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东临昆山,西靠古城区,南接吴中区,北枕阳澄湖,面积278平方公里。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苏州工业园区有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水路等交通网络。其中沪宁城际园区站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与沪、宁、杭融入同城高铁网。区域内有若航通用直升机场,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6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20公里,距离苏南硕放国际机场40公里。

摒弃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着眼于“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定位,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高水平和高标准。以绿为脉、以水为魂的园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精心设计的雨水收集和排水系统,令园区成为一座没有内涝的城市。以“九通一平”为标准,建成发达的城市地下管网和高密度的城市路网,通过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枢纽与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划分不同类别居住区、相配套的商业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金鸡湖为核心展开,环金鸡湖区域布局中央商务区,构成园区的城市级中心;围绕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布局商务、科教创新、旅游度假、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四大功能板块,形成“产城融合、区域一体”的城市发展架构。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能级不断提升,2020年分别实现产值1022亿元、1010亿元、462亿元,产值连续多年年均增长约20%以上。

截至2020年底,累计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837家,累计培育独角兽及独角兽(培育)企业8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8000多家。累计评审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954个,人才项目质量、规模快速提升,形成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8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40个,引进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家队”科研院所15家,一批国际顶尖高校在园区设立研究机构,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4件。累计集聚众创空间达107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926个。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一批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世界首个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建设的纳米领域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Nano-X)一期已建成使用。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苏州工业园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将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2021年5月,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面向全国推出第三批16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苏州自贸片区《打造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知识产权证券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名列其中。

苏州自贸片区立足制度创新,打通跨境海运数据通道,助力“智慧物流”。通过线上“云系统”,企业可以直接向国外海关发送舱单,并通过系统代替人工发送,降低舱单发送成本,提高发送时效。在该创新模式下,舱单发送成本降低超60%,时效从传统方式的1天缩减到几分钟,且准确率可达99%

苏州自贸片区在生物医药“一号产业”探索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能级提升。苏州自贸片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在成功探索以专利质押为债券增信,进而发行知识产权双创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推动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据悉,第一期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底层资产为区内8家生物医药企业的67项授权专利,主要分布于“高端仿制药及复杂制剂开发”“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等领域。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变现,该创新举措满足了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需求,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的痛点

至此,苏州自贸片区已有4项案例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持续向全国输送制度创新的“园区经验”

2021年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成效显著,年度100项改革创新任务稳步实施,除两项被国务院评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还有11项经验在全省示范推广

回顾2021年上半年,园区聚焦产业转型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启用制造业迎来数字化转型浪潮文化产业转型发展风头正劲。园区在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启用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新设外资项目188个、增长61%,增资项目89个、增长1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1%,呈现“产业层次高、项目结构优、预期效益好”的显著特点。

2021年上半年,园区在库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1家,营收总额达253.64亿元,同比增长15.4%。数字文化产业在去年逆势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在库105家数字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07.84亿元,同比增长23.3%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下一步园区将加速产业转型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更高层次创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