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20210731—20210806)

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731—20210806)


热点聚焦 

  

王国法院士: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

  

  8月3日,《煤炭科学技术》在线发表王国法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研究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下,不断改革行业发展模式,在煤炭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成绩。

  

  研究分析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提出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未来100年中,煤炭仍将在我国多能互补现代能源体系中扮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角色,以煤矿智能化为标志的煤炭技术革命、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煤炭智能绿色开发与清洁低碳利用是发展主题,煤炭低碳利用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将使煤炭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要坚定不移地建设智能化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以煤矿智能化支撑的柔性生产供给体系,发挥煤炭为“双碳”兜底、为能源安全兜底、为国家安全兜底的作用,实现新时期、新煤炭、新格局高质量发展目标。

  

《洁净煤技术》策划“煤炭清洁高效干法分选”专栏 纪念陈清如院士


  近日,由中国矿业大学赵跃民担任特约主编的《洁净煤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干法分选”专栏在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选煤是洁净煤的源头技术。长期以来,湿法分选理论及技术一直主导着煤炭分选,有效地促进了煤炭清洁加工利用。干法选煤技术独有的不用水、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可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干旱缺水与高寒国家和地区煤炭分选提供有效途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指出,亟需研发高效干法选煤技术。因此,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清洁高效干法分选理论与技术意义重大。

  

  同时,谨以本专栏纪念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我国“干法选煤之父”陈清如院士。陈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为我国矿物加工和洁净煤制备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和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0年陈先生获国际选煤界最高个人科技荣誉——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

  

基础探索

  

【中国工程院项目】我国关闭/废弃矿井资源精准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内容

  


  6月3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承担、中国工程院袁亮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暨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召开。研究成果共包含9卷,在第1卷《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总论》中,提出了12项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调研关闭/废弃矿井可利用空间资源、关闭/废弃矿井残余煤炭气化开发利用、关闭/废弃矿井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关闭/废弃矿井水资源智能精准开发、关闭/废弃矿井油气储存与放射性废物处置、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发电、关闭/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闭/废弃矿井生态修复与接续产业培育、关闭/废弃矿井工业旅游开发、关闭/废弃露天矿坑智能精准开发利用、利用关闭/废弃矿井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关闭/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研究。(点击查看12个方向的具体介绍)

  

山西天地煤机揭示煤矿新能源车辆智能化关键技术

  

新能源无轨辅助运输车辆调度系统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是煤矿无轨辅助运输未来的三大技术变革,利用信息、通讯、控制技术将车辆、路况、人员、物资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智能互联,已是大势所趋。为了解决目前煤矿无轨辅助运输行业安全隐患高、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同时提高煤矿运输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山西天地煤机赵远等科研人员提出了矿用智能互联新能源无轨辅助运输综合系统,相关成果以《煤矿新能源车辆智能化分析探讨》为题(点击查看)于8月5日在《煤炭科学技术》进行了网络首发。(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张幼振团队研制成功预钻式原位岩体剪切测量系统

  

  原位岩体剪切测量系统总体模块设计框图


预钻式原位岩体剪切仪结构示意图

  

  岩体力学参数是矿山岩体工程设计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获取可靠的力学参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一直是矿山岩石力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内容。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张幼振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预钻式岩体剪切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测量矿山原位岩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传统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相比,该测试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岩体本质状态,方便快捷获取测试数据。(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室温乙炔还原制乙烯取得重要突破

  

  分离工业乙烯原料中的乙炔杂质需要引入过量氢气,不仅易造成乙烯过度加氢,后续还需要额外的气体分离操作。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固-液三相界面的新型电催化乙炔还原反应策略,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原位转变形成的Cu/Cu2O界面结构纳米催化材料,以水取代氢气为质子源,在室温下实现了富乙烯气体中低浓度乙炔的选择性还原,乙炔转化率达99.9%,乙烯选择性大于90%,成功将乙炔浓度由5000 ppm降至1 ppm以下。相关成果发表于2021年7月发表在Nature Catalysis上。

  

技术刷新 

  

【视频】新华社:看看世界领先的智能矿山长啥样

 

  近日,新华社以题为《看看世界领先的智能矿山长啥样》为题,采用视频方式,生动全面展示了神东煤炭集团的智能矿山建设,出镜场景及设备包括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国内首套薄煤层等高式智能综采工作面、井下智能巡检无人机、两臂组合式智能锚杆钻车、防爆型管路抓举车、智能掘进机器人、智能混凝土喷射机、选矸机器人、水泵房轮式机器人、变电所轨道巡检机器人、开槽机、气体巡检机器人等。

  

国内首套上下游一体化乙烯项目投产

  


  8月3日,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开工指挥部传出喜讯,80万吨/年乙烯装置自8月2日投料开车,经过28小时的生产运行,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该项目由80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4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等装置及公用工程、配套辅助设施构成,总投资104亿元,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向国家和地方上缴税费10余亿元,将有力带动陕西榆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准能集团自主改造矿用开槽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截至8月3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创新工作室职工自主设计改造的矿用开槽机,可实现在露天矿岩石路面开沟敷设地埋电缆,已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各作业平盘开沟了9000余米。研究人员对开槽机切割刀头的布设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发明了“刀头无隙布设法”,对开槽机侧面刀头进行了升级,并在开槽机底部加装挡板,防止碎石卡进刀盘出现卡顿现象。

  

河北省首家煤矿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启用

  


  近日,在冀中股份邢东矿变电站现场,一台拥有“360°旋转手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缓缓沿着开关柜上方的导轨“走”到每个机柜前,不停地转动着头上具有测温、采集表计数据、观测设备状态的“眼睛”,对各类设备仪表数据和设备温度进行探测。这是河北省首家煤矿变电站投入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据悉,该矿对智能巡检机器人每日00:00、8:00、15:00下发3次例巡任务,对配电室所有开关柜进行例行巡检,每次巡检时间约3个小时。同时也可根据情况对智能巡检机器人下发特巡任务,对重点开关柜进行特殊巡检。

  

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钻杆断裂处理的活动肘节研制成功

  

  活动肘节结构示意图

  

  在煤矿井下钻孔施工过程中, 钻杆断裂事故往往发生在钻孔塌孔处, 由于该处钻孔孔径扩大, 使得落鱼头位置与钻孔不同心, 而采用公、母丝锥进行打捞时难以接触落鱼头, 容易导致打捞失败。为了解决该问题,中煤科工重庆研究院孙利海开发了适用于煤矿井下钻杆断裂事故的活动肘节打捞工艺以及研制了一种配套该工艺的凸轮-连杆式结构的活动肘节, 实践表明该活动肘节打捞工艺能有效提高钻杆断裂事故打捞的成功率。

  

企业巡礼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地热能开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揭牌成立

  


  7月28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研究院地热能开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揭牌成立。新成立的地热能开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将在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及矿井地热(余热)开发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同时,结合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形成地热+分布式清洁能源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陕西煤业2021年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会在黄陵矿业召开

  


  8月5日,陕西煤业在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 在黄陵矿业公司召开2021年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会,此次会议以“智能 安全 绿色 高效”为主题,对陕西煤业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会议旨在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进程,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王双明受邀出席了会议。

  

七家中国煤企荣登2021年世界500强 两家成排名提升最多公司

  

  8月2日,《财富》杂志公布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本次有7家中国煤炭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由于兼并重组等因素影响,比上年度减少5家。7家企业分别是山东能源集团(第70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第101名)、晋能控股集团(第138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第220名)、山西焦煤集团(第403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第451名)、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第481名)。新重组的晋能控股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排名分别大幅跃升325位和225位,成为所有500强企业中排名提升最多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新聘3名外部董事


  

  8月3日,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国资委党委的决定:聘任王寿君、李延江、杨爱民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王寿君曾是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延江曾是中煤集团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据悉,国资委之所以推出外部董事制度,是想改变以往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主要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的状况,特别是想通过“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这样的安排,实现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离,改变“一把手说了算”的局面。

  

政策管理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用好“指挥棒” 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

  

  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关注。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指导意见有哪些看点?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对新形势下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有何深意?8月3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就热点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煤矿产能核增实行产能置换承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联合印发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生产能力,对煤矿产能核增实行产能置换承诺制。《通知》明确,2022年3月31日前提出核增申请的煤矿,不需要提前落实产能置换指标,可采用承诺的方式进行产能置换,取得产能核增批复后,在3个月内完成产能置换方案。

  

科技部建设运维的“中国科研诚信网”改版上线

  

  7月30日,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建设运维的中国科研诚信网改版上线,网址为https://www.orichina.cn,诚信网设置“科技要闻”“政策法规”“部门动态”“地方实践”“宣传培训”“他山之石”“案件通报”7个一级栏目框架,集政策服务、信息发布、专题学习、经验交流、警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同意联合试运转到期煤矿延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允许联合试运转到期煤矿延期,延长期限原则上为1年。据发改委4日消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通知要求,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省区已对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煤矿办理延期手续,同意联合试运转时间再延长1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上述15座煤矿涉及产能合计4350万吨/年,已全部复产,预计每日可稳定增加产量15万吨。

  

能源局印发《能源行业信用状况年度报告(2021)》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行业信用状况年度报告 (2021),报告显示煤炭行业大多集中在信用良级和中级范围内。其中,优级企业 269 家,占煤炭企业的 1.86%;良级企业 6952 家,占煤炭企业的 48.13%;中级企业 5615 家,占煤炭企业的 38.88%;差级企业 1607 家,占煤炭企业的 11.13%。煤炭企业的差级企业数量和占比均远超电力和油气行业。

  

观点智库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党建研究》发表文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能源行业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伟大品格转化为推动能源发展改革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

  

提高论文国际影响力  从敢于“冒犯权威”开始

  

  近日,北大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在《中国科学报》撰文,认为一种理论或概念的提出,通常建立在对已有理论或概念的质疑和批评的基础之上,理论往往需要先“破”,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如果我们的教育研究领域缺乏评判和“冒犯”权威的氛围,新的理论则难以提出。

  

  研究认为,要扩大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仅仅靠增加“案例”“验证”式研究论文的数量,靠增加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数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国际教育学术中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议题,对已有的理论和范式提出质疑,并提出替代的方案,这才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妨先从改进国内教育研究的学术环境和学术交流方式开始,让挑战权威、质疑定论和勇于提出理论成为教育研究中的常态。为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化工不等于“两高”

  

  关于“两高”,国家有关部门曾相继发布相关指导性政策。2018年初,原环保部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明确885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包含50余种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品,40多种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产品,200余种涉重金属污染的产品,570余种高环境风险产品,这些产品被统称为“双高”产品。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要求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并明确“两高”项目暂按国家统计局统计分类中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高耗能行业”类别统计。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国家明确的只有“双高”产品、“两高”项目,并没有“两高”企业一说。能源化工企业涉及国计民生,提供上游资源和重要原料,并不“低人一等”。各地对新上能源化工项目不应“杀无赦”“斩立决”,应减加结合、疏导为主。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中央严控“两高”项目的新政变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既要守正创新、统筹兼顾,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也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杜绝矫枉过正、用力过猛,要有序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经济绿色发展。

  

“30·60目标”

  

如何理解“纠正运动式‘减碳’”?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如何准确理解最新的表述“纠正运动式‘减碳’”,成为当前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关注的问题。

  

  “纠正运动式‘减碳’”为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碳问题本质是能源问题,能源本质的属性在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慢,也不能快,过犹不及。“运动式‘减碳’”的形式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双碳”问题短期化;(2)就“双碳”搞“双碳”,没有系统化思维;(3)用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关停、退出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企业来落实“减碳”。

  

英国皇家学会:碳中和12个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发布一系列简报,提出了加快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12个科学技术问题。该项工作组织协调了2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不同学科专家参与,针对12个技术领域概述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研发部署优先事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12个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包括:下一代气候模型、碳循环、数字技术、未来电池储能解决方案、低碳供热和制冷、通过氢和氨应对净零挑战、碳捕集与封存(CCS)、气候弹性和适应性、气候变化与土地、弹性粮食生产、气候变化与健康、政策选择和经济前景。

  

数据荟萃 

  

中国地下储气库统计表

  

  与世界地下储气库建设超过百年的历史相比,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地下储气库研究设计工作,2000年投入运行的天津大港油区大张坨废弃气藏储气库是国内第一座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储气库。

  

  之后,中石油又利用废弃的板876、板中北等4座废弃气藏改建储气库,形成了包括5座储气库的天津板桥库群,重点是配套陕京长输管道保障首都北京稳定供气。2005年,中石油在江苏金坛地区开展国内第一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的研究设计工作,分期开展工程建设和水溶造腔,在建库初始阶段,筛选了5口盐穴废弃老腔改造进行天然气存储,形成了近5000万m3的工作气量。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的迅猛增长和长输管道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季节用气峰谷差持续扩大,调峰保供需求日益紧迫。

  

  中国地下储气库统计表

  

  为缓解用气紧张局面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等全面加快储气库选址设计和工程建设工作,2012~2014年,先后投运了中原文96、新疆呼图壁、西南相国寺等7座库群共13座废弃油气藏储气库。国内储气库经过近20年发展建设,目前已建成废弃气藏型和盐穴型两类储气库共26座。

  

  国内储气库经过近20年发展建设,目前已建成废弃气藏型和盐穴型两类储气库共25座。其中,中石油23座,中石化2座,设计总库容422.47亿m3,设计总工作气量186亿m3,2017年建成调峰能力117亿m3


拓展阅读:

往期CCAJ煤炭周报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