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高原产业旺新村新路新模样

  肃南讯 进入肃南县大河乡西岔河村前,要走一段“之”字形的盘山路,宽宽的柏油路,宛如盘踞在山腰里的一条巨龙,很是壮观。进入西岔河村后,错落有致的民居,熙熙攘攘的游客,样式新颖的新建民俗建筑,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视线随着山脊绵延及远,便能看见网红打卡地--巴尔斯圣山的雄伟身姿,在蓝天、白天、群山、草原和羊群的映衬下,这个小村庄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要想村旺,产业要旺。西岔河村,海拔2680米,高原严寒,是个典型的传统牧业村,曾经也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祖祖辈辈放牧,可有其他出路?

  “我们接续在引导农牧民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下力气,着力培育壮大以乡村旅游和细毛羊标准化养殖主的特色富民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由“单腿跳”向“双腿跑”的转型。”西岔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贺蕊介绍到。

  贺蕊,肃南县今年派驻到西岔河村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她不高但精瘦的身材,透露出干练,明亮的眼睛,洋溢着活力,从她对村上的长远规划上,更可以看到这位90后女队长的睿智。

  据了解,西岔河村背靠巴尔斯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近年,该村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以“巴尔斯景区”“槐溪香榭”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大胆推行“党支部+旅游协会+企业+集体经济+农牧户”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8月至今,该村旅游协会已吸纳会员19户,在景区带动下,全村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60万元,牧家乐经营户收入户均超过4万元,旅游业已成为该村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

  畜牧业是西岔河村的传统支柱产业,如何在传统产业里挖亮点、找增长?近几年,西岔河村经过积极探索,也交出了一份可行的案卷。该村着眼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草畜平衡,全村已建成高标准暖棚羊舍120座、饲草加工房与贮草棚72间,大力推广以集中上站配种、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等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个羊只的产值。目前,全村牦牛饲养量2800头、细毛羊存栏18000只,村集体经济收入49万元,减畜不减收的目标稳步实现。

  西岔河村还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电商+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共享牧场”羔羊销售平台,将消费者与农牧户直接连接起来,放大“高原、绿色、有机”品牌效应,实现畜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体系。2020年,“共享牧场”参加云端直播等活动,每只羔羊的售价比当地市场价高300元,10户牧民户均实现增收3000元。今年,订单量预计达到800只左右,20余农牧民群众将受益,“共享牧场”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已显现。

  产业旺了,农牧民富了,农牧村兴了。“贫穷、落后”等印象在西岔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变洪流中荡然无存。2020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8076元,已脱贫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7920元,并实现了逐年稳中有增的目标。

  如今,西岔河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兴旺有盼头,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蓬勃气象,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提升,这个高原小村,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蹄疾步稳走上了“蝶变”之路。(王荣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