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我们的卡路里——专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领衔编撰专家团队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燃烧我们的卡路里——专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领衔编撰专家团队

新华社记者董意行、吴俊宽、姚友明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体育运动更多的期待,全民健身即将在下一个五年掀起新的热潮。

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专访了领衔《计划》编撰的专家团队,记录《计划》起草的背景、过程和总体思路,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的推动打下良好基础。

《计划》的起草背景和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作为专家团队的一员,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戴健表示,编制好《计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计划》编制工作,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按照工作计划于2019年6月与上海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联合工作团队。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总目标下,围绕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两个国家战略,启动了《计划》研制工作。

《计划》建议稿起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专题,开展前期调研。为研制《计划》做好前期铺垫、打好理论基础,在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面临形势和重点发展领域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委托专家开展了8个方面的“十四五”全民健身工作专题研究。

第二阶段,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结合工作编写提纲。在完成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从2020年4月起,联合工作团队多次召开专题务虚学习会,结合对专题研究报告的学习分析,对编制《计划》的总体考虑和拟列入《计划》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进行反复研讨,汇总形成了编写建议。

第三阶段,坚持问题导向,形成文本初稿。起草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召开工作研讨会,进一步聚焦重点问题,围绕《计划》的总体架构和详细提纲当面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开始起草并修改《计划》全文稿。

据戴健介绍,《计划》文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继续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性部署安排。

“接地气”的《计划》切实满足民众需求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可强说,《计划》比较“接地气”。普通民众看到应该很容易理解,有一种很强的获得感。从公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组织,还是科学建设指导等方面,都是从民众的切身需求角度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

上一个五年计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建设目标为1.8平方米。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发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354.44万个体育场地,体育场地面积共29.17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为2.08平方米。

对此曹可强表示,场地设施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而场地设施未来5年还会有很大的增长,这也是对民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基础物质保障。

《计划》中提到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曹可强认为,过去很多形成品牌和有重大影响的赛事活动都是在国家层面上开展的。而在下一个五年中,《计划》将引领赛事活动走入基层,带动各省区市、各地市以至于县一级全面实施,通过逐级地增加赛事活动来达到丰富多彩的目标。这也是从普及与提高的角度,来引领基层民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赛事。

曹可强分析认为,过去体育社会组织和大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力度不足,《计划》可以很好地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把体育社会组织建在民众身边,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体育组织当中来,从而更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此同时,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20多年时间中,大众的科学健身技能相对薄弱,需要更多科学的健身指导。曹可强表示,这份《计划》中,增加了科学健身指导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