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瓷砖无“新”:
创新边界在哪里?
老板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最近瓷砖产品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我的回答很直接:“没有。”瓷砖行业在技术上的创新几乎已经到达了天花板。
瓷砖技术的演进,本质上是渐进式而非革命性的。从表面纹理、规格尺寸到材料应用,过去几十年,行业依靠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吸引消费者。但现在,这种“变化”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甚至让人感到疲劳。如果仍把目光聚焦于产品本身,无异于在一片已经开垦殆尽的土地上重复劳作。
我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创新,不在瓷砖的‘实’上,而在‘虚’上。”换句话说,未来瓷砖企业的竞争,不在于产品花色有多丰富,而在于营销方式有多独特,品牌文化有多吸引人。实体行业缺少的不是“实”的东西,而是“虚”的价值。我们需要用文化和故事赋予瓷砖新的意义,用数字化工具与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连接。
02
市场持续急速下行:
瓷砖产业危机四伏
老板的第二个问题更具现实性:“2025年的瓷砖市场行情会更好吗?”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依然不留情面:“不会,甚至会更差。”
当前的市场环境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关系复杂,中国经济内外交困,压力重重。新生人口减少、楼市销量下滑、房地产开发放缓,这些数据构成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瓷砖行业作为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下游产业,未来十年注定面临萎缩。
我把这一趋势比作太阳的落山:“市场的下行就像是太阳下山,黑夜即将到来。”但问题在于,当黑夜真的来临时,企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照明工具”和“取暖工具”?在市场萎缩的背景下,继续幻想行情会向好,无异于自欺欺人。
03
三种选择:熬、战、退
面对市场的持续下行,瓷砖行业的企业该怎么办?这位老板的问题很直接:“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的回答分成三条路径:熬、战、退。
● 熬:等待的代价是灭亡
熬,看似一种稳妥的选择,实际上却是最危险的。行业的“赛马机制”决定了,谁停下脚步,谁就会被淘汰。那些选择“熬”的企业,很可能最终陷入被动,甚至彻底消失。
● 战:借新工具突破内卷
战,是一种更为积极的选择,但战斗的方式尤为重要。出海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是一种可行路径,但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另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新的工具打破内卷,例如利用AI技术、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等进行流量争夺。
“工具决定效率。”我告诉他,“从走路到骑自行车,从开车到坐飞机,工具的进化改变了竞争格局。在营销中,使用先进的工具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因此,瓷砖企业需要紧跟数字化的潮流,用最新的技术和平台获取市场话语权。
● 退:离开舒适区,寻找新赛道
退,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种智慧。对很多企业来说,与其继续挣扎于急速下滑的赛道,不如果断抽身,寻找新的增长点。转型并非易事,但它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未来。
“与其熬,不如战;与其战,不如退。”这并非鼓励放弃,而是强调只有看清楚退路,才敢背水一战。
04
瓷砖的本质与未来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瓷砖的存在并非必然:“世界本无瓷砖,它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早期人类栖息于洞穴,后来逐渐发明了砖瓦,再后来才有了瓷砖。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来看,瓷砖不过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未来,当资源枯竭,或者社会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时,瓷砖可能真的会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观点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但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产业都有生老病死,瓷砖也不例外。正如房地产的繁荣和原材料的充足为瓷砖产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一旦这些条件消失,瓷砖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05
破局之道:
抓住危机中的机会
尽管前景堪忧,但每次危机中也蕴藏着转机。对于瓷砖企业来说,破局之道在于两点:
● 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瓷砖本身不再是单纯的建筑材料,而是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象征。企业需要通过讲故事、做品牌,为瓷砖赋予更多情感和意义。例如,用瓷砖讲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或者通过艺术设计将其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起来。
● 拥抱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必然。无论是通过短视频与消费者互动,还是利用AI优化生产与销售流程,瓷砖行业需要用“虚”的东西去弥补“实”的不足。
06
结语:黎明前的黑暗
瓷砖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市场的下行、技术的瓶颈和行业的内卷,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未来。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危机也为勇敢者提供了重塑行业格局的机会。
“黑夜将至,但那些敢于点亮灯火的人,将成为未来的引领者。”瓷砖产业的故事尚未结束,真正的转折,或许就在下一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