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加工费低迷、竞争加剧的挑战,‘反内卷’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兼矿产资源办公室主任段绍甫近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段绍甫介绍,当前,除电解铝和部分有色金属矿山开发外,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多个领域存在严重的“内卷式”竞争,有色金属提取环节尤为明显。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各专业分会的统计,今年以来,锂、硅、钼铁、再生铜、再生铅、锑等行业开工率不足60%;镁冶炼、海绵钛、锡冶炼、铅冶炼、镍冶炼、钨、铜加工等行业开工率不足70%;铜冶炼行业开工率也下滑至87%。
“行业‘内卷’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侵蚀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导致创新投入不足,造成大量投资浪费,同时削弱了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的话语权,使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收窄,影响可持续发展。”段绍甫说。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海波表示,对于铜业来说,冶炼厂正面临“两端在外,两端承压”的局面。在采购端,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跌至负加工费,意味着原料采购成本高企,冶炼利润被严重挤压,经营压力增大;在销售端,高铜价下企业面临消费乏力、现货产品贴水的问题,同样影响企业利润。
“因此,冶炼厂一方面要尽最大可能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要共同维护市场有序经营环境,避免无序扩张和恶意竞价等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行为。”他说,国内冶炼厂需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铜冶炼行业的寒冬。
在“反内卷”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铜、氧化铝、黄金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旨在优化产业结构,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截至9月,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年初的23%下降到目前的0.4%,表明行业过热投资正在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反内卷”的实施路径,段绍甫建议分类施策:一是借鉴电解铝行业经验,对铜、铅、锌等大宗金属考虑设立产能天花板,严控新增产能;二是对战略金属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三是对深加工产业,在保持充分竞争的同时,引导企业向个性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避免同质化竞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