网络技术,根据业务需要,将网络分割成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分配一定的带宽,不同业务可以分配不同的信道,也可以分配在同一信道,信道之间互不影响,系统停电重启或网管断网也不影响信道分配。基于网络硬切片的全矿井一体化信息传输网给煤矿安全监控、矿井监控(含地面远程控制等)、人员及车辆和设备定位、视频监视、语音通信、5G通信等分配不同的信道,既保证了煤矿安全监控和矿井监控等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也统一了煤矿井下信息传输网络,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矿用工业以太网和矿用5G通信网等多网合一。(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揭示螺纹钢锚杆楔形端形态对锚固剂搅拌效果影响规律

  

  8月26日,一个由河南理工大学、矿大(北京)、神华国能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螺纹钢锚杆楔形端部形态对锚固剂搅拌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锚杆楔形搅拌端的切削角对锚固剂上的作用力及搅拌效果影响较大。锚杆楔形搅拌端会使锚固剂封袋顶部产生凹陷,在锚杆转动时增加了锚固剂所受的旋转力,有助于破坏锚固剂封袋,提高树脂胶泥与固化剂的流动性;当双楔形角为75°、“一字型”尖端处有横肋、偏距C=0时,螺纹钢锚杆楔形搅拌端上方锚固剂搅拌更均匀、流速更大、在锚固孔内扩散范围更广;同时,发现在锚杆楔形搅拌端的“一字型”尖端加制凹槽后,更有助于提升锚固剂的搅拌效率。

  

技术刷新 

  

1079米!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薄煤层连采装备创半煤岩掘进记录

  


  近日,由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的我国首套薄煤层连采成套装备,创造了国产设备半煤岩掘进月最高进尺1079米的新纪录。2021年8月该套装备在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顺利完成2-2上煤二盘区202主运顺槽和212回风顺槽的巷道掘进任务,巷道规格5.5m×2.6m,煤层平均厚度1.8米(局部不足1米),期间月平均进尺750米以上,日最高进尺60米,一周掘进全岩断层85米,实现了国产装备薄煤层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的历史性突破。

  

“CO2煤矿采空区吸储与植被固碳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CO2煤矿采空区吸储与植被固碳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方案论证会暨启动仪式在西安科技大学召开。该项目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陕煤陕北矿业、陕西陕煤黄陵矿业、中国农业大学五家单位联合开展。共设三个子课题,分别为“CO2采空区吸储场地地质条件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采空区煤岩体对CO2吸附解吸规律及移栖机制研究”“煤矿采空区CO2缓释增强地表植被光合作用机制”,项目拟在陕北矿业柠条塔煤矿以及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开展工业性试验。

  

437米!全国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孔深纪录被刷新

  

  近日,由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氮气排渣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在山西天地王坡煤矿开展钻孔工程攻关试验,以创新的“气动螺杆钻具+润滑装置”,突破了低压启动、长寿命工作、强排渣防卡钻等技术瓶颈,实现顺煤层钻孔主孔深度437m,刷新了国内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孔深度新纪录,目前该成果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神东布尔台煤矿智能矿压监测中心正式投用


  

  8月23日,神东布尔台煤矿智能矿压监测中心正式投用,为安全生产超前做好矿压诊断工作。智能矿压监测中心目前基于微震监测、锚杆索应力监测、煤体应力监测三大智能化系统,开发应用了布尔台煤矿灾害预警平台,实现了矿压监测数据全覆盖,完善了“以计算机智能预警为主、人工预警为辅”的预警处理机制,全面提升了多参量实时监测预警水平。

  

企业巡礼 

  

强强联合!中国煤科与中煤集团深化合作交流

  


  8月25日,中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总经理彭毅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总经理赵永峰,双方就深化能源领域合作、煤矿智能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汤保国、刘勇、马刚,中国煤科副总经理范韶刚、刘见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参加会见。

  

国家能源集团建成煤炭行业首个全时全融合数据库

  


  截至8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自主搭建的生产数据库上线以来已持续采集了公司13矿14井10145台套设备的生产数据,在用测点267996个,存储数据1.4775万亿条,平均每天数据增长20.1667亿条。该数据库于2019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基于人员定位、设备运行、安全监测、生产执行、矿压实时监测等,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展现、工业视频查看、设备故障诊断与智能报警、支架动作的捕捉与提取、工作面周期性来压的预测、皮带故障监测预警、检修计划提报等功能。

  

注册资本5000万 山东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8月23日,山东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高维强,股东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采矿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矿山机械制造、矿山机械销售等。

  

陕煤集团2021年上半年科技创新会:从五方面部署重点科技工作

  


  8月19日,陕煤集团召开2021年度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例会,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闵小建就陕煤集团2021年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科技工作进行了五项安排部署。一是量化科研项目考核指标,坚持里程碑式进度管理;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合作合同约束力度;三是深化科技奖励实施方案,落实科技奖金工资总额;四是优化人才晋级晋升通道,完善人才职级薪酬序列;五是细化降耗减碳技术措施,推动双控双碳目标实现。

  

政策管理 

  

国家能源局开通12398能源监管热线微信公众号和APP

  


  8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12398能源监管热线微信公众号、APP上线运行仪式。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出席仪式并宣布微信公众号、APP正式上线运行,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主持仪式。

  

发改委:又有16座露天煤矿取得用地批复 涉及产能2500万吨/年

  

  财联社8月25日电消息,为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国家有关部门和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露天煤矿接续用地办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继上月20多座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后,近日又有16座鄂尔多斯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涉及产能2500万吨/年左右,还有产能近5000万吨/年露天煤矿将于9月中旬陆续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全部正常生产后,月可增加产量700万吨以上。

  

陕西省榆林市开展煤价上涨信息舆情专项调查

  

  针对近期榆林市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煤价上涨信息,榆林市保障市场稳定运行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调查,对有关公众号发布内容进行核实查证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该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随着迎峰度夏进入尾声,全国煤炭供需偏紧形势明显好转,一些机构和公众号仍恶意炒作煤价上涨信息,部分煤矿仍不合理涨价,给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带来严重干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监测,对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山西将出重拳为煤矿瓦斯安全打“预防针”

  

  中新社太原8月25日电 ,煤炭大省山西出重拳,为全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打安全“预防针”,记者25日从山西省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获得上述消息。针对山西省煤矿瓦斯安全问题“症状”突出问题,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两部门要求,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的必须立即依法依规停产整顿和行政处罚;对瓦斯灾害严重、瓦斯防治能力不足、瓦斯事故多发的矿井,要加强重点监控;对人为破坏监控系统、传感器数据不上传、瓦斯参数测定弄虚作假等行为,要比照事故调查,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观点智库

  

袁亮院士: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袁亮院士在《科技导报》撰文,针对中国煤炭资源安全与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性问题,开展中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研判煤矿安全重大变革,提出新时代煤矿安全科技重大需求及发展战略,及基于能源化、资源化、功能化的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形成废弃矿井油气储库和核废料处置库的库址筛选原则和技术方法,构建基于抽水蓄能的气油水光互补能源技术体系,建立关闭矿井+旅游产品、关闭矿井+产业融合、关闭矿井+区域协同模式,明确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技术路线、时间表。系统部署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先导示范工程实践,对国家低碳能源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要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源需求,应对煤炭资源逐渐由主导能源向兜底保障能源角色转变,发挥科技创新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建立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加大科技人才保障力度,加强废弃矿井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科技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推动废弃矿井能源化、资源化、功能化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开发利用模式,促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服务国家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力争在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2035年,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达到35%;2050年,废弃矿井开发利用率达到50%以上,开发利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上海交大副校长:不要一谈到“电力零碳化”就说“弃煤”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26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不要一谈到“电力零碳化”就说“弃煤”,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此次论坛以“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

  

  黄震指出,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长期以来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未来面向碳中和,化石能源会转变成一种保障性能源,其中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目前实现大规模化石能源零碳排放利用的关键技术。未来,结合CCUS的火电将会推动整个化石能源电力零碳排放,同时提供保障性电力,保证电网灵活性。黄震指出,在碳中和愿景下,未来新能源发电+储能以及火电+CCUS,会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组合。这一过程是通过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和转型的,因此要循序渐进、“先立后破”,不要一谈到“电力零碳化”就说“弃煤”。

  

“30·60目标”

  

韩正出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8月26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析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研究部署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下阶段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这项重大任务,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韩正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做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要坚决整改,增量项目要坚决严控,不符合能耗双控要求的新项目不能再审批。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严查违规上马、未批先建项目,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进行分类处置、动态监控。要严格“两高”项目审批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加强源头把控。要落实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通报批评、用能预警、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

  

重要里程碑!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中国碳卫星(TanSat)监测全球碳源汇示意图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科研人员估算了2017年5月—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数据荟萃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全文)

  

  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对外发布《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与低油价双重冲击,世界天然气产量为3.85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其中,美国、俄罗斯-中亚地区和拉美地区产量分别下降154亿立方米、321亿立方米和194亿立方米。2020年,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188.1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202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3.82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欧盟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减少10%。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下降最多,几乎所有成员国石油消费也出现下滑,但天然气消费在12个成员国逆势增长。美国2020年能源消费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1.6%。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下降19.1%,石油消费下降11.8%,天然气和核电消费降幅最小,分别只有2.3%和3%。

  

  《报告》显示,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连续四年超百亿立方米,新增储量再创新高。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其中,煤层气产量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页岩气产量超2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6%;煤制天然气产量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天然气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快于消费增速,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天然气探明新增地质储量1.29万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达到10357亿立方米、1918亿立方米、673亿立方米。(点击标题下载全文)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