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以“500强”为代表的民企大显身手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资产总额共计51.15万亿元,36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位于民营经济头部的500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不仅反映了民营企业规模的持续壮大,更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内需市场的持续激活与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从分析报告看,民营企业500强的含“新”量持续提升。民营企业500强中,72%的企业属第二产业、66.4%的企业来自制造业。制造业依然是民营经济的坚实脊梁,但其内涵已发生变化。如今的民营制造业,早已摆脱“低附加值”的标签,成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核心战场。无论是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处处都能看到民营企业500强深耕创新的身影。这些企业不断激发向“新”提“质”的动力,以创新力赋能生产力。这一发展态势,正是我国产业体系从“大而全”向“强而精”跨越的生动注脚。

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从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亮相,再到多地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一系列政策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发展铺路架桥。同时,民营企业也积极“向内求索”,深耕创新内核。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政策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广大企业以“新”求变、开拓空间,政企良性互动,共同做强内需主引擎,不断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民营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其发展模式的转变勾勒了就业市场的未来图景。随着民营企业加速技术升级,它们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再局限于数量,而更在于质量和未来潜力。例如,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在催生智能运维、绿色低碳技术等新岗位的同时,也在重塑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传统岗位。这需要劳动者主动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新技能,而“技能与岗位”的动态适配,也有利于保障就业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民营企业500强始终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整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不仅是民营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与深厚潜力。同时也需理性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营企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需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在深耕领域中持续突破。期待以“500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广阔前景中大显身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的动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