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明确要求。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与时俱进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其中,民营经济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下,党和国家坚持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使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民营企业占A股上市公司的近三分之二,占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的约80%,占新三板公司中的约90%。此外,民营企业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中的占比在逐步提高。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发展步伐,更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壮大民营经济。

多维发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融资便利性明显提升。然而,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精准性,满足民营企业不同阶段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以及民营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任务依然紧迫而繁重。

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通过并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各部门要全面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要求,把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作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推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政策、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搭建对接平台,系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共同营造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提升市场功能,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清洁技术、半导体及“卡脖子”关键技术等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领域,引导资本更好赋能这些业务领域的民营企业,推动相关科研领域工作做深做透,助力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在更好发挥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效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强保障。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机构要优化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做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跟踪管理,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小银行所涉及的高风险业务及其经营合规性的监管力度,避免引发金融风险。要完善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既要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要健全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全方位了解掌握民营企业融资和债务情况。另外,民营企业自身也要自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主动去杠杆意识,降低负债率和经营风险;坚持做好做强主业,突出自身优势和产品竞争力,避免决策失误、盲目扩张带来债务负担,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