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制造原材料市场成本压力与降本增效路径

一、大宗原材料价格走势

冷轧板:家电用SPCC 1.0mm冷轧板均价3812元/吨,较上月下跌2.1%,受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8%拖累,空调、冰箱需求疲软。

塑料粒子:ABS(奇美PA-757)报价1.28万元/吨,较年初上涨8%,因苯乙烯单体供应紧张;HIPS(台湾台化5140)价格1.02万元/吨,受家电行业需求低迷影响,涨幅有限。

铜与铝:电解铜(1#)价格7.9万元/吨,受全球精炼铜库存处于低位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价格高位震荡;A00铝锭价格2.05万元/吨,因云南电解铝复产及海外需求放缓,价格承压。

二、结构性成本压力分析

小家电:破壁机、空气炸锅等品类铜材占比超15%,铜价波动直接拉高单台成本30-50元。

白电:冰箱压缩机铜铝替代比例已达40%,但空调蒸发器仍需使用纯铜管,铜价每上涨1万元/吨,空调成本增加12-15元/台。

黑电:液晶面板价格企稳,但背光模组用铝箔成本占比提升至8%,铝价波动对高端OLED电视影响显著。

三、降本增效创新路径

材料替代:美的、格力等企业已将空调连接管铜铝复合比例提升至70%,单台成本降低25元。

海尔在冰箱内胆采用微晶发泡技术,减少EPS材料用量30%。

工艺优化:长虹通过激光焊接技术,将空调翅片厚度从0.105mm降至0.095mm,铜材用量减少9%。

苏泊尔在电饭煲内胆采用陶瓷涂层替代不粘涂层,材料成本下降18%。

循环经济:格力“绿电循环”项目年回收废旧家电超500万台,再生塑料利用率达35%,再生铜利用率超90%。

美的与格林美合作,建立空调压缩机再制造产线,单台再制造成本较新品低40%。

四、采购策略建议

套期保值:对铜、铝等大宗商品,采用“期货点价+基差贸易”模式,锁定60%-70%的年度用量成本。

供应商协同:与宝钢、沙钢等钢厂共建“家电专用钢”联合实验室,开发0.3mm超薄冷轧板,降低材料成本12%。

设计降本:在产品迭代中推行“材料成本权重考核”,要求新品材料成本占比同比下降3%-5%。

区域采购: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家电产业集群优势,对塑料粒子、电机等通用件实施集中采购,议价能力提升8%-10%。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