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日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出席发布会,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友宾介绍,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5个省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中央企业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重点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件的办理情况等内容。生态环境部及时调度指导本轮江苏、湖南、河南等地疫情 “两个100%”工作,涉疫医疗废物均得到安全收运处置,医疗污水处理安全规范有序。生态环境部对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城市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推动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部署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要求组织开展重点任务和反馈问题“回头看”,对治理问题集中环节开展排查整治,加强治理指导帮扶。
张志锋通报了“十三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他表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深化、发展进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陆海统筹新体制,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圆满收官,2020年全国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了77.4%,如期完成了“70%左右”的“十三五”水质改善目标。“十四五”将以“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统领,以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为主战场,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
刘德军介绍,今年4月,中国海警局联合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部署开展了“碧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检查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2281个、倾倒区和倾倒项目300个、海洋自然保护地563个、海岛892个、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设施13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1782个、砂场码头等部位720个,执法范围明显扩大,执法检查数量大幅度上升。聚焦突出问题,严打违法犯罪,查处盗采海砂、海洋(海岸)工程未经环评擅自施工、破坏海岛等案件573起,行政罚款2380万元。
有记者提问到,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目前取得哪些成效,张志锋表示,渤海攻坚战2018年实施以来,各有关部门以及环渤海三省一市党委政府坚决扛起打赢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攻坚战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一是陆海统筹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2.3%,比2017年提升15.3个百分点。二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环渤海三省一市共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8891公顷,超过目标要求。三是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不断增强,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共排查整治沿海环境风险隐患4万余处。
针对今年碧海专项行动的新特点,刘德军告诉记者,今年的重点是推动执法行动常态化、制度化:一是管控重点更加突出。强化三个领域巡查监管,强化三类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强化两个领域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二是监管手段更加多样。逐步建立常态监管机制,推行“互联网+”的执法模式,构建海陆空立体执法模式。三是机制建设更加健全。推进执法协作机制向省市延伸。各级海警机构和相关部门管控合力明显提升。
关于噪声污染防治问题,刘友宾表示,2020年,我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但噪声问题在重点功能区和重点城市较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2020年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41.2%,仅次于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噪声污染治理,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并抓好落实,健全噪声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噪声管理及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