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松绑减负,让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科研人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紧扣科研人员这个主体,落地落实相关政策,我们一定能激励攻克“卡脖子”技术,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改进科研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25条举措,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科研人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一段时间以来,科研经费申请使用中存在的预算编制繁琐、项目申报流程长、经费拨付进度慢、报销难等问题,耗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他们创新的积极性。随着财政科技经费快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显得愈发重要。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进一步赋权减负,有利于全面增强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和增加科技成果供给,从而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硬核”举措,意在解决当前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反映项目资金管理存在“过细过死”等问题,近几年科研经费改革的一大主线,就是给科研人员放权、松绑,优化相关管理政策。此次《意见》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包括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等。比如,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除设备费外的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由项目承担单位下放给项目负责人,意味着科研项目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可以把“打酱油的钱用来买醋”,使相关经费使用更加科学高效。

同时《意见》明确,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经费包干制,是确定经费总额,但无需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经费需求按规定使用和列支,有利于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意见》要求扭转科研资金“重物轻人”倾向。“重物轻人”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直接表现为对“物”和“人”的重视程度不同。比如,在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中,仪器设备等“物”的费用占了大头,而用于“人”身上的劳务费用、激励费用都较低。要实现引领性、颠覆性的创新,必须从整体上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激发广大科研人员潜能,提高科技事业对优秀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为扭转科研资金“重物轻人”倾向,这些年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已加大发力,如中央科研项目资金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有比例上限标准不断提高。此次《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间接费用比例,以加大激励力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发展既需要应对诸多风险挑战,也必须抓住难得的科技创新重大机遇。紧扣科研人员这个主体,落地落实相关政策,我们一定能激励攻克“卡脖子”技术,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