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策略:能源发力的引擎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发力的新引擎

  来源:陈显顺策略研究

  本报告导读

  ▶   经济现压力财政稳增长和严峻的节能形势下,能源新基建是当下投资的优选方向。推荐光伏、BIPV、风电、特高压、充电桩、抽水蓄能等六大赛道。

  摘要

  ▶实体经济显现压力,保就业、稳增长举措有望落地。7月宏观经济数据中消费、生产、投资、进出口等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两年复合增速看,7月经济数据相交5、6月边际走弱,地产投资连续下行,6月出现反弹的消费数据再度回落,疫情局部反复和极端天气加剧了短期经济运行压力。保就业重要性显著提升,7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升至5.1%,其中25-59岁人口失业率维持平稳,16-24岁人口失业率快速上行至16.2%,接近两年失业率高点,保就业、稳增长政策亟待推出。

  ▶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预算内投资计划有望加快。“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同时企业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碳减排等低碳经济领域投资有望加强。根据测算,预计2021年下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在8-8.5万亿之间,占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66%-67%,同比增长10%到15%,两年复合平均增速12.9%-15.4%,比上半年两年复合增速提高7-9.5个百分点。

  ▶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清洁能源投资有望明显增加。8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政策层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各地陆续发布“双碳”行动方案,清洁能源将是财政发力重要方向。江苏省发布《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2021年全省风电装机增加400万千瓦,光伏装机增加300万千瓦。此前,浙江省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初步构建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到2030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生态碳汇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源新基建:清洁能源大时代的基础设施。1)光伏:“碳达峰”、“十四五”指引,平价市场快速打开。2)BIPV:“建筑+光伏”深度结合,助力分布式发展,商业模型极佳。3)风电:国内风电补贴逐步退坡,抢装与平价并进,海上、大功率风机快速发展。4)特高压: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新一轮投资有望提速。5)充电桩:新能车快速上量,充电桩投资势在必行。6)抽水蓄能:新一轮规划出炉,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目录

  1.    稳增长压力显现,财政发力箭在弦上

  2.    能源新基建:清洁能源大时代的基础设施

  2.1.    光伏:“碳达峰”、“十四五”指引,平价市场快速打开

  2.2.    BIPV:蓝海来袭,分布式光伏风起在即

  2.3.    风电:抢装与平价并进,海上、大功率风机快速发展

  2.4.    特高压: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新一轮投资有望提速

  2.5.    充电桩:新能车快速上量,充电桩投资势在必行

  2.6.    抽水蓄能:新一轮规划出炉,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3.    能源新基建个股组合

  4.    风险提示

  1

  稳增长压力显现,财政发力箭在弦上

  实体经济显现压力,保就业、稳增长举措有望落地。7月宏观经济数据中消费、生产、投资、进出口等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两年复合增速看,7月经济数据相交5、6月边际走弱,地产投资连续下行,6月出现反弹的消费数据再度回落,疫情局部反复和极端天气加剧了短期经济运行压力。保就业重要性显著提升,7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升至5.1%,其中25-59岁人口失业率维持平稳,16-24岁人口失业率快速上行至16.2%,接近两年失业率高点,年轻人群是新增就业主力人群,保就业、稳增长政策亟待推出。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健康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就业歧视,面向市场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

  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预算内投资计划有望加快。“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同时企业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碳减排等低碳经济领域投资有望加强。2021年1-7月专项债仅发行年初额度的37%,根据国君宏观团队测算,剩余额度大概率将在年底发完,其中预留部分额度在12月发行。假设按照集中在8月、9月和12月,以及四季度均匀发行两种发行节奏,四季度发行的7000-9000亿专项债可能到2022年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则8、9两月发行的1.2 -1.4万亿将用于2021年的政府性基金支出。根据测算,预计2021年下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在8-8.5万亿之间,占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66%-67%,同比增长10%到15%,两年复合平均增速12.9%-15.4%,比上半年两年复合增速提高7-9.5个百分点。

  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清洁能源投资有望明显增加。8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文件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2021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政策层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各地陆续发布“双碳”行动方案,清洁能源将是财政发力重要方向。江苏省发布《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提出推进关停整合苏南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其他地区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机组。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2021年,全省风电装机增加400万千瓦,光伏装机增加300万千瓦。此前,浙江省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初步构建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支撑浙江省如期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生态碳汇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2021年以来发改委已审批项目情况看,总项目金额超过10万亿元,项目数量7339个,其中,环保、能源类项目金额4729亿元,占比4.6%,项目数量929个,占比12.7%,环保、能源类项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地区看,湖北、贵州、安徽的环保类项目数量排名居前,而山东、湖南、陕西能源类项目数量排名居前。相较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项目,环保、能源类项目占比仍低,但在国家产业导向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该类项目有望明显增长,从财政投资效用和经济性角度看,环保、能源类项目相较工业、信息化、地质等类项目更有优势。

  2

  能源新基建:清洁能源大时代的基础设施

  2.1.   光伏:“碳达峰 ” 、“十四五 ”指引,平价市场快速打开

  “碳达峰”强化能源目标,新能源发电进入加速期。习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结合此前关于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国非化石能源尤其是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增长的中坚力量。根据我们测算,中性预期下,到2050年,光伏和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92.88GW和103.86GW,总装机量将达到4396.06GW和2648.46GW,新能源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

  平价项目快速增长,国内范围显著扩大。2020年中国平价项目申报中,有19省纳入平价项目超33GW,相较2019年12省14.8GW大幅增长。随着光伏发电效率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稳步下降,国内光伏平价范围显著扩大。2020年两湖、广东地区脱硫煤电价高于0.41元/kWh,申报众多百MW级渔光互补平价项目,凭借较低的土地租赁成本使得此类项目成本低于地面电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户用光伏市场发展迅猛,全年并网规模可观。户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历年装机量屡创新高,光伏户用项目因其低成本高收益的特性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光伏应用重要场景。2020年户用光伏项目实际装机规模达10.12GW,再创历年装机新高。2021年户用补贴总额仍维持5亿元,新建户用光伏保留0.03元/kWh补贴,预计全年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GW。

  光伏平价时代,行业开启新一轮稳健增长。我们认为,在光伏迈入平价时代后,行业需求将不再依赖于补贴,转而由市场经济主导,装机可持续性和可预见性将会大大提升。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成为我国脱碳减排的重要方式,将开启新一轮稳健增长。预计2021年国内将实现光伏装机60GW,未来5年将保持30%的稳健增长。

  2.2.   BIPV:蓝海来袭,分布式光伏风起在即

  BIPV:“建筑+光伏”深度结合,助力分布式发展,商业模型极佳。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意识增强与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分布式市场向纵深领域发展势不可挡,应用场景的丰富与创新成为光伏增量市场的重要突破口。BIPV将建筑与光伏深度结合,相较传统BAPV具有全方位优势,可形成多样化产品形态,全面覆盖客户需求,有望助力分布式光伏蓬勃发展。测算屋顶BIPV商业模型,按初始成本5.5元/W、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100h,含税电价0.70元/KW·h测算,项目资本金IRR可达19.6%,静态回收期为4.4年,收益率可观。从全生命周期角度,BIPV屋顶较彩钢瓦屋顶、传统BAPV屋顶兼具经济性和美观性优势。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单位投资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中性测算至2025年,工商业BIPV年新增装机将达到27.5GW,对应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国内工商业BIPV市场可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

  存量市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既有建筑面积60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工商业面积为280亿平方米。假设工商业建筑平均3层楼,则2019年底未装机屋顶面积为90亿平方米。在下表每年BIPV渗透率及每年5%屋顶翻新率假设下,2025年对应BIPV市场有望达到14.5GW;

  增量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5亿平方米,工商业竣工面积12.6亿平方米,占比33%。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比30%。同理,在下表每年BIPV渗透率假设下,2025年对应BIPV市场有望达到13GW。

  合计规模:2025年对应工商业屋顶BIPV市场将达到27.5GW,对应市场规模1046亿元,未来广阔前景可期。

  2.3.   风电:抢装与平价并进,海上、大功率风机快速发展

  国内风电补贴逐步退坡,抢装与平价并进。2020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71.7GW,补贴逐步退坡使风电行业迎来抢装潮流,预计2021年中国风电装机将达50GW。

  1)陆风抢装结束,平价时代开启。对于陆上风电,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如在2020年底前并网的,享受核准时标杆电价;2019年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并网,可享受核准时竞价电价;2022全面实现陆上风电平价。随着“抢装潮”落幕,陆上风电增量项目需求出现下降,风机价格将随之逐步走低。2021以来,风电项目集中招标采购包含塔筒的整机商报价最低已达到2700元/千瓦左右,相比2020年“抢装潮”期间的4000元/千瓦以上的价格高点,降价超30%,陆上风电平价时代正式开启。

  2)海风抢装末年,装机热潮延续。对于海上风电,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享受核准时的标杆电价;2022年及以后完成并网享受并网年份竞价电价。预计,2021年海上风电有望延续2020年的陆上风电抢装热潮。

  海上风电目前成本较高,未来仍有较大降价空。对比陆上机组,一方面海上风况优于陆地,风速高且少有静风期,机组发电量与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均高于陆地;另一方面,海上机组所处环境较差,成本受海水深度和离岸距离影响,项目建设期的设备购置费用和安装工程费用以及项目运行期的维护费用都显著高于陆地。目前陆上风电整体的投资成本较低,度电成本更低,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约为0.324元/kWh,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约为0.5元/kWh。伯克利实验室牵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漂浮式海上机组的度电成本高于固定式海上机组度电成本,高于陆上机组成本。根据中性预测,相对于2019年的基准值,三种风能应用到2035年的平均能源成本(整个发电生命周期内每单位电力输出的平均能源成本)将下降17%-35%,到2050年将下降37%-49%。与陆上风相比,海上风的成本水平降低更多,海上固定和漂浮式风电之间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大兆瓦风机是大势所趋,各厂商加速布局。平价上网背景下,大兆瓦风机市场优势更强,在原有机位点不变情况下,大容量机组风场容量和收益更高,单位容量征地面积降低,道路与集电线路投资降低,单位容量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降低。总体来看,更大的容量、风轮直径、更高的轮毂高度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1)陆上风机方面,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CWEA)数据,2019年我国陆上3.0兆瓦及以上机组新增装机达4890MW,累计装机达9545MW。2019年国家电投乌兰察布风电大基地一期600万千瓦项目公开招标,中标的五家整机商的平均单机功率均在4MW以上。IEA预计全球陆上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将在2025年达到4~5MW。2)海上风电方面,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突破10兆瓦级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东方电气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维权)8兆瓦、10兆瓦级别海上风机机型陆续发布并量产。2020年7月,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福清兴化湾二期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

  2.4.      特高压: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新一轮投资有望提速

  特高压是新基建重点方向,已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特高压输电工程输电距离远、传送损耗小、输送功率高、单位容量走线走廊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网一直是拉基建、稳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发力新基建中特高压工程投资,有望强势带动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社会投资和经济增长,利于国家能源转型与产业调整。

  电网投资有望恢复增长,聚焦新能源并网重点领域。自2017年以来,电网投资额增速整体趋缓。2020年,国内完成电网工程投资4,699亿元,同比下降6.2%。2021年4月14日,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社会责任报告》,承诺2021年计划电网投资4730亿元,关注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深化新能源云应用和并网接入一站式服务、做好充电桩并网服务、新接入充电桩30万个等17个重点领域工作。预计2021年全年电网工程投资有望提升至5,000-5,500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一轮投资热潮持续,特高压投资提速。2020年年初国家电网发布的《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文件与《20项重点工作任务》文件所提及的13条特高压线路,涉及特高压线路总投资额约为1965亿元,其中白鹤难-江苏特高压直流、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等工程要求在2020年开工,投资金额约为748亿元,近年特高压投资有望持续景气。

  “十四五”规划助力特高压项目快速推进。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特高压直流工程将会达到23个,总输送容量达到1.8亿千瓦,全国有17个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写出开建特高压“送出/输入”工程。根据2021年国家电网工作会议上的披露,南昌-长沙、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等重点工程已获得核准;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等工程开工建设。到2022年,我国将完成安徽芜湖、山西晋中等十余个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预计开展“五交五直”共10条新规划特高压线路工程的核准和动工建设。到2025年,我国将有超过30条新建特高压线路工程迎来相继核准。

  2.5.   充电桩:新能车快速上量,充电桩投资势在必行

  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保有量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2.3万辆,渗透率继续提升至5.4%,预计2021年全年销量有望达到280万辆,渗透率快速提升至10%。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2025年20%渗透率计算,预计其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若超预期按照2025年30%渗透率计算,预计其年销量将达到870万辆,未来五年增量显著。展望2021年,我们对整体销量保持乐观态度,行业销量增长来自多方面:1)造车新势力继续向上;2)合资车企新车型的亮相和陆续交付;3)受疫情影响较大的B端和G端采购也将重新恢复,带来新的增长。

  大力推动充电网络建设。截止2020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67.2万台,车桩比约为2.9:1;随着2020年充电桩建设纳入新基建范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出炉,充电桩建设环节发展进入快车道,具体要点如下:1)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2)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3)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整体来看关于充电网络建设呈现几个特点:1)对建桩给予财政补贴,紧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从前端向后端的指导路线;2)2019年我国交流、直流桩比重为6:4,其中私人桩以慢充为主,公共桩以快充为主,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引导路线。

  中性测算至2025年,国内充电桩年新增桩将达到401.9万个,对应投资规模将超400亿元。预计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870万辆,保有量达3232万辆,在车桩比为2.4的情况下,预计公共桩(含专用)和私人桩保有量将分别达到713.7和632.9万个,年新增约为222.4和179.4万个,合计投资规模将达400亿元。

  2.6.   抽水蓄能:新一轮规划出炉,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储能应用场景广阔。储能的基本方法是先将电力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放在储能装置中,并在需要时释放;根据能量转化的特点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势能和化学能等。储能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电力在供应端、输送端以及用户端的稳定运行,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应用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等领域,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降低光伏和风力等发电系统瞬时变化大对电网的冲击,减少“弃光、弃风”的现象;3)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降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瞬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还可以享受波峰波谷的电价差。

  行业快速发展,抽水蓄能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20年底我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35.6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比重达到18.6%,已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在储能装机的类型分布中,截止2020年底我国储能整体装机中抽水蓄能占比达到89.3%,电化学储能与其他储能方式共存,其中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比为9.2%。

  新一轮抽水蓄能规划出炉,行业发展有望提速。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公布了关于征求对《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并要求于8月16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意见稿明确了发展目标,要求到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达到300GW。其中,“十四五”期间开工180GW,2025年投产总规模62GW;“十五五”期间开工80GW,2030年投产总规模200GW;“十六五”期间开工40GW,2035年投产总规模300GW。并给出了各省份具体的重点实施项目。

  抽水蓄能将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抽水蓄能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其技术非常成熟,每瓦储能运行成本较低,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提出了挑战,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决定了新能源并网规模越大,协调平衡调节需求越大。本次抽水蓄能规划提速,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也将进一步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3

  能源新基建个股组合

  4

  风险提示

  专项债发行节奏和规模不及预期的风险;财政稳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全球流动性环境超预期收紧的风险。

责任编辑:陈志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