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加速发展,引发业界及社会广泛关注。车、路、云、网、安、图等环节究竟如何实现有机融合?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哪里?
为了深入探讨业界关注的相关议题,11月20日,2024中国5G+互联网大会“车路云一体化融合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会后,承办本次论坛的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对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业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把握政策机遇,开展项目实践
“车路云一体化”是中国主导的自动驾驶方案,今年以来,政策暖风频吹,推动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年2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此政策相配套,7月,五部委确定北京、武汉等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联合体),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8月,相关标准出台,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44496-2024《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和GB 44497-2024《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政策利好频频,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相关政策对我们很重要。不仅仅是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包括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联通智网科技智慧交通事业部总经理赵晓宇向记者表示,中国联通高度重视“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工作,从2017年开始,中国联通就委托子公司联通智网科技对相关的技术进行跟踪,同时落地了一些示范性项目。比如,2020年,联通智网科技承接了国家重大课题,开展交通融合感知技术的研究,属于“车路云一体化”相关技术。在这个领域,联通智网科技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得到了各级政府、多个行业组织和众多客户的高度认可。2022年,中国联通成立智慧交通军团,全面提升了在这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构建了丰富的产品体系。2023年,联通智网科技还承担了国务院国资委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任务。
筑牢基础设施,推动融合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离不开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撑。随着5G向5G-A演进,速率更高、时延更短,有利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加快发展。
“从3G到4G,再到5G,每一次演进都要考虑几个核心指标,比如速率更高,网络频谱效率提升、时延缩短等。”联通智网科技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向记者表示,相同频谱下,5G-A网络承载的数据量更大。随着5G技术逐渐增强,原来侧重容量的瓶颈突破,现在逐渐侧重于网络时延保障,比如,5G能实现毫秒级时延,5G-A则进一步优化在这方面的能力,实现更低时延。
“影视、娱乐类业务更多关注下行网络服务能力,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应用场景往往涉及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回传等,对上行流量的速率要求非常高,5G-A在上行速率方面显著增强。”周光涛表示,5G-A还可以实现更多的频谱资源协同。“路越宽、流量越大”,5G-A可以通过多载波聚合实现。
5G-A大大提升了网络速率,尤其是上行速率,缩短了网络时延,载合聚合、通感能力,对“车路云一体化”具备更强的支撑能力。“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远程控制,或者参与到一些驾驶控制行动当中,5G-A使得指令传送更加及时,同时,下行网络可靠度进一步提高,可达5个9至6个9的可靠度。”周光涛表示,5G-A容量提升之后,对车企也是重大利好。比如,以前车辆进行OTA多半在闲时完成下载,且耗时较长,5G-A具备更高下载速率,使OTA的下载更加及时。此外,自动驾驶需要高精地图的更新和动态数据更新,进一步支持是按区域分片、快速在网络上分发的,5G-A满足这些应用场景,提供更好的网络技术和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5G-A还有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就是通感一体化。在通信过程中,通过无线频谱,能像雷达一样进行感知,感知结果、通信结果均通过基站处理和回传。周光涛认为,“通感技术在低空领域可以用到,但它的感知精度现在还无法与路侧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相提并论,主要应用于入侵检测。5G-A通感能力用于智慧交通、智慧驾驶,目前其实还有差距,尚不足以支撑厘米级的感知和判断能力,的确具有障碍物、移动物体的探测能力。”通感技术虽然不能达到用于驾驶的控制感知精度要求,但是可以通过与空天技术协同,开展交通拥堵监测、交通流量感知等判断,通过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最终形成对车主的建议,形成对驾驶和出行的决策引导。
对于路侧基础设施,传统的建设模式是交通部门和交管部门主要通过路口设备进行安装建设,开展“车路一体化”建设后,原来的单点设备建设变成了系统和平台建设,路侧基础设施的型号和能力实现标准化,可以更换,而且有网联接口,可以进行远程管理、维护和升级。
“目前,感知、计算设备都挂在杆上,而且路口旁边还要建箱子,把服务器放在路口,运营就不安全。”周光涛表示,通过优化,把路端计算单元做成防水防电的标准化盒子,后面通过网络连接到机房,集中化建设边缘云算力池,支持多路口管理和路云协同感知处理,实现路口上云上网。“上云上网,才有可能做联网联控,包括优化调整、感知协同。而且,路端特别简化,成本很低,路端处理不了,就到云端补充。而云端未来采用的是一种租赁服务模式,就是按需使用,而不是靠一次性投资来满足所有使用场景。换句话说,路变成网络的一个用户终端,而不是原来的一个路口部署设备,变成网络的一个终端。通过云网基础设施、算网基础设施沉淀之后,最终构成物理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一个映射,而映射主要体现在图上,相关数据怎么在图上解决时空问题的同步,包括时间的同步。国家也制订了关于动态地图采集标准,包括合理化经营、合规化审查等问题,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可见,高精地图有可能变成一个数字基础设施,各方采集到的数据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进行处理,使用时候可以分成切片。不一定人人都得拿一张全网的图,而只需当前位置附近的图就可以。这样一来,数据合规性审查、使用管控,都变成一个服务体系。”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强化安全体系建设
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网络安全产业链链长,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数据治理方具有很强的能力。“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方面,联通智网科技参加了数据安全强标、汽车数据安全机制、安全保障相关标准等。我们在TIAA安全工作组牵头制定面向汽车企业的相关标准;在通信标准化协会C-V2X工作组里参与车载V2X认证体系的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等。”周光涛表示,“联通智网科技在原来数据标准的基础能力之上,现在也跟一些专注于安全的机构开展合作,比如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开展安全相关检测、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安全靶场相关的项目,验证相关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联通智网科技聚焦车联网和智慧交通两大领域,以安全高效的车联网及智慧交通科技产品及创新服务,赋能车企和城市,促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城市智能化管理升级。无论是智慧交通平台还是车联网运营平台,都通过了工信部5A级数据标准平台检测认证,满足数据安全相关的应用和服务,构建起一套数据安全运营机制,
“在自主泊车标准以及车机方面,我们跟鸿蒙体系开展合作,构建面向场景化的安全机制。”周光涛表示,通过把网络、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跟车辆的驾驶功能安全进行结合,可避免由于数据误传、数据丢包或者错误导致其功能安全的问题。近期汽车工程协会整合了涵盖网络通信、信息等底层通信能力,形成涉及功能安全、预期安全等的一个大型工作组,建立起相关安全合作机制。
“现在,首先要解决车端的接入安全,确保车、路侧终端接入网络的安全,而且要保障数据使用安全,包括未来数据使用方和数据拥有方之间通过隐私计算方式保护和确权,符合相关安全机制。”周光涛表示,安全是推动可靠“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运营的基础,如果没有安全机制,就盲目去推动规模化的商用,不但不可用,而且是可怕的。今年,联通智网科技想把“车、路、网、联、图、安”换个视角,“以前是从车企角度谈‘车路网联图安’,对车就是不断一层一层加固。如果切换到基础设施视角,在‘车路网联图安’基础设施体系下,进行全车、全网、全体系通盘考虑,车辆的安全能力和路侧的安全能力协同,变成基础设施安全服务,不再是简单地在一辆车上不断加固。视角不一样,可能对产业的合作模式就不一样。
积极拓展应用场景,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近年来,中国联通不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实践,并沉淀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中国联通智慧交通军团自主开发的“5G车路协同平台”,无缝集成了联通云网能力,完全遵循最新行业标准,覆盖“车路云一体化”全场景需求,具备“即插即用”的快速交付能力,是一个开放灵活可定制的中立平台。该平台根据最新的行业标准及规范,衍生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智能网联测试服务平台”“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平台”等系列产品。全面支持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中涉及的自主泊车及无人公交车、无人接驳车、无人配送车、无人零售车、无人巡逻车、无人清扫车等各种场景应用。
“这些年,联通智网科技在很多城市开展了‘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工作。比如,在上海奉贤、天津、四川宜宾、浙江桐乡、苏州等地都有相关项目落地。”赵晓宇表示,有意思的案例不少,比如,在很多景区做了无人驾驶的观光车相关应用,在洛阳龙门石窟、山西悬空寺等景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自主泊车。”赵晓宇介绍说,中国联通去年在苏州发布了新一代自主泊车方案——“中国联通5G+AI智慧泊车服务系统”。中国联通的自主泊车服务,融合了联通5G/MEC算网技术和北斗定位等能力,提供基于5G车路协同的智能泊车服务,将云端导航信息和场端感知信息推送给车辆,实现车辆停车引导、驾驶辅助等功能。在路侧、云端的支持下,L2级车辆也能有L4级车辆的驾驶体验,大大降低了车辆的前装成本。“具体到使用场景,通过路侧感知、云服务、云平台,让这些车到了一个停车场,就可以做到人在停车场门口就下车,车辆则在平台指引下开到停车场里面,找到一个停车位停下来。在行驶过程中,如有车辆出现或者行人横穿等突发情况,云平台会给它提供安全预警。等驾驶员、乘客要用车的时候,在手机上点一下,车就从停车场驶出接人,这个时候效果非常好,曾经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展示,不少知名车企都派代表来参观。”
“联通智网科技目前服务90多家车企,支持联网车辆7000多万辆。”赵晓宇认为,这个其实也是在后续“车路云一体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优势。此前,联通智网科技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合作伙伴都有合作,包括东风、奇瑞、上汽等车企,百度等平台企业,以及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服务商,海康智联、大华、万集等设备商,以及一些做地图的厂商。在商用环节,往往是合作方各项能力与中国联通的自研云平台能力相结合,联通作为项目的总集成方,再去给地方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年,联通智网科技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具体到用户侧,可以按照基础运营商的发展规律办事。”周光涛表示,相关设计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下子出现一个很好的未来城市空间,“一定是瞄准一些明确的需求,也包括潜在需求,从真正的业务需求点去突破。比如,先突破红绿灯,其他的后面解决。先开展标准化建设投入,模仿基础运营商传统的建设模式,用户发展随后自然不断增加。随着终端用户需求不断增加,有新的业务带动了,再逐步升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车路云’基建方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城市基础建设或者交通基础建设是方,还有一个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这两个角色要相互协同发展、各司其职。联通提供能够基于广覆盖的网络完成接入,提供通信服务保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力构建相关的平台。未来,可以共同探索双方的联合运营,形成新的联合实体,提供专业化的交通服务信息,获得专有经营权。”
“从技术上讲,‘车路云一体化’涵盖的产业范围较广,包括车、路、云、网、图、安、智、算等技术领域。这里面又涉及到大量的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也涉及到整个‘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成果要持续进行运行维护,要进行商业化的运营。这对参与方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参与方既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又要有很多技术储备,同时还要有能够长期服务地方政府的能力。”赵晓宇表示,这些都是中国联通的优势。中国联通具备一体化能力聚合、一体化运营能力,并已经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把产业链各参与方的能力集成到一起,为地方政府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的服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