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成渝“落雁”一条高铁带来两种新解

   新区故事

  “乘客一开口,我就能大致猜到他/她来自哪里。”在资阳北站附近开了多年出租车,张诚说自己最拿手的就是“听音辨人”,“听到最多的口头禅,是成都人的‘安逸’和重庆人的‘巴适’。”

  从成都东站到资阳北站,最快的列车只需 22分钟。从这里到重庆最快只要56分钟。

  在资阳市雁江区,围绕高铁站建起来的城东新区,散布着热闹的步行街、大型商场和静谧的公园、湿地。经过10多年时间,当年这座“路灯比人多”的新区,已聚集10多万人口;因为园区毗邻高铁站,一家企业把总部从重庆搬到雁江。

  成渝之间是资阳,因为一座高铁站,来自成渝的人和企业选择“落脚”在雁江。

  人来落脚

  打造“候鸟”栖息地,让雁江成为更多人的工作生活选择

  八月里来雁门开。日前,沱江干流的滩涂正在等待大雁归来,“不论是往南还是往北,大雁飞到这里都要刹一脚。”张诚说,那是雁江的绝美景致。由于滩涂多、环境好,沱江资阳段成了候鸟们迁徙途中的栖息地,“雁江”也由此得名。

  不仅有大雁,成渝古道东大路与沱江平行,历史上,这里曾置南津驿。后来,还陆续建起成渝铁路、成渝高速,来往旅客越来越多,但留下来的却越来越少。“过去,火车站虽然热闹,但出来打车的外地人很少。他们行色匆匆,恨不得不在资阳停。”张诚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观察。

  在资阳市雁江区城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江河看来,当时的雁江已经从枢纽变为通道。“吃完早饭从成都出来,到雁江还在打饱嗝,谁会刹一脚呢?”田江河说,让旅客像候鸟一样留下来,雁江需要一块“滩涂”供人栖息。

  2010年3月,成渝高铁动工,在雁江城区东北方向设置资阳北站。围绕高铁站,雁江同步启动建设城东新区,总体规划将其定位为“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生态景观江城”。

  退休干部蓝际宪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一片荒芜。从那时起,他用镜头定格城市发展,共拍下3000张照片,宽阔的马路、漂亮的公园和崭新的学校、医院、住宅……在他的镜头里逐渐长成。“如今雁江十分宜居,‘候鸟’们不请自来。”蓝际宪感慨。

  田江河告诉记者,在离高铁站最近的商住服务片区,成都业主大约占了一半,还有不少重庆业主。“这里的人居环境和配套服务都向成都看齐,但住宅价格不到成都的一半,竞争力十足。”田江河说,以高铁站为中心,当地不断拓展公路和轨道交通路网,让两地通勤越来越便捷,“轨道交通资阳线也将接入高铁站,未来不管是走成都东门还是南门,都能快速直达,跟住在成都区别不大。”

  雁江的“候鸟”,不只有住在资阳的,也有工作在资阳的。

  每周一早晨,资阳空港投资集团总经理王胤吃完早餐从家中出发,乘地铁到成都东站,坐上发车时间为7时40分的高铁,车上小憩26分钟,8时06分准时抵达资阳北站,从容赶到单位上班打卡。“准时准点,跟在成都赶地铁差不多。”王胤说,依靠快捷的高铁,原来的“两地往返”变成了如今的“同城通勤”,方便了不少。

  一条高铁线,两座高铁站,成为成资同城化的缩影。

  产业落地

  高铁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让企业纷至沓来

  2016年,从事速冻食品生产与研发的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在城东新区的产业发展片区。此时,距离成渝高铁开通运营才过去不到半年时间。

  “选址雁江建生产基地,区位上的便利是重要因素。”该公司外联部总监李旭告诉记者,立足于成渝之间的雁江,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公铁物流网络,畅达川渝地区和整个西部;通过半小时内直达成都的高铁,成都的创新资源也能够为公司所用。

  “以前大家都说‘成都人不过龙泉山’,现在高铁穿山越岭,打破了这道阻碍,引‘孔雀’东南飞。”田江河说,目前城东新区的产业园区已形成食品、医药、物流等主导产业,入驻企业达到30余户,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资阳的配套协作也成效突出,高铁让两座城市都能受益。

  “大家加油干。”7月30日,在资阳东部的雁江临空制造配套产业园日本桃屋榨菜项目施工现场,园区管委会主任曾科在督促建设进度。“这个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将建集收购、加工、包装等为一体的榨菜生产线,年内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曾科介绍,这家日企看中的,正是这里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去年日本桃屋株式会社的两名高管从重庆坐高铁来园区考察,下高铁后,15分钟车程就到园区,再加上雁江榨菜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他们当即决定把西南总部从重庆搬到园区。”

  记者在建设现场,环顾四周,南京广维、江苏一诺、天富科技、香港豪庭电子、伟俊玩具、捷邦电子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7年前,产业园所在区域还是一片浅丘荒地;如今,这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吸引18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知名外企和民企落户。

  曾科说,园区将继续以高铁沿线为招商重点,精准招商,承接高铁沿线产业转移,到2025年,力争达到50家企业入园发展。

  飞驰秘诀

  乡村振兴追求高质量吸引山那边的“新村民”

  7月28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沱江畔的晏家坝公园社区随处可见灰瓦白墙的民居建筑。不少民居已经装修成茶馆、民宿、文创工作室等,现代的设计和传统的民居风格混搭,颇具“文艺范”。

  “这么文艺的乡村,要吸引哪里的游客光顾?”“我们主要瞄准近郊游的游客。”“近郊的范围是多大?”“当然不仅仅是资阳了,高铁这么快,我们可以吸引成都的游客。”面对记者的提问,保和镇党委副书记周玉含脱口而出。

  晏家坝人的空间尺度之变,离不开飞驰的高铁对时空距离的压缩。

  借脑“新村民”

  “20多年前,村上还是土路,骑个自行车出门都不好走。”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感慨道。

  资阳北站距离晏家坝不到20分钟车程,雁江区将晏家坝打造成农旅融合项目,以文创、现代农业体验为核心,依托以当地老旧村居,聘请来自成都的文化团队操盘规划民居建筑,并用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批文创从业者和文创项目,布局文创展销、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打造农旅融合的示范点。

  雁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瑞明表示,近年来,高铁经济为雁江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新动能,目前,晏家坝已经引进文创产品展销、户外拓展训练、手工技艺培训等文创项目30余个,初步形成了乡村文创项目的集聚地,其中多数项目和文创从业者来自成都。

  “来自成都的创业者经常是旅游旺季或者周末来我们这里工作,村子里把他们称为‘新村民’。”查玉春介绍,目前,晏家坝汇聚了约50名“新村民”。他们虽没有户籍,但村上积极邀请他们参与本村重大事项决策,借此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新村民”开展的项目,也给老村民带来了收益。目前,在丰富的农旅产品加持下,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3万元。

  “蜀都大道东延线建成后,我们离高铁站只需 4分钟。”查玉春介绍,下一步晏家坝将凭借愈发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乡村公园社区项目业态,推动农旅全面融合发展。

  打造文旅新项目

  7月28日晚,资阳市雁江区天府花溪景区内,地球仓生态酒店附近的灯光长廊绚丽多彩,光线照射在茂密的森林和山体上,形成绚烂的夜景图。“天气虽然炎热,但景区仍有不少人光顾,酒店14个房间每天基本都是满房状态。”地球仓生态酒店工作人员介绍。

  如果说晏家坝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天府花溪景区则是“无中生有”。

  如何吸引成都游客甚至是省外游客翻过龙泉山?雁江区邀请专业调研团队启动文旅资源普查,经过论证调研,决定在有产业有自然景观的晏家坝、佛山橘海、花溪河三处地方发力,整合资源,发展文旅产业,通过展示非遗、实景剧演出、互动体验等吸引游客。

  雁江区目前已与龙泉驿、简阳、温江等搭建合作平台,与简阳等开展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点)等互推活动。(吴昊江 王瑞琪 记者 王国平 刘宏顺 吴忧 秦勇 郑志浩 马逸珂)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