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为了碳中和在做啥?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重点行业怎么做?近期,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抓紧对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为这些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准备。


来自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数据显示,石化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约13%,占工业领域碳排放比重约17%。对于石化行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是什么?企业开展了哪些工作?


六大方面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介绍说,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超过2.6万吨的企业数量约2300家,碳减排任务艰巨。


由于子行业众多、能耗水平偏高,石化行业减排面临着更多挑战。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碳排放,85%是能源活动造成的,另有约15%是工艺过程产生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经济中心副主任田磊建议石化企业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以降低碳排放。


他说,“能源低碳化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我国石化企业应在确保油气供应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优势,突出多能源协同发展,加快发展以氢能、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今年1月15日,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明确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一是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力发展低碳天然气产业,加速布局氢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实现从传统油气能源向洁净综合能源的融合发展。


二是大力提高能效,加强全过程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全面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总量。


三是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积极开发优质耐用可循环的绿色石化产品,开展生态产品设计,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碳减排。


四是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封存项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项目。积极开发碳汇项目,发挥生态补偿机制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五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瞄准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减碳及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化石能源清洁开发转化与利用技术等,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绿色低碳标准。


六是大幅增加绿色低碳投资强度,加快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碳资产管理,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主动参与和引领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是重要路径


中化集团在签署《宣言》后,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技术、能源消费转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如通过企业的搬迁、关停、退出,实现结构性节能降碳。通过调整锅炉能源结构,使用更加清洁绿色的天然气作为锅炉的能源或广泛利用周边替代性热源,实现能源消费绿色转型。


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是石化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目前,石化企业已经将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桶油”均已表态。中国石化在传统化石能源方面,聚焦天然气全产业链大发展战略。公司表示,天然气业务既能给公司创造较好效益,也能够支撑公司转型发展,未来3年公司计划天然气产量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


发展氢能也已提上日程。今年3月,时任中国石化董事长的张玉卓表示,公司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优化提升油品销售网络,加快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大力发展可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高端合成橡胶,在新材料发展方面实现大突破。


中国石油则正在深化、细化低成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实现路径,其中天然气、风光、氢能等都是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说,首先充分发挥公司天然气的资源优势,推动天然气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公司的天然气占比提高到55%左右。其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利用好公司现有矿权范围内的“风光”和地热等丰富资源,大力实施风光电融合发展和氢能产业的产业化利用,持续加大地热资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最后,积极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替代,努力减少碳排放。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海上风电业务的央企,中国海油广泛开展了海上风电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和实践。一是推动海上风电与海上油气田开发相结合,降低油气田开发用电成本,减少油气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有序实现产业协同,建立海上风电行业良性发展的生态链;三是发展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利用现有石油海底管道送到陆地终端,提供获取、储存、运输、使用全周期零碳排放能源解决方案。


用好碳交易市场,研发应用CCUS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是配额,二是自愿减排(CCER)。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前,石化联合会已经开展配额分配基准值计算及开展碳排放核算等基础性工作。


而CCER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是潜力巨大的“宝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从高碳排放向低碳化发展。


近期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进行招标,这表明CCER市场也将加速落地,风光新能源等CCER项目开发认证也有望重启,中国碳市场体系将更加完善。


此前,不少石化企业都参与过CCER交易。


中国石化近日发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公司连续10年开展碳盘查和碳核查,持续参与碳交易,试点企业碳累计交易量1752万吨、交易额4.42亿元。


今年年初,中化集团下属中化石油有限公司的ISLAND SPLENDOR轮完成了国内首例油轮航次碳中和之旅。此次航次全过程期间,中化石油公司通过碳盘查、节能减排、独立第三方机构碳排放核查、购买及核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程序,将核查得出的8583吨CCER在注册登记簿上注销,最终获得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拓展,前沿技术如CCUS等也在石化行业加速研发应用,能够提前为企业储备碳减排量。


CCUS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而我国在这一技术方面早已开启试点探索。比如,中国石油下属的吉林油田CCUS示范项目是业界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项目之一,项目实现了十几年长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营,累计埋存二氧化碳170万吨,核心区可提高采收率25%。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森林碳汇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碳中和方案,石化企业可提前储备好碳减排量,做好谋划布局和摸底盘查,识别可重点开发的碳汇项目。


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高级经理聂利彬建议,石化行业在参与碳交易方面,要加强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对所投资的项目做好碳排放评估,在测算投资收益的过程中加入碳定价因素。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