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视频鏖战15年后爱奇艺这份财报窥见“新蓝海”

走过15年之后,

视频平台如何挖掘长视频的长期主义

文 | 美股研究社

进入2021年,美股科技股板块未能延续2020年的繁荣。

从众多科技公司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来看,虽说盈利超预期,但不少投资者因当前季度的业绩展望不及预期而产出不信任。

同样的,不少中概股也面临这样的局面。北京时间8月12日,爱奇艺对外发布新一季度财报。

在流媒体行业推行付费模式之后,会员用户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看待平台价值的重要指标。但随着行业发展走向成熟,资本市场开始从不同的维度看待一家公司是否具备长期主义发展。

在会员增长迈入过亿的规模之后,长视频行业竞争到底围绕哪些方向?以爱奇艺这份新出炉的财报,我们来细看视频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背后的意义。

内容长期价值

在线视频平台的雏形起始于2005年,经过十余年的变革,已经历多个发展阶段。在经过早期的野蛮生长期、中期的内容全面正版化,到现在视频平台向盈利目标开始探索。

(图源财通证券

不论是哪个阶段,内容的价值从未变过,尤其是优质内容带来的正循环增长。

一、内容分层消费:海外用户和下沉市场用户齐突破

现在,用户打开一个视频APP最直观的感受是,视频内容愈发丰富。满足不同受众分层的需求,这也是带动视频平台付费用户增长的关键。

本季度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62亿,贡献的会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 40 亿元。除此之外,海外会员破百万和极速版DAU百万算是两个利好的消息。

以海外市场来看,据SpotX先前调查表明,目前亚太地区有超过 4 亿人使用 OTT 视频流媒体服务,疫情之后超过 69% 的视频观众每周至少观看一次流媒体视频。这说明,亚太地区仍有较大潜力待各家流媒体挖掘。

从低线市场来看,此前一线城市80与90这个“硬核用户群”是爱优腾追求会员增长的重要群体。但随着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长视频付费用户增长有在放缓。这次爱奇艺极速版DAU百万说明拓展下沉市场初显成效。

尤其是这部分用户与爱奇艺APP的差异化明显,重叠率并不高,不到7%,这意味着爱奇艺有望挖掘到20岁以下、40岁以上的用户群体加入到消费端。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龚宇就表示:“虽说中国人口众多,目前只有部分人消费了高品质内容,只有小部分人会员观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影视内容,基数会变大。”这意味着国内长视频依旧有足够大的增长空间。

二、向上游内容端产业链延伸控制内容成本

此前,行业人士把早期的视频平台比喻成报刊亭,不生产内容,只是视频内容载体的搬运工。

如今,视频平台从前期的第三方播放平台,到现在向上游内容端的产业链延伸制作内容。从爱优腾推出的自制内容来看,不少悬疑剧、甜宠剧的市场反馈都不错。

因在线视频平台已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和第一线的用户反馈,培育了优质内容的筛选和制作能力。积累有效的大数据,也帮助平台对用户群进行细分和精准运营。

视频平台转变成制作方,有两方面价值:一是参与更多优质内容的制作,丰富不同类型的视频内容从而在营收层面实现增长。从爱奇艺的营收结构来看,不论是会员收入、广告收入还是内容分发营收,优质自制内容都能带来正面效果。

二是内容成本明显下降。据公开数据统计,自2019年开始,爱奇艺内容成本增幅已连续多季度实现下降,内容成本在总支出中的占比逐步回落,对外释放出积极的财务信号。本季度爱奇艺运营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17%缩减至15%。

(图源财通证券)

得益于版权内容的采购成本下降,爱奇艺自制内容比重的提升,尤其是对内容投资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更多控制,内容成本优化也会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

商业化的追求之外,流媒体制作的作品不仅仅是大片,他们的质量也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

去年,奈飞获得了24项奥斯卡提名,成为历史上奥斯卡提名最多的网络流媒体服务商。在2021年中国数字媒体大奖中,爱奇艺获得四项大奖以及在第二届亚洲内容大奖中获得了“最佳创意”奖。最近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官方公布显示,爱奇艺自制沉浸式VR互动内容《遗愿》入围今年VR竞赛单元,这也是过去四年中,爱奇艺三度入围该竞赛单元。这说明视频平台证明了依靠低成本、非名人的演员来制作优质大片的实力。

内容是长视频平台的长期资产,要想在体验与服务上出现突破,技术则发挥了隐性作用。

技术价值

通过《纸牌屋》在全球打响名声之后,奈飞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优化其内容传输质量。放眼国内流媒体,技术的价值也在凸显。

站在用户角度,平台借技术让内容分发进行差异化推荐。

互联网技术发展不断增多,用户触达内容的方式,这也让平台筛选效率提升,触达成本下降。在2.0阶段中按个人喜好搜索内容或进入兴趣组群这两个方式升级为基于内容或协同过滤,触达的效率进一步升级。

根据德勤的报告显示,仅仅一年,奈飞得力于AI对搜索的改进,就让它多赚10亿美元。

在国内长视频行业,各平台均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内容质量及分发效率,进而充分发挥内容的长期价值。比如在爱奇艺首页中,“猜你喜欢”被放在首屏推荐栏下,点击后会直接下滑到完全个性化推荐的瀑布流中。二季度中,爱奇艺近30%DAU来自非热播期内容。

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喜好,互联网时代,技术解决了观看瓶颈,视频内容也从丰富变成爆炸,用户真正的长尾需求曲线逐渐显现。

站在视频制作角度,在线娱乐产业即将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行业走向影视工业化需要技术来支撑。

目前整个影视行业,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制作环节上,流程规范化跟提高效率是行业内容面临的两个问题。在今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重点提到以行业规则重构和智能制作为核心的影视工业化,将成为行业破局之道。

得益于5G、AI、区块链、DRM、VR/AR、虚拟拍摄等技术的发展和支持,视频制作的成本控制,以及内容制作效果获得市场认可。

据悉爱奇艺从智能制作工具入手,工具的好处在于,当从业者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工具的好处后,会更乐意尝试新的方式。爱奇艺推出的面向制片人的专业数据服务系统PBIS(制作商业制作系统),未来一年将应用于爱奇艺所有自制工作室,通过IP评估、流量预测等预判项目前景,辅助项目决策。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剧集上线延期对其影响不小,后期预估回报也会受影响。爱奇艺的龚宇就提到:影视内容制作工业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主要的目的是让一个作品从开始策划到最后播放,更有规律、更有预测性,少出这种延期的风险或者意外的黑天鹅。

站在行业角度,视频平台在制作节目上投入巨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此前中宣部版权管理局赵杰处长表示,我国前十类的互联网应用当中,跟著作权(版权)直接相关的有五类应用,包括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这些应用实际上是运营着有著作权属性的资源和作品。

如何保护好知识产权?行业内的参与者要能够深化多项核心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包括反盗链、视频指纹、版权区块链和全网监控。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爱奇艺自主研发的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奖。据悉DRM系统已通过认证,爱奇艺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此认证的互联网视频平台。这些技术除了能够保护知识产权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爱奇艺从内容的合法许可中获得额外收入。

内容和技术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论是流媒体还是游戏、音乐,我们都能看到这两者协同发挥的飞轮效应。在两者深度结合之后,国内流媒体玩家等待价值回归。

价值释放

近期,老虎太平洋(601099,股吧)基金、野村资管、瑞士国家银行、花旗等都有公布新一季度持仓动作。其中,老虎太平洋基金将爱奇艺作为其加仓幅度最大的一支,位列老虎基金持仓量第五。这家顶级机构在爱奇艺身上看到哪些价值?

一、打造不局限于视频的生态化内容消费体系,持续不断提升用户价值

根据UserTracker数据,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85后占比达76.7%,为互联网主流人群,虽然生活的丰富与对网络的熟悉让此类人群的兴趣爱好分化,但同时具有良好的娱乐内容消费习惯与参与度,这给予了视频内容服务商,在视频之外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

奈飞除了坚持内容为王的主线,今年它也加快对电商、游戏等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布局,最终的目的也是试图挖掘用户在其他线上消费上的需求。在国内长视频行业,头部玩家的布局也是多点开花,其中爱奇艺的生态覆盖视频、游戏、文学等领域。本季度,爱奇艺其他营收为11亿元,同比增长20%。这部分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其娱乐生态业务。

二、伴随成本结构改善与付费用户增长,未来规模效应可期

随着视频平台控制成本不断在优化,从成本结构看,视频平台前期高价购买的版权资产有望逐步完成摊销,同时伴随平台自制内容占比的提升、成本控制的加强,后续内容投入金额或更为可控,在提升用户粘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单剧总制作成本。

在规模效应显现之后,后续内容上的价值挖掘更有想象空间。在爱奇艺财报电话会议中,针对分析师提问对于影视内容制作的工业化,平台对于内容的支出会减少到什么水平。

爱奇艺CFO王晓东表示:内容制作工业化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内容供给和内容的品质。未来三到五年内,鉴于我们在影视内容制作工业化方面预期取得的进展,你会看到内容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后续随着付费订阅业务量价齐升,ARPPU超过单用户内容成本幅度提高,视频平台的规模效应就会显现,后续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正如巴菲特、彼得·林奇和菲利普·费舍尔这样的伟大投资者常说的那样,最好的机会是那些分析师没有很好地覆盖的机会。隐藏的宝石是那些尚未被大众发现的,这反而需要眼光独到的投资者挖掘到这些企业的价值。

不可否认,流媒体依旧是个黄金赛道,赛道的价值跟潜力有目共睹。眼下,国内流媒体头部玩家在内容与技术上的发力,或许会成为平台急流勇进,走出价值洼地的重要利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美股研究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