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突破口。各地政府、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全方位、深层次地投入到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之中,力求在数字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在政策层面,国家持续加码扶持力度。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鼓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每年投入数百亿元,精准投向那些致力于数字化改造的制造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激发创新活力。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制定详细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明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转型路径与目标,为企业提供精准导航。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沿海发达省份如广东、浙江等地纷纷推出 “数字制造领航计划”,给予当地企业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优质数字技术企业落地,构建起完善的数字化产业生态,为本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筑牢根基。
企业作为数字化改造的主体,更是鼓足干劲,全面发力。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率先垂范。如钢铁巨头宝钢股份,自主研发钢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平台,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实现从矿石采购、炼铁炼钢到轧制成材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与优化调度。通过这一平台,生产效率提升 30% 以上,吨钢能耗降低 15%,不仅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更为行业树立数字化标杆。
中小企业虽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困境,但也不甘落后。以浙江温州的一家传统制鞋企业为例,借助当地政府搭建的 “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以较低成本租用云端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产品设计软件等服务,实现从手工打样到电脑 3D 设计、从线下订单管理到线上全流程跟踪的转变。短短一年时间,企业新品上市周期缩短 20 天,订单交付准时率提高到 9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焕生机。
人才培养与引进是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核心支撑。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调整专业设置,加大与数字技术、制造业相关的课程比重,每年为社会输送数十万计掌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各地政府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对引进的高端数字化人才给予高额安家费、子女入学优惠等福利,吸引海外及国内发达地区人才流入,充实制造业数字化人才队伍。
在技术创新方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效显著。科研机构与高校专注于攻克如数字孪生、工业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难题,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到制造企业中。企业则为科研提供资金支持与实践场景,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升级,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因担心数据泄露,不愿共享数据,阻碍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老旧设备数字化改造难度大,更新换代成本高,制约部分传统企业转型步伐。但面对挑战,各方坚定信心,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技术攻关、建立数据安全标准等措施逐步化解难题。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技术人才不断汇聚,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必将全面开花结果,实现从 “制造大国” 向 “制造强国” 的历史性跨越,让 “中国制造” 凭借数字化之力闪耀全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