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力社保、招商投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有关市领导批示精神,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招商投资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2021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

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我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为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建强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不断提升壮大机器人产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实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驱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初步构建需求对接、业务相联、经营协同的良好产业生态,为助推我市工业生产产能升级奠定稳固的基础。

到2025年突破800亿元,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共生、互生、再生、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新业态,建成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重点领域

(一)工业机器人。面向汽车整车、零部件装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重点建设华数、广数、川崎等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发展焊接、打磨、喷涂、装配、检测等系列工业机器人,并推动系列化、模块化、特色化的人机协作机器人研发力度和推广示范应用,以AGV、码垛、分拣、RGV等机器人为切入点,形成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仓储物流机器人。

(二)服务机器人。面向数字家庭、未来城市生活,满足智能公共服务需求,重点培育以鲁班、大牛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发展以助老助残、康复护理、家庭作业、教育娱乐、法律咨询等为代表的高端家用服务机器人,推动建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一众技术平台,构筑服务机器人领域优势。

(三)关键零部件。依托重庆市汽摩、装备等机械制造基础,发展高性能机器人应用的关键零部件,包括高精密高效率的系列化减速器、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的智能控制器、模块化网络化的高速高精度驱动装置、自主的操作系统和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方面的高精度传感器,重点支持重齿、固高、鲁班、中科院重庆院、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产业基础制造能力。

(四)机器人检测认证。依托国家级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完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体系建设,助力西部地区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创新驱动。一是技术突破。经信、发改、科技部门整合科技资源,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设计、人机协同等核心技术突破,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要素协同。依托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基础优势,推动科技资源、创新要素、政策服务集聚,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三是建立机制。经信、科技部门实施市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重点产业化项目。

(二)补链强链。一是加大培育。经信、科技部门精准对接各企业,找出与国际领先企业、产品存在的差距,提出企业自身存在的“卡脖子”技术或产品,形成产业发展清单,加大对机器人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的培育力度。二是加强引进。经信、招商部门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机器人品牌对接,促进深度合作,引进技术成熟度高、有市场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三是落实制度。经信部门围绕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加大调研分析,实施“链长制”,确定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代表企业,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四是产业集聚。支持两江新区、永川区、江津区等重点区县发展机器人研发、测试、制造、服务、检测、示范等全产业链,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

(三)推广应用。一是市内支持。经信、发改部门支持重点机器人产品纳入《重庆市重点鼓励采购产品指导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鼓励市内各方优先采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二是川渝合作。经信、发改、招商部门推动川渝两地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企业、园区和产学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力争在机器人供应体系和技术开发领域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军民融合。加强与军民融合部门、军方装备发展部预研部门的联系,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军方使用,探索形成军民科技领域简捷、扁平化合作模式。四是向外推广。组织机器人企业参加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推动重庆机器人优质产品“走出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经济信息委牵头负责方案实施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招商投资局按职责分工、分头推进、密切配合,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机器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有关区县要结合实际,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投资、经营决策方面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安全应急装备专项、产业基础再造专项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政银企合作,建立重点机器人企业和重大项目推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投资基金向机器人领域倾斜,精准对接机器人企业融资需求;完善、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首购首用扶持政策,加大对机器人领域自主研发和市场推广。

(三)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引育人才。经信、人社等部门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覆盖机器人产业链的人才集聚战略高地。二是建设基地。坚持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建设培训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三是建立平台。推动人才创新服务平台、团队创业孵化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四是储备人才。教育部门加大机器人教育的普及程度,让青少年对机器人产生兴趣,增强对机器人的了解,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储备人才打下基础。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并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市场供求、产业技术、经济运行状况等行业信息。二是技术指导。支持协会促进机器人行业自律,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社团支撑。充分发挥协会、学会、联盟等协调解决机器人企业反应问题的作用,发挥其专业性对政府的支撑作用。四是监管制度。建立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和产品的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并与配套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实现社会共治和部门协同监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