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宝冰
“当云计算成为基础设施,这将一定会影响数据中心的建设方向。影响到谁来投资,谁来建设,谁来运营。”7月27日举行的2021可信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告诉中国工业报。
他指出,云计算已基本完成了商业模式的探索,技术积累也开始走向成熟。接下来,云计算面临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属性的挑战,如建设、运营主体问题、存量数据中心整合问题、科技企业如何发挥作用问题、技术方面如何更可靠及如何应急、价格方面如何更普惠等。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包括公共性、基础性、外部性等。如果云计算仅作为一种商业服务,公共属性很弱。但是如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服务于社会,就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公共意识。“这意味着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会产生变化。”何宝宏强调。
如今,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各种丰富的云服务,在线金融、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产业互联网,他们的背后都是云计算。云计算赋能效果逐步显现。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7月初,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构建以新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所谓新型数据中心,主要是指数据中心加速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陈家春说,云计算发展10年,市场从初步探索到高速增长,赋能效果逐步显现,信任评价体系日趋成熟。下一步,要加快要落实产业政策,深化赋能行业转型,不断完善产业生态。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生态产业链日益完善,云网边协同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泛在灵活的算力服务模式逐步成熟,我国云计算产业正逐步迈向繁荣。
当天的大会上,何宝宏发布了2021云计算十大关键词及解读,包括:云原生技术加速重构传统IT架构;云端高性能计算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混沌工程为复杂系统稳定性保驾护航;混合云成为企业上云主流模式;边缘计算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部署阶段;零信任与云原生安全持续融合;企业上云加速优化治理需求;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升级助力治理创新;低碳云提升资源效能,赋能社会节能减排;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宏观向微观落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