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如何发力?这些关键词带你读懂“十四五”发展规划!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十三五”以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藏寺(图片来源: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官网)


到2025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01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草原沙化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0.3%和86%,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大于90%,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健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达到考核要求,主要江河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保持Ⅲ类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02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特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水风光互补的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达到2750万千瓦。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

03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电力保障和送出能力持续增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有效缓解。

04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05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更加充分,藏传佛教中国化水平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理塘县毛垭草原(图片来源:甘孜日报)


展望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全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投小川准备好了一张长图

更直观地向大家展示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怎么干



  — 更多信息 大家都在看—


未来五年将有什么大动作?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规划来了


冲击1.1万亿!川南经济区“十四五”怎么干?


振兴川东北经济区,“十四五”要这么干


攀西经济区如何转型升级?“十四五”规划透露了这些信号

信息来源:四川发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