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相关协会:
现将《广安市餐饮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及本协会实际,因地制宜,认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广安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8月6日
广安市餐饮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餐饮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大众产业、重要产业。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352”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委发〔2020〕16号)精神,切实推动我市餐饮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战略基点,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围绕新市场、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从产业端、供给端、消费端三向发力,实施转型发展“十大行动”,促进餐饮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成为服务业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带动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商品零售、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加快推动我市餐饮业转型发展进程,使餐饮业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主力军、“35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的增长极、开放合作展示形象的响亮名片。到2025年,餐饮零售额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以上。主城区形成5条(个)以上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美食街(区),县(市、区)、园区各建成1—2条(个)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美食街(区),培育一批连锁化、品牌化餐饮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菜品丰富、业态多元、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好格局。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网点布局优化行动。争创全省“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把餐饮网点布局纳入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发展大众餐饮与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商业中心、城市社区、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地合理布局网点,打造“美食街区”“美食广场”“美食打卡地”等,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方便群众就近消费。支持各地加快餐饮美食等特色街区建设,以街区提档升级带动餐饮业集约发展、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实施特色餐饮振兴行动。鼓励各地立足地域特色、物产特色、食俗特色、民风特色等多元的饮食风俗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培育一批极具广安特色的菜品和宴席,形成菜品丰富、特色鲜明的“广安菜”菜品体系。支持餐饮企业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和改造提升,突出餐饮个性品味特征,引导餐饮企业加强菜品、餐具、厨具等硬文化建设和店名、装修、服务、环境等软文化建设,增加服务形式和功能,提升餐饮文化品位,增强美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三)实施业态构成多元行动。促进餐饮业态丰富多样,推动正餐、自助餐、休闲餐等各类餐饮协调发展,鼓励特色正餐、风味小吃、主题餐厅、商场餐饮、旅游快餐、农家美食等发展。积极开发针对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等特定消费群体的特色产品,满足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鼓励各地引进市外其他地方菜、名特小吃、风味餐饮在广安开店设点,支持本土餐饮企业“走出去”开设经营网点,建立生产基地、加工配送中心,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跨区域的企业集团,以餐饮企业知名度提升广安城市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四)实施金字招牌擦亮行动。以“美食之城·品味广安”为主题,届期化举办广安美食文化活动。办好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通过制作宣传片、短视频、美食画册、美食地图等,集中宣传推介地方美食和餐饮名店。定期开展餐饮“五名”评比活动,提升本地餐饮名菜、名小吃、名店、名厨和名街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发展一批口碑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小而美”“创而优”“大而强”餐饮名店。切实搞好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旺季餐饮促销活动,有效聚集人气、带旺商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五)实施夜食经济繁荣行动。搞活夜食经济,鼓励发展夜市、深夜食堂、夜间美食打卡地,吸引市民和游客出门逛夜市。支持各地打造餐饮美食街区,突出夜间消费氛围营造,鼓励商家推出消费新场景、创新产品供给、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晚味去处”。支持水吧、咖吧、简餐等轻食休闲类入驻滨江路独栋商业用房,打造无烟无污染美食区;支持广安区建设湖羊特色餐馆,展示特色湖羊饮食文化。优化环溪一路消费环境和消费业态,打造广安耍街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支持神龙山文旅商业城、乐活城、临港大市场特色户外海鲜美食城、万贯·时光里(不夜城)等发展夜间特色餐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六)实施产业效能创新行动。发展“数字化”餐饮,鼓励餐饮企业运用数字化软硬件和供应链服务,推动餐饮实体店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或与网络服务平台深入合作,推广在线订餐、美食鉴赏、顾客点评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外卖和外送服务模式,实现餐饮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鼓励餐饮企业应用品牌授权、技术入股、直营连锁、特许经营、管理加盟等方式,开展连锁经营。支持品牌餐饮连锁企业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门店风貌,统一库存管理,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餐饮“工业化”进程,鼓励各地建设装备先进、技术高端、配送智能、信息集成的中央厨房、生产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经济合作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七)实施标准规范推广行动。鼓励行业商协会和相关机构联合研究制订菜品制作、工艺流程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构建多品种、多层次标准体系。鼓励原辅料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产品品质。商务部门要会同人社部门、行业协会、相关机构开展餐饮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加快推进实施持证上岗。强化餐饮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肉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明确餐饮业卫生、环保和从业人员行为等规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八)实施“餐饮+”联合行动。建立健全餐饮集成服务体系,推动“菜”“酒”“茶”“果”“料”等联动发展、抱团促销。支持开发“菜、酒、茶、果”组合套餐,打造餐饮全系列产品;支持共享市场渠道,扩大餐饮全系列产品客户流量;支持协同开展品牌推介活动,提升餐饮全系列产品市场覆盖面。支持重点餐饮企业建设绿色食材种植、养殖、加工及原辅材料基地,延伸种养、加工、物流配送等产业链,实现餐饮原辅材料供应本地化和食品加工产业化,促进“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绿色、生态、环保、高效提升。鼓励各地打造一批文旅美食地标,发展一批观光旅游美食体验点,促进餐饮、文旅融合发展双提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九)实施可持续发展行动。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菜品制作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鼓励各地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餐饮技能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烹饪技能、理念素养与创业能力兼具的厨师队伍。鼓励从业者参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天府工匠”“四川工匠”“中国烹饪大师”。鼓励餐饮行业商协会开展餐饮行业“万人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服务质量。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制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十)实施供给质量提升行动。鼓励餐饮企业采用绿色、生态、环保的原辅材料,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打造“绿色厨房”“绿色餐厅”。指导餐饮企业推进“明厨亮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提倡“健康餐饮”,创新改良菜品,开展减盐、减糖、控油活动,提倡营养搭配、合理膳食,推出“健康菜单”“营养套餐”,培育一批“健康食堂”“健康餐厅”“营养餐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展“光盘行动”,鼓励提供“一人份”“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等产品。鼓励提供“公筷公勺”,推行“分餐制”“套餐制”。提升农家乐、农村坝坝宴等餐饮服务品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餐饮业转型升级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制定贯彻落实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建立由各地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研究支持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搭建政府、协会和企业沟通的平台,统筹推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工作。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本方案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予以通报。〔责任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加大政策扶持。市本级每年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餐企店面升级、菜品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连锁经营、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电商应用、宣传推广等。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兑现落实财税、用水、用电、用气、土地、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惠企政策,为餐饮业转型发展赋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三)强化金融支持。搭建银企融资桥梁,开展助企融资活动,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简化信贷办理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合理提升授信额度,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服保贷”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四)发挥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餐饮业的调查研究、技能培训、业务技术等级评定、有关标准制定、技术交流和打造名菜、名宴、名店、名师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餐饮业转型升级作出行业组织应有的贡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五)优化发展环境。各地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为餐饮单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店面租金高、线上平台销售提成高、消费停车难停车贵、促销场地申请难、餐位外摆难、行业领域恶性竞争等困难和问题,协调监管部门柔性执法、暖心服务,协调宣传部门和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推介本地特色餐饮和先进经验,为餐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市、区)、园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