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代表:电子材料产业链需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国产大模型的崛起,给相关新材料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初春的河南,乍暖还寒。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远新材”)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正酣,第三条低介电纱生产线即将于3月份投产,全国人大代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伟难掩兴奋和激动。

成长于红旗渠畔的光远新材,是一家集电子级玻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低介电玻璃纤维是突破5G和AI算力瓶颈的关键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高频高速通信基站等领域,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走进公司的织布车间,一排排管纱正在高速旋转,细若蛛丝的纱线在织机上快速穿梭,织造成一卷卷密实的供芯片、电路板“穿”的电子布。

电子纱单丝直径不超过9微米,纺成电子布可以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小到计算器、手机,大到计算机、军工、航天都要用到印刷电路板,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之前基本由国外企业主导生产。”2010年,部队转业的李志伟决定返乡创业,经过慎重考察,他瞄准了行业前沿的电子玻纤产业。“当时真是太难了!没条件、没人才、没市场,两眼一抹黑。但修建红旗渠这么难,林州人都做到了,我们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

依靠科技创新注入动力,光远新材从无到有,追赶电子纱、电子布生产的世界先进水平。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4微米电子纱,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超细电子纱、超薄电子布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解决了国内行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十多年来,光远新材用一根根直径仅有头发丝粗细几十分之一的电子级玻纤纱,在太行山下构建起一个“微米世界”。

2023年,李志伟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年来,他把本职工作与人大代表履职相结合,积极参与实地调研,致力于推动新材料行业及地方发展,带领技术团队持续深耕电子玻纤产业,重点攻关以新一代超低损耗低介电材料为主的国家战略性前沿技术。

今年年初,两条低介电纱生产线相继点火投产,让光远新材一跃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制5G用低介电电子玻纤及制品的企业,实现了相关产品的稳定量产和国产替代。

“这个产业从无到有,再到现在成为林州的主导产业,靠的就是创新和拼搏。”李志伟说,“作为民营企业工作者,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面对未来的发展,李志伟有着深入的思考。今年,他提交的建议依然与人工智能和新材料息息相关。“呼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我会认真做好参会准备,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好。”

李志伟表示,光远新材将持续发挥科研优势,按照国家电子材料发展战略和行业应用需求,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材料生产服务商,为国家AI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化以及国内AI产业的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